沈心燕:让教师成为观摩活动的真正受益者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有0人参与
让教师成为 观摩 活动的真正受益者
怎样理解幼儿园的教学观摩活动 ? 20 世纪 90 年代,我们曾经在教师中做过这样的调查:“你是怎样理解观摩活动的 ? 你愿意接受观摩吗 ? ”其中有 99 %的教师回答:“观摩是展示与互相学习的活动。”为此,有 93 %的老师认为自己不够展示水平,不愿意接受观摩任务;有的教师出于“展示自我”的目的,总是避开困难和问题,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内容或已有的成功教案;有的教师为了获得好评,甚至选择具有表演性质的内容,使观摩活动成为教师展示自我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无法使教师从中获取到“真经”,不能激励教师的“真学习”和“真投入”,活动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与价值。 究竟什么是观摩 ? 观即看,摩即相互切磋。由此,幼儿园的观摩活动应该是借助对教学现场的观察,相互学习,共同研幼、研学的研究性活动。尤其是 教研 活动中的观摩,应建立在对具体问题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 怎样使观摩活动成为教师真正之需 ? 为了帮助教师改变头脑中固有的“观摩等同于展示”的旧有观念,使观 摩过程成为促 进教师深入思考、共同研究和主动学习的过程,提高观摩的实效性,我们改变了教研活动中旧有的观摩方式,由评价式观摩转变为研幼、研学式观摩。 首先.我们帮助教师明确了教学观摩的目的。教学观摩不再以展示、评价为出发点,而是注重对具体问题的共同研究,使观摩成为观摩者与被观摩者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随之,我们的观摩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鼓励教师选择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自荐观摩研讨。为使观摩活动成为促进教师深入研究、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将观摩活动定位于对问题的共同研究与探讨,并鼓励教师和园所将实践中的难题、困惑点提出来进行观摩研讨。这种尝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观摩活动,将教师的关注点转移到了对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之上,帮助教师解放了思想,消除了心理压力;而这种研幼、研学的方式为教师和园所提供了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平等的方式与更多同行进行思维与经验共享的平台,它不仅帮助教师解决了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丰富了教育的新经验和新策略,也增强了教师研究的热情与意识。观摩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真诚认可与积极支持,许多老师和园所也从被动接受观摩任务到主动自荐观摩活动,仅去年全区就有 16 所幼儿园结合困惑问题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主动自荐观摩活动。老师们说:“这种研究性的观摩活动针对性强,有意义,有收获,没有压力,谁做活动谁受益最大。这样的观摩我们愿意做。” 明确观摩活动的主题和问题。不同的观摩活动有着不同的主题,为使观摩者真正参与到研究过程中来,我们首先结合教师的需求,确立观摩活动的主题和问题,并做到事先公告,以便观摩者有选择、有目的、有准备地参与活动。例如,老师们以“如何适时地介入和指导大班幼儿的区域游戏”、“在生活环节中如何渗透教育”、“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明确的问题开展观摩研讨,观摩老师也能有意识地带着自己的困惑和经验参与到活动的观察、思考与研讨中。 细化和明确研究问题的反思点和对话点。为了使观摩活动具有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可能性,也为了调动观摩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观摩前,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使观摩者了解教师研究的问题和观摩后研讨的反思点.以及本次活动的来源、目标,幼儿学习的重点、难点与教师的思考,使观摩者能带着问题意识有目的地参与活动。观摩中,观摩者带着共同的目标、不同的经验与视角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它又为接下来的研讨活动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对话点。观摩后,观摩者和被观摩者围绕共同的反思点进行研讨,观摩者多视角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多方面的反馈与多种经验的参与,有益于教师调整和丰富教育策略,为教师更主动地参与教育研究,更好地把握成功的机会创造了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共同的反思又为教师营造了群体研究的氛围,引发了更多教师主动尝试、深入探究的愿望,提高了观摩活动的实效性。 变评价式研讨为评析式研讨。教研活动中的观摩研讨不仅需要有教师的各抒己见,更重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研究。研讨中,为使教师真正关注对教育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尽量减少对教师个人的“甄别优劣”与“甄别等级”的评价,淡化教师的成功与失败意识,有效地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师教育行为与幼儿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并结合教育现场的真实情景,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集体反思.共同诊断问题,分享经验,寻找对策,挖掘价值,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幼儿产生的不同影响,帮助教师建立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之间的联系。研幼、研学的过程使研讨成为最为重要、最受教师欢迎的活动。如,老师们就观摩活动中要求幼儿观察物体的沉浮时,是让幼儿“看”结果,还是先“猜”结果展开研讨。通过分析大家认识到,虽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要求与教育效果:“看”只将幼儿作为被动的旁观者接受其结果;而在“猜”中,幼儿却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可借助已有的经验。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并提出假设,再通过结果的反馈,主动地验证假设,强化或调整自己原有的认识,这样.“猜”的过程就成为幼儿主动思考、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正是在这种“开放心态、开放教室、开放真实”的研究过程中,全区范围内形成了民主、平等、开放的研究氛围,也使教师成为观摩活动中的研究者和受益者。 教学观摩活动需要我们看什么,想什么 ? “教学观摩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学过程主动观察与思考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为此,观摩中教师不仅要有目的地看,更要深入地想。 一看教师的行为——观察教师的“教”是怎样为幼儿的“学”服务。具体而言: 看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贴近幼儿的原有经验,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幼儿有意义有价值; 看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否对不同幼儿的学习有支持作用——幼儿的学习环境是否蕴含教育目标,能否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和积极而有意义的活动,能否支持不同幼儿的主动学习; 看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如何关注和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教师能否把握幼儿的原有经验,引发幼儿的思维活动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能否随时关注不同幼儿的想法与做法,并为他们各自的主动学习及时地提供适宜的支持; 看对幼儿的原有经验、学习特点及对学科特点和学习重点是如何把握的——教师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幼儿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符合学科的基本规律,使教学能引导幼儿主动而有效地学习。 二看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 看幼儿学习的状态——幼儿是否表现出持续专注而有兴趣的学习状态; 看幼儿学习的过程——幼儿是怎样学习的,以什么方式学习,他们行为的意义和原因是什么; 看幼儿学习的效果——幼儿在学习中有否“获得”,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这种“获得”对幼儿有什么意义。 三看联系——观察教育目标、教师行为与幼儿实际反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具体而言: 看教育目标、教师行为与幼儿行为及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否一致——教师希望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什么,他们获得了没有,其中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 看教师行为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对幼儿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是否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是否体现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看幼儿行为与教育行为的互动关系——教师能否依据幼儿的行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目标。 教学观摩活动中需要我们记录什么 ? 在教学记录中,我们不仅要真实地记录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同时还应结合研究的问题和教学目标简要地记录:活动的闪光点——活动中有哪些好的地方;活动的不足点——活动中有哪些问题和欠缺,怎样做会更好;自己的思考点——活动对自己的启示、所引发的深入思考和自己的建议。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沈心
- 沈心燕:关注幼儿心理需要,把握与幼儿互动的节奏 2008/01/25
- 沈心燕:探索以实践为核心的教研方式 2011/09/26
- 沈心燕:教师要永远对孩子有新发现 2008/03/15
- 沈心燕:帮助每个孩子树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2008/03/1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