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加减法”,进行科学类图画书教学
科学类图画书是幼儿早期阅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适宜的科学类图画书进行集体教学,既能扩充幼儿的阅读素材,又能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在科学类图画书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了“加法”和“减法”两种手段。
一、“加法”手段
1 增加辅助手段,吸引幼儿参与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
大部分科学类图画书语言比较平实,以说明性文字为主,有时会出现较难的生词或专用词汇。这些潜在因素往往会影响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或让一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幼儿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图画书的内容,添加一些适宜的音乐或视频以增添图画书的美感或趣味。比如,在科学类图画书《莲花》教学中,教师配上了一段抒情优美的旋律,由于平实的文字有了音乐的衬托。因此营造了丰富的荷塘意境。在看完一遍图画书后,幼儿不禁轻呼“好美啊”,产生了“还想再听一遍”的感觉。又如,在科学类图画书《海豚》教学中,教师增加了声光同步的一小段视频,蓝蓝的海水,跃动的海豚,低低的鸣叫,使幼儿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从而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阅读、了解海豚的兴趣。
2 增加认知鹰架,帮助幼儿参与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
当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与图画书中的知识仍有差距,或图画书无法最大化地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时,我们就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感知、操作的支架式环节,从而有效缩短了幼儿现有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中存在的差距,并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比如,在科学类图画书《莲花》中,教师添加了教具“莲的一体图”。将莲花、莲叶、莲藕、莲蓬等展示在同一画面上,解决了图画书中局部画面所无法呈现的知识难点。又如,在科学类图画书《看一看,猜一猜》教学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放大的现象和规律,教师让幼儿玩一玩放大镜,亲身体验物体经多倍放大后的视觉效果。
3 增加辅助背景,指导幼儿读懂科学类图画书
科学类图画书中会出现较多的生词或专用词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需求和原有经验适当增加浅显易懂的辅助语言,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比如,在科学类图画书《好吃的水果》教学中,为了帮助小班幼儿理解专用名词“种子”,教师及时用幼儿所熟知的同义词“籽”进行补充说明。但在运用辅助语言时,我们不能抛弃科学类图画书原有的文字特点,用过于夸张或叙事的语言矫饰其原有的语言面貌,从而使其特有的说明性文字和专业用语的核心价值无法得以体现。
二、“减法”手段
1 减少图画书中的部分信息,让活动设计重点突出
科学类图画书中蕴含的知识信息非常丰富,尤其是结构并列的科学类图画书会出现较多的专业名词。为此,我们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对知识内容做一定的取舍。比如,科学类图画书《好吃的水果》既呈现了常见及不常见的多种水果,又分析水果的主要结构,还例举了不同水果的生长地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然这些信息都很可贵,但难以在较短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内将这些知识全部呈现,因此应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探讨,这样话题才能深入,幼儿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内化。
2 减少“教”的痕迹,在阅读中体现更多的自主性
科学类图画书的集体教学不同于以“读”为主的亲子阅读,更不等同于简单的知识传授。我们灵活把握“教”与“学”的尺度,尽量减少“教”的痕迹。通过情境创设等方式调动幼儿阅读的自主性。比如,在科学类图画书《纸真好玩》教学中,教师先呈现书中的几个纸玩作品,让幼儿看一看、玩一玩。然后教师选取一幅图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剖析:第一步,先准备合适的纸材料,选取合适的工具。第二步,按图示进行分步制作。第三步,对标识中“山线”(向外折)、“谷线”(向内折)、“剪”的标识进行重点解读。在掌握了阅读技巧之后,让幼儿自选感兴趣的书页进行制作。从而充分发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金晔)
手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