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活动区域
[案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班里的几位女孩子,用几把小椅子在班里的半圆里玩起了幼儿园的游戏;第二天她们又在半圆里玩起了小公主的游戏;她们虽然没有那么逼真的玩具,但是她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在游戏时没有口舌之争,反而都是在问题出现分歧以后,能一起商量着玩。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的时候,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玩过家家没有桌子就用砖头代替,没有灶台就用石头搭,没有筷子、碗就用手假装端着,但那时几个小伙伴一样玩的很开心。
回来之后我就在想,难道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就一定要有固定的区域、固定的游戏内容吗?于是在与孩子们商量后,我们撤掉了角色区中的所有材料,开设了新区,孩子们取名叫《自由区》。意思是没有固定的游戏玩法,所有游戏的内容完全由孩子们自己计划。
幼儿表现:
1.刚开始玩时,孩子们的游戏内容都是进了区之后现商量。
有一次,几个女孩子商量好以后开始了游戏,可是玩着玩着,刘蕾说:“唉!咱们应该准备一个娃娃!”甄紫薇想了想说:“明天我带娃娃来咱们再玩?”甄紫薇兴奋的说:“那我带几件娃娃穿的衣服?”那么现在没有娃娃怎么办呢?我看到刘蕾双臂弯曲做了一个抱娃娃的动作在那里哄着娃娃睡觉;为为用一把椅子当灶台假装的在上面做饭;甄紫薇假装的当爸爸下班回家······
区域活动结束后,在玩过渡环节时我看到她们几个在兴奋的向其他小朋友介绍着她们今天玩的情况:“今天特好玩!我是妈妈,她是爸爸,没有孩子我就假装抱着一个,我们打算明天带点东西来······”“那明天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刘蕾她们几个孩子说的其他孩子也有了进自由区的欲望。
2.从进区现商量游戏内容→孩子们有了初步的计划意识。
今天董泽康、崔谦、付士奇、孙明浩几个男孩子在喝水的时候我听到他们几个商量:“明天咱们去自由区玩吧?”“好!”“妈妈昨天给我买了一套公路玩具,里面有汽车、高架桥、红绿灯······,明天我拿来?”“好哇!好哇!正好我们家也有,我也带!”
第二天,他们几个男孩子果然带来了公路玩具。
[分析]
孩子们刚开始时,只是处于一个简单游戏状态,而且是以个人的意愿为主。后来,孩子们在游戏时渐渐的发现无目的的游戏没有意思,而且在有些时候,孩子们自己发现有时游戏需要一些准备工作。后来,孩子们便组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的游戏群体,他们在游戏时,不光内容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所准备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有了一定的计划性。
自由区的开设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但地方、时间有限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时许多的孩子都想进这个区玩,造成了大家在区里都没地方站,而且玩的内容不一样。
[措施]
经过和孩子们商量,我们做了一个预约卡,第二天想玩哪个区要提前预约。
[反思]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能深入思考,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更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通过教师对幼儿在自由区”游戏情况的描述,感觉到孩子对这一区域十分喜爱。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这个区域的游戏方式更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更有利于促进孩子主动地发展。
手工材料关键词:案例
- 案例分析:《优化班级常规的小尝试》 2015/05/25
- 案例《静等“花”开的声音》 2015/05/22
- 案例《“失声”的欣煜》 2015/05/22
- 案例:老师,我还有小便 2014/10/21
- 案例:巧控孩子看电视时间 2013/02/22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