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日本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摘要 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日本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庄重替在环境因素,通过真买的与社会接轨的活动和成人表率作用,对幼儿进行替移默化的影响,重视生命教育与培养社会适应性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 幼儿社会性教育;日本学前教育;社会化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与教育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性、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去年9月,笔者随温州民办教育协会组织的考察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考察,其生态化的整洁环境,彬彬有礼的市民,井然有序的交通,敬岗爱业的司机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幼儿园在幼儿社会化养成方面的许多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对此做了诠释,值得我们借鉴。
  
   一、简朴、生态化的环境能给幼儿社会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众所周知,日本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于是,我们便理所当然地认为幼稚园的硬件也会是最好的。但是,参观了他们幼稚园之后,我们感到反差极大。幼儿园的环境和硬件设施极为简朴,看不到一点“豪华”和“现代化”的影子,幼儿的玩具是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和自然物,如绳子、席子、纸盒、瓶子、旧轮胎等应有尽有,只见孩子们乐在其中。户外是一个小院子,院子的地是泥地,种有多种植物,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塑胶地散发的气味,也没有水泥地反射的刺眼的光线。站在树阴下使人感到很平静、很舒适。
  在幼稚园看不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琳琅满目的高档玩具,这与日本先进发达的科技社会似乎形成强烈的反差。但这正体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实,“适宜的社会性行为必须经过儿童自身的体验才能被认同和内化。”正是这些废旧物品让孩子们有广阔的想像空间。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形成更大的生存压力,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通过生态式的环境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孩子受益终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洗手间门口,摆放一个大塑料箱,用来存放圆筒卫生纸的内芯,供幼儿创造性地玩耍。这些本来是“垃圾”的物品却让孩子们构建了变化多端的玩具饰品。教室里有一排小椅子是纸盒做的,而且很结实,椅子外面套上布套,非常温馨。每个活动室都有一个类似储藏室,专门存放废旧物。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资源、不关心环境呢?反观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不高,但幼儿园却都要追求装修豪华,玩具、设备设施高档,这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颇值得我们三思!
  普及幼儿教育需要大众化、平民化,我们要办“平民化”的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园。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它反映了节约型社会的时代精神,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的优良传统。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倡办平民幼教,办大众幼教。我国是一个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怎样充分利用资源,特别是在农村怎样充分利用有限的、非常独特的自然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二、真实的、与社会要求接轨的活动设计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
  
  在立中之町幼稚园发给我们的简介中,我们看到了幼稚园平日组织的各种社会体验活动,如与中、小学生们一起玩耍,亲子野餐露营,参加社区活动等。让幼儿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接触,为幼儿最初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实践机会,为他们将来更快、更好地融入现实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幼稚园组织的欢迎会上,不像国内幼儿园那样精心挑选部分“演员”,经过反复训练,机械化地动作表演,而是面向幼稚园的全体幼儿。三岁组、四岁组分别表演儿歌“井、剪子、布”“宇宙船的歌”,五岁组的孩子与参观者一起跳邀请舞,虽然语言不通,但欢快的音乐早已使大家忘记了国籍。从他们稚嫩的脸上表现出来的是大方、友好的表情,气氛异常热烈。对于这样的机会,日本幼稚园不是把它看成是表演节目给客人看,而是充分利用这种“人力资源”,因为难得有这么多的客人,这正是一个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大好时机。宽松、融洽的互动过程,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增强了其自信。
  作为东方文化的共同产物,在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上,我们和日本大同小异。如在日本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人际目标中提到:“主动与周围的人相互交往,培养对他人的友爱之情和信赖感。”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目标提到“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有同情心。”但活动的理念及设计、操作却相距甚远。作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部分,我们许多幼儿园都设计了大量的集体教学活动,通过说教进行社会性教育。但这种临时性的角色体验是浅显、短暂的,孩子们的角色意识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效果自然很难持久。儿童社会性教育是建立在成人与儿童交往的基础上的,而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又是建立在成人对儿童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不是故弄玄虚的高深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教育。因为社会性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课上回答老师的提问体现了当众发言的社会技能,体育游戏体现的是处理输赢的技能,户外活动可以体现接近和加入同伴的技能……可以说,幼儿一日生活中充满了社会技能训练的契机。社会性教育既来源于生活,最终将还原于生活。当然应借助于生活,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体验、练习、巩固、深化。
  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来决定的。幼儿园既应当是孩子的乐园,又应当为孩子提供与现实生活的真实联结,让他们在日后的社会化进程中少走一些弯路。这是我们对幼儿的责任,也是我们对未来社会应做的贡献。
  
   三、教师们自觉的、率先垂范的自我意识及行为有利于幼儿内化社会性要求
  
  幼儿园教师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起着直接、重大的影响。教师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指导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质与水平。在幼稚园社会性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具有重要影响的他人。在许多规则面前,我们许多教师充当的是一个说教者角色,而不是一个实践者角色。在这一点上,立中之町幼稚园老师们为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和园长及其他老师一样,穿着袜子走在木地板上。参观一圈回到进口处时,笔者发现,进去时随脚脱下的还算摆放整齐的鞋子,正像我们平时要求幼儿做的那样,一律鞋头朝外整齐地排列在门口,一位老师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恭候我们,当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们常常抱怨,教育的要求很难转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经常埋怨孩子“不听话”,却很少反思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我们许多教师也知道“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也知道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可真正落到实处时,往往所行非所言:要求幼儿轻声说话,可自己却总想以自己的声音“震住”幼儿;要求幼儿玩好玩具后要收拾玩具,摆放整齐,可钢琴上总是堆满了各种杂物。正是成人的言行不一,损害了教育工作者的威严,影响了教育的神圣,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四、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是社会性教育的必修课
  
  对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应该遵循“由里向外”的原则。首先要从儿童的“自然性”出发,人的自然性包含了人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笔者一直在思考,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期,我们该做些什么?所以,这次到日本,便迫不及待地了解日本幼儿教育工作者是如何对孩子进行“健康与生存”方面的教育的。笔者请教了一位正在幼稚园指导工作的大学教授磁部先生,她向我们介绍了幼稚园课程设置,还发给我们一些材料,笔者随机翻阅了一份“东亚五大城市(东京、汉城、北京、上海、台北)幼儿生活调查”(2003年),这份问卷以幼儿监护人为调查对象,其中有调查兴趣班情况,结果发现东京的孩子参加游泳班、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类项目最多。北京、上海、台北参加绘画班最多,汉城学习朝鲜文字和算术为最多。这不禁使笔者想起在南京师大读书时,一位日本幼稚园园长给我们讲学,他是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日本总领队、体育教授。可想而知,在日本有多重视幼儿的健康与生存。难怪日本的孩子在夏令营中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而我们的孩子跌倒了不会自己爬起来,不懂得照顾自己,没有起码的自理能力。如天还未冷,我们的家长就使劲给孩子添加衣服,在幼儿园不小心摔跤,家长不是找园长老师论理,就是心疼地哭。由于过分宠爱,养成了一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稍感欣慰的是,国内有些幼儿园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有涉及这些方面的教育内容了。如教师会让孩子思考“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7”“火场逃生的正确方法有哪些?”等等。毕竟,这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五、培养幼儿的社会规则意识,以加强社会适应性
  
  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日本教育家松本喜一郎认为,当一个人步入社会时,不仅要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并且不给其他共同生活的人增添麻烦,还能做出有益于整个社会的劳动。在日本,非常重视教育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规则意识。社会性形成是有赖于教育和指导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周围人共同生活、共同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幼稚园集体生活中,他们有了集体意识,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中,他们逐步开始了解人际关系,慢慢地学会将来社会所必需的素质。日本强调的是幼儿在集体中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和交往,并通过集体来加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日本《幼稚园教育要领》提出“积极和朋友交往,和朋友共同感受快乐和悲伤”“看到伙伴的优点,感受到一起活动的快乐。”教师向幼儿传授人际关系经验时,首先要求他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在幼儿期就培养他们彼此之间的信赖关系,在与其他幼儿的共同生活和联系中,学会如何相互合作,如何解决纠纷,让他们逐步体验到与人共鸣的愉快感觉。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就应将与某种生活内容或生活方式相应的社会性教育目标结合进去,挖掘日常生活中不同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总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做法不仅促进了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无疑给我国幼教带来了良好的启示。但由于中国与日本国情不同,经济基础不一,因此我们还应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洋为中用”。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教育电子书:教育三十六计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