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探寻幼儿入学前心理准备之支撑点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作者: 原创 感谢 原创 上传 0人参与

探寻幼儿入学前心理准备之支撑点
                                                        ———幼小衔接篇
 
                                                             大唐镇中心幼儿园   周 
背景:
近些年,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在我国幼小衔接问题也早以引起教育专家与教师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互相衔接。我们大班年段的老师也充分意识到做好衔接工作,是摆在幼教工作者面前最重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而作为我们研究的主体——幼儿的心理发展,直接关系幼小衔接工作的成败。为此,本文从幼儿的心理发展入手,分析其心理准备,探寻为准备今后的小学入学的心理的支撑点。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为此,我们大班年段老师以此为契机举行了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园本教研活动研讨会。
案例叙述
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听听研讨会中小学老师和入小学后幼儿家长吐露心声的一幕。
录像中小学教师发言
例1:小朋友安静地正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突然就有小朋友地站了起来,朝门口跑去,“你干什么呀?”老师惊奇地问。“我上厕所。”……
例2:早上常常有这一幕发生:小朋友走进了教室,老师问:“××,你的作业本呢?”“作业本?”打开书包,赶紧找,过一会,对老师说:“作业本我忘带了。”……
家长代表发言
例1:“快起床了,马上迟到了。”“妈妈,让我再睡会吗?。”
例2:放学一回家,小欣说:“妈妈,让我先玩会儿积木吧!”妈妈不同意,小欣说:“学校里没有玩具、滑梯,还要做那么多作业,真的还是幼儿园好。”
从以上镜头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如果在幼儿园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将直接影响到其小学的学习生活。幼儿园是学前教育,小学是学校教育,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学校以教学为主要手段,幼儿园为小学作准备,小学是学校教育的开始,因此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需要有一个顺利的过渡,否则会给儿童以后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应有的挫折。
所以我们要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必须重视一个客观因素,即实现幼儿的心理的柔性过渡,这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幼儿园的教师需要适宜地为幼儿创设环境,给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为此我们大班年段教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教师讨论
例1:问题“如何培养幼儿学习习惯上的心理适应性”片断
侯老师:幼儿刚开始练习书写时培养正确的握笔姿势非常重要,在我们班就有个别幼儿一开始就没有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虽然一直以来老师经常提醒但效果甚微。
寿老师:是的,我们班也有这种现象,同时我觉得不仅是握笔,幼儿的坐姿也值得老师关注。
主持人:对,在幼儿园需教师经常提醒纠正,从心理上让其了解必要性,并可充分利用榜样的作用来潜移默化影响幼儿,干预幼儿的心理,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王老师:但在家就需家长配合教育,要从心理上引导幼儿,比如看电视时也应注意幼儿坐姿问题。
杨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大班年段可以专门组织一个“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
黄老师:对,还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以从别人的身影中来引起思考并影响自己。
斯老师:另外,在学习习惯常规方面,我觉得应该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持久和稳定。
文老师:小学老师也有反映刚上小学时上课顾自己去解小便、喝水的不少,我们可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把握时间,以适应小学里的作息时间安排。培养幼儿在学习习惯上的心理适应性……
主持人小结:刚才,老师针对这个问题能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培养幼儿学习习惯上的心里适应性,需教师们认真观察,采用针对性的引导,同时与家长多交流、沟通,家园达成合力,共同教育。
例2:问题“如何促进小朋友与小学老师的沟通交往”
侯老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认为“如何促进小朋友与老师之间关系的协调”这个问题也是值得大家讨论的。
孟老师:对呀,好几次在街上碰到以前毕业的大班毕业生家长,他们向我反映一个问题,说孩子认为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完全不同。幼儿园老师和蔼可亲的,对待孩子有着母亲般的关爱,与家长的关系也能保持融洽和谐;而小学老师很严厉,孩子们很惧怕,与家长也保持一定距离。
周老师: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学习心理有直接影响,阻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严重者甚至会因此引起心理障碍,我们可以提前与小学方面沟通 .
葛老师:对,可采用半日观摩活动的形式,让小学教师到我们幼儿园,与我们大班小朋友多沟通,多交流,是我们大班小朋友深刻感受到小学老师也是和蔼可亲的。
侯老师:也可借参观小学之际让幼儿对小学老师有一定的了解……
主持人小结:我们幼儿园会努力与小学多交流衔接,共同商讨,多采用各种活动形式,创造条件让小朋友与小学老师多沟通交往,促进幼小衔接。……
讨论与反思:
经过全体组员的讨论总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寻幼儿的心理准备,为其找出心理支撑点,使得能够平稳顺利地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
一、充分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
教师应该让幼儿能够提前了解小学生活的一些知识,从而为心理的顺利发展打下基础。可带幼儿参观小学,看小学生上课;还可以通过让幼儿在课堂上模仿小学生上课等,在培养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幼儿熟悉了解小学教育的情景。具体又可从下述方法入手:
1、参观小学——大班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组织的参观了小学的教室、操场、升旗仪式、多媒体教室,亲眼看到哥哥、姐姐在上课的关注神情、积极踊跃开动脑筋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课,让大哥哥、大姐姐介绍应准备的一些学习用品,并初步指导幼儿如何学习整理书包。使幼儿在思想上、情感上潜埋入学准备,从而激起了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向往之情。
2、大手拉小手——与小学生开展联谊活动,不定期的请小学教师讲课、小学生到幼儿园讲经历、讲趣事等,进一步感受、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增强入小学的愿望。
3、少先队仪式——组织幼儿园大班小朋友与小学低段小朋友一起欢聚,由大哥哥、大姐姐为他们挂上了红领带,并向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4、幼小一体化——让幼儿掌握正确书写和画画的姿势,进行三个一的训练(一尺远、一拳远、一寸远),进行正确坐姿、举手姿势等训练。教师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长大做什么”“做个好学生”等主题综合教育活动。
5、家校互联——同样,作为家长也应多关心幼儿的心理发展,用积极的语言行动提携他们的心理发展。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去邻居的小学生家做客,让其了解小学的生活,知道哥哥姐姐上小学后学到了许多本领,这些都是幼儿园所学不到的。小学生背着书包去上学,可以对孩子说:“瞧,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通过这些手段,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可以使幼儿的心理得以较好地发展。幼儿园可为家长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幼小衔接”知识讲座,使家长更加明确了解当前自己所要做的工作。
二、努力营造循序渐进的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为此我们可采用以下做法:第一,遵守作息时间,养成幼儿按时起床,按时上学,按时离园的好习惯。第二,加强幼儿体育锻炼,重视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使之入小学后能坚持小学的紧张生活,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缺乏自理能力,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不会做值日,就容易产生自卑感。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做事要一心一意、多思考、多提问。第四,家长应让孩子单独睡小房间,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这样,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循序渐进的外部条件,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找到支撑点,提升其心理发展水平。
三、重视培养幼儿意志力。
小学入学前幼儿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等显著特征,而且要求自己独立活动,成为活动中主人的愿望强烈。但由于知识经验贫乏、活动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控制、掌握自己的行为,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缺乏恒心。因此教师要告诉幼儿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侧重讲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小学以上课为主,小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都要求孩子有一定意志力。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心理上有比较充分的准备。
四、构建完美的幼儿毕业离园工作体系。
    幼儿在幼儿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幼年,即将进入小学学习,这是幼儿一生中头一件大事情。教师应严肃认真地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构建完美的幼儿毕业模块,使幼儿对老师、幼儿园产生依恋的感情,这是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良好时机。
 幼儿毕业时,举行班或全园庆祝大会——向幼儿祝贺,对他们提出新要求;小学老师和小学生发言,欢迎幼儿到小学去学习;请家长代表发言等,使幼儿充满欢乐和自信,让他们带着教师的嘱托奔向新的学习生活。
总之,幼儿的心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其中的很多内容不单单是在大班时才得以培养的,为了更好的让幼儿顺利完成衔接,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将幼儿的心理培养从小贯穿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因势利导的进行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顺利发展,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大班年段老师能充分抓住大班幼儿的心理实际问题,精心准备,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采用了链条式互助讨论法,围绕主题,人人参与,踊跃发言。主持人能及时处理讨论中生成性的东西,进行提升归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全体组员在交流中思维碰撞、感悟、提升,真实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让教师愉快地完成了参加教研活动的具体任务。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区域活动设计:会爬高的水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