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材料的调整艺术-材料的创造性
区角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活动的某些时段,教师应撤换和调整材料。然而,活动材料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凝聚了教师大量创造性的劳动,有没有可能既顾及教师的工作量,又延长材料的生命力呢?我们在更换一部分材料的基础上,尝试在材料原有状态下作一些迁移调整,赋予材料新的面貌和价值,以挖掘材料的潜力,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同时我们相信,材料的创造性使用会给幼儿留下崭新的表达空间,使幼儿在材料的组合和变换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1.添加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
添加材料是指教师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新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转机,产生新的含义,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在添加的情况下,幼儿带着原有的经验和获得成功后的自信逐级而上,在新情境中运用原有知识建构新经验。有时,这种“新材料”可能只是一种信息或要求,但它带来的新刺激会促成新话题、新内容的出现。
案例1:粉刷匠
两周来,大二班的孩子一直在美工区里忙碌着,看来今天能把最后一幢“房子”粉刷完毕。游戏行将结束时,教师忽然发布了新信息:订货者(中一班)要购买用彩色瓷砖铺满外墙的房子。随即一块块“白瓷‘舍”(印有田字格的纸)运来了。刚想离开的“粉刷匠”们积极商讨起来:用什么颜色,如何排列、粘贴,怎样分工,等等,气氛十分热烈。看来,这又得让大二班的孩子忙上一阵子了。
不久,在美工区附近又陆续出现了告示:小班预订滑梯,教师办公室预订废物箱……
案例中出现的“白瓷砖”是新增的材料,而“告示”则是新信息,它们不断给“粉刷匠”游戏带来新的要求、新的冲击,丰富和延长了原有的游戏内容和游戏进程。新内容包含了操作、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目标,大大拓展了幼儿的视野,提升了原有游戏的价值。
2.删减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产生新的玩法
删减材料是指教师减掉一些材料,使游戏出现新的问题情境和困难,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并由此给幼儿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间。
案例2:整理扑克牌
鸣鸣正在学习整理扑克牌,今天他花的时间特别多。他不解地问在一旁理牌的佳佳:“还是不对,我怎么理不好?”佳佳便和他一起理了起来。他们按花样把牌分好,依次数了数,发现有两种花样不对。佳佳把自己的牌也数了数,没错。他们反复地数了两副牌,然后按数字顺序排列比较,终于发现鸣鸣的牌缺少了方块4和草花9,他们给老师提意见:“这副牌少的,不能用。”“缺什么?能补上吗?”于是,他们找来纸、笔、剪刀等工具和材料,准备裁两张纸画出来。“怎么画?”两人商量着找来范例,做了起来。第二天、第三天,扑克牌又少了两张不同的牌……
少两张牌是教师故意设置的情境,教师用减去材料的方法使原先单纯的理牌游戏出现了困难和问题,从而促使幼儿产生了互助、比较、寻找、制作等行为。而在制作中,他们必定会遭遇更多的问题,如纸张的大小、裁剪的质量、书写数字和画图案的技巧等,游戏顿时铺展开来。
3.组合材料――形成新的游戏情境,引出新的活动内容
组合材料是指教师将原有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游戏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游戏情境,引出新的活动内容。幼儿在几个独立的游戏中获得经验之后,并不意味着这些游戏内容已失去意义,它们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姿态再现时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使他们重温游戏经历,换一种视角去观察、思考。
案例3:建构区的变化
大二班的活动室里,建构区和制作区比邻。建构区的孩子拼搭了桥、高楼、马路等,而制作区的孩子已完成了房子、树木等作品。一天,教师拆除了两个区之间的隔离屏,使之合二为一,游戏场景立即发生了变化,所有建筑材料、作品和背景材料都混合在了一起,这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关注,他们感到很新奇,又不知如何应对,于是七嘴八舌地出起了主意。不一会儿,跃跃欲试的孩子们开始将车辆、桥、房子等放在一条马路上,马路变拥挤了。于是,有人提出应该制作交通标志,管理这些车辆。也有人准备在各类楼房周围放置花圃、运动器具、小动物等,把它变成真正的小区……
建构区和制作区的组合使两个单一的游戏变成了主题式活动,活动范围扩大了,信息丰富了,探索深入了。两组幼儿互相交往,互相学习,有了新的游戏计划。
当然,组合方法的使用应注重时机,注重幼儿新旧经验的融会贯通,一般来说它应是相关内容的组合,使幼儿的游戏具有延续性。
区角活动材料蕴涵着多元价值,传达的是教育者的期望。在材料的调整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创造精神,使原有材料产生新的用途,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手工材料
关键词:
- 陈家葑幼儿园开展幼儿食物安全演练 2024/11/28
- 小班创意艺术教案《糖霜葫芦》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24
-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独轮车运球》 2024/11/17
- 排队安全我知道 2024/10/2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