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探悉

来源: data.06abc.com  0人参与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评判过程,对教育教学具有监控、反馈和调节的功能,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提出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要求”“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评价改革作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美术活动的评价也不例外。但从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来看,美术活动的评价获得了教师们的广泛认同,并成为自觉实施频次最高的行为。因此,剖析教师美术活动的中的评价行为,对于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现美术教育对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价值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现状分析   (一)实施评价的目的出现偏差    每次美术活动后,教师都要进行讲评,评价已被教师们认为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教师实施评价的目的却出现了偏差: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活动形式的完整,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一的现实;有的教师则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课程与教学不断发展落空了。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    (二)评价标准划一,忽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涂色是否均匀、是否与实物或教师的范画一致等,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性,而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个性的发展”。表扬的总是少数孩子,有的孩子经常受到的是否定性评价,导致部分孩子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产生“我不行”的想法,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对人一生发展至关重要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无法正常建立。用统一的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儿童,长此以往的负面影响,对某些具体个体的儿童而言是无法估量的。     (三)评价内容片面,发展性功能未能全面实现     评价内容的片面首先表现在对幼儿的评价中,目前的评价多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主,如构图、色彩、比例等,但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却不予重视;其次还表现在侧重幼儿“学”的行为和效果,而忽略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对幼儿的要求多,而却反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和过程的评价和反思,从而使得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未能全面实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无法得到迅速的提升。    (四)评价方法单一,不能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发展状况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采用的是现场即时评价,即通常所说的相对评价法。突出表现教师往往依据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给出评语,重眼前的作品表现,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忽视个体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绘画能力的前后差异,导致评价的真实性和人文性大大降低。这不仅无法达到必要的深度和广度,更无法帮助幼儿正确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五)评价主体缺失,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评价的主体(改为“的评价主体”)是教师,而幼儿则是被评价者,评价的客体处于被动地位。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合作者的家长,也长期被置于评价主体之外。幼儿、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仍停留在理念层面。教师常常以自己的意见为主,独自决定作品的好坏与优劣。往往是教师扮演“裁判者”,唱)独角戏。虽然有时也让幼儿参与评价,但由于平时缺乏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幼儿评价基本处于走过场状况。从而导致评价主体多元、多向的价值,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的价值未得以实现。    (六)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结束阶段都应有评价。但在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却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因此教师往往依据主观猜测和经验,进行预定的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从而导致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性不高,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很难发起,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同时,由于缺少对幼儿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指导,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点拨,导致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阔幼儿思维、大胆表现自我,使得以评价促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    (七)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     教师在美术活动 的评价语言主要问题表现在: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语言不具体,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诸如“画得不错,”“有进步”、 “想想春游你看到了什么”、 “猫饿了得吃饭,给它添上一个食盆吧”、 “你怎么画了个黑太阳”?“怎么画得乱七八糟的,重画!”这类或抽象、或强加、或否定的评价语言都是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教师美术评价行为策略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    
1、以评促发展(删除)的发展观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完善。评价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应与教育目标一致。不仅应考虑儿童的过去,重视儿童的现在,更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应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通过不断收集每个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判断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仅要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幼儿的潜能和特长,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地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改进教学,获得自我成长,体验职业生涯的快乐。

2、科学的幼儿美术教育价值观     幼儿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的有效发展。这与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传授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初步的表现力的基本目标并不矛盾。两者好比渡船与过河的关系:到达河的对岸是最终目的,而船是过河的工具,是为过河服务的。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提出美术的知识技法及想象创造的进一步要求。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评价中既不能只强调美术技能技巧,也不能不要技能技巧。当出现矛盾冲突时,应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判断指标。   

(二)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1、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我的“百种语言”之一。 人自降生到这个世界,就具有了社会的属性,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幼儿虽然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百种语言”。 心理学家发现:美术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更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表达技能无法与成人世界接轨,在色彩、造型上有时无法还原真实的世界,但却是他们独特视角的反映,是他们童真、童趣和独特个性情感的表达和表现。    
2、美术活动是幼儿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的重要过程。 追求快乐和获得自我满足是人的本能,也是人追求一切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力。童年期也是游戏期,获得快乐和自我满足是幼儿游戏的直接目的。幼儿从事美术活动没有任何功利性,仅因为“创作”的过程或形象、色彩的变化结果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成功的自信。    
3、美术活动是伴随幼儿主动建构的实践过程 幼儿美术活动是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形象的塑造,激活思维,引起情绪、情感共鸣,产生美感萌芽的一种活动。为了表现与创造,幼儿不断地对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着筛选、比较和加工,同化和顺应心理活动交替进行着,伴随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结构。随着美术活动的反复进行,不断深入,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注重评价内容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个体差异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人才,还应是一个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通过教育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于此。因此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具体说来,在对(添加)知识技能方面(删除)的(添加)评价上(添加)应包括构思、造型、艺术材料运用、构图、表现、着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上则要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等;而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就(添加)应包括幼儿活动的持久性、习惯、表现方式,创作偏好等。 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能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发现幼儿各自的长处,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当然,为了保证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落到实处还必须通过实践和探索将各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概括关键要素,提出评价的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一致性。    

(四)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注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等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评价手段单一的现象。同时,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的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情况中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评价前,教师应通过多种活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评价时,应注意广泛收集信息,既包括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当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水平,也包括对幼儿的活动成果或作品的观察和评价,使评价不局限于幼儿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淡化幼儿之间的评比(相对评价),实现幼儿的纵向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绝对评价),强调在多种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坚持评价的结果是现在的、暂时的,通过评价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 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还应关注评价获取信息的信度、效度及评价的实际作用,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幼儿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克服“走过场”的现象。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积极性     现代的美术教学重视引导幼儿走入社会和自然中去探究和体验,观察生活中美的因素,启迪幼儿绘画创作的灵感,强调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对幼儿绘画活动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成为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年龄小,经验少,需要成人关心照料之处很多,但依然是独立个体的人,主体精神的培养应从小入手。因此,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充分发挥家长、幼儿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保证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另一方面,使评价各方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有利于教师、家长、幼儿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 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让参与评价的多主体明确评价的标准、内容与要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例如,家长对幼儿进行评价,应主要集中在孩子在家中的美术活动兴趣、习惯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观察和评价上;幼儿之间互评也要有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在幼儿的互评中则应着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长处和优点,进而改进自己的行为。其次,教师还应创造条件使评价的多个主体都从中受益。如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幼儿对同伴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幼儿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而让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让父母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幼儿发展的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六)评价与教学融合,实现评价的过程性、动态化     在新的评价理念下,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评价应是伴随着教学并与之发生持续的相互作用的,即教学以评价为基础设计和实施,教师根据观察和评价调节教学,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即通过对幼儿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导向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只有过程性、动态化的评价才可能使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这也就决定了评价必须与课程相融合。评价既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它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实施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客观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准备状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让幼儿成为活动的设计者,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美术活动指导与评价结合和起来。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和表现,而又缺少一定知识技巧时,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最适时和最有效的,但这种指导应是以评价为基础的,是评价的深化与升华,重点指出幼儿发展变化的优势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和幼儿的发展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意见,将评价的过程性落到实处。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是教师的责任,促进每个幼儿的提高是教师的艺术。教师只有善于通过评价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自身善于观察、发现、适时指导的艺术,才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七)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和发展性     美术活动评价是提高美术活动质量的手段, 幼儿处在“镜像自我”的阶段,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往往将成人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经常受到表扬和激励的孩子,能较好地悦纳自我,增强做事的自信心。反之,则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通过评价既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具体说来,评价首先要基于对幼儿的了解,通过观察、对话,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是当幼儿的作品“离谱”的时候,应站在幼儿的视角去试图理解其意,并当幼儿本身也不能清楚表达自己意图的时候,善意地给予诠释。进行评价时,教师则要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总而言之,无论对哪个年龄段的幼儿,教师都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不同点,从多种的角度开展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美术技能的评价。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为他们鼓劲,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激发继续大胆作画的欲望和热情; 同时又要准确把握、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通过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或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记住: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错了”,因为艺术是无对错的。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圆形变变变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