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对幼儿园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审思

来源: 06abc.com 作者: 王春燕 刘媚 感谢 王春燕 刘媚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评价改革中,成长记录袋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针对它在幼儿园实践中存在的创建目的不明确、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主体缺乏多元、评价过程缺乏高效等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社会与心理层面做了深层的原因分析,并针对实际提出了问题解决的策略及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成长记录袋评价、问题、对策
    成长记录袋评价( portfolio assessment )也称成长档案袋评价、历程记录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记录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评价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由于国外新评价理论的引入和国内教育评价改革的影响,目前,成长记录袋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质性评价方式正在我国各地的许多幼儿园大力推广和使用,其受欢迎程度和传播速度都非同一般。但是,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的幼儿园中,它的优势和功能是否同样能够得以发挥呢?当我们抛开发热的头脑,以冷静的态度重新审视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当今幼儿园中的使用时,发现它的运用和实施着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改进、完善和解决。而那些深藏在问题背后的原因,更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分析的。
一、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幼儿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对幼儿园实际运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调查、访谈与分析,发现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创建目的不明确
在对幼儿园的调查访问中发现,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许多教师对于它的创建目的认识有误。例如有教师认为做成长记录袋是为了收集、记录、存放幼儿的作品;有的认为是为了增加家园联系,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还有其他种种不同的想法。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创建成长记录袋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幼儿的发展过程,明确幼儿的特殊需要,发现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评价内容不全面
当前幼儿园的成长记录袋在类型上存在展示型居多,描述、评估型较少的状况。内容上的问题更为突出:绝大多数的成长记录袋中缺乏有关幼儿的学习日志、文字纪录、录音带和录像带的记录等内容。而且收录的幼儿作品,也千篇一律多为幼儿美工方面的作品,缺乏其他方面能力的作品成果展示。比如:幼儿的口述记录、教师的叙述性报告、家长的评价等。甚至有全班记录袋收录的美工方面的作品完全相同的情况。
(三)评价主体缺乏多元性
从幼儿园记录袋评价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以发现,成长记录袋创建和评价的主体都是教师,教师在主题的选择、材料的收集、内容的呈现等方面起决定作用,幼儿缺乏选择权和决策权。幼儿的自我评价、同伴间的互评、家长的评价参与都比较少,如此导致了幼儿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家园共育仅停留在表面的联系而得不到加强,成长记录袋评价不能发挥其真正的意义。
(四)评价过程缺乏高效性
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们反映最多的问题即是成长记录袋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因为成长记录袋内容的收集、编排、保存等工作,虽然有一部分可以由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但仍需教师为此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教师还要经常与幼儿一起,对成长记录袋中的作品进行回顾与反省,与幼儿交流评价意见。尤其是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教师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的。
(五)评价标准化程度低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会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对幼儿的评价不一致的情况;幼儿在互评时,由于受主观因素影响太大,会造成评价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甚至有教师收集的幼儿作品与教学、幼儿的学习相脱节的现象产生。这些都是成长记录袋评价标准化程度低造成的。
二、原因探析:技术、社会及心理层面
冷静思考分析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幼儿教育实践领域的运用状况,笔者发现,之所以出现上述的问题,从深层原因来看,主要有三方面:
(一)   技术层面:
作为一种新型的质性评价方式,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支撑。成长记录袋评价与传统的量化评价在评价的取向上有所不同,量化评价追求对有关事物的构成或者某些性能的等级、程度、规模、范围等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进行测量,最终了解评价对象在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而质性评价则追求对那些能够显现有关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的具体特征进行细致而深刻的挖掘,通过对评价对象进行广泛细致的评价,进一步从被评价者的角度来描述问题。[①]这样就使记录袋评价在技术层面比量化评价更难,在操作、内容选择、评价主体方面要求更高。有学者这样说:“这不只是传统模式的惯性在发挥作用的问题,还必须承认,片面的、有局限性的评价模式,有操作简便之长。不好的习惯可以慢慢得到纠正,而执行复杂的操作程序的难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大。”[②]
1、难以如量化评价便于操作。量化评价通常是根据评价的指标,有目的地通过观察、实验、问卷、量表、结构式访问等方式收集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作出一个终结性的评价,从而确立某一评价对象(幼儿)在群体中的位置或给出评价对象一个排定名次,操作相对于成长记录袋评价简单,易行。而记录袋评价则是把幼儿的发展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来看待,往往是通过日志、行为记录、作品及情景测验等描述性资料来展示幼儿成长进步的状态,其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对幼儿的优劣进行划分,而是描述幼儿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性,同时强调幼儿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因此二者的评价手段与功能不同,美国学者W.James Popham把记录袋评价与传统量化测验做了区别:
成长记录袋评价与标准化测验的区别[③]
    成长记录袋评价
         标准化测验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评价每一学生的成就
 用同一标准评价所有学生
 
让学生参与自己进步与成就的评价并提出近一步学习的预期目标
 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评分
 
评价的过程是合作性的
 评价过程是非合作性的
 
自我评价是重要目标
 没有自我评价方面的目标
 
关注学生的进步、努力与成就
 只关注学生的成就
 
将评价与教、学结合起来
 教、学、评是分离的
 
由此表格即可看出,成长记录袋评价由于没有统一评价标准、幼儿与教师合作、教、学、评的结合及自我评价等使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具有关注幼儿个性差异、在展示幼儿真实、丰富的学习过程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了难以操作的特点,这也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之所以出现很多问题的原因所在。
2、评价内容全面之难度。成长记录袋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所不同,量化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它往往是针对幼儿发展的某一方面,如知识、能力,或某一核心学科进行评价,而难于对幼儿整个的成长作出测量。成长记录袋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它是通过收录各种有价值的材料来全面反映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过程的。因此新的评价要求尽可能多的提供各种资料或信息,以便于教师参考。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个问题,要使记录袋评价真实、有效就必须收集较为全面的内容,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把幼儿的图画、美工作品作为最基本、最普遍的评价依据。殊不知只有在收集了其他类型的内容,如学习日志、幼儿的口述记录、教师的观察记录、叙述性报告、照片、录音带与录象带等后,记录袋才会更丰富、更有用,记录袋评价才会更有效。“教师的角色就像博物馆的馆长一样,需要制定一个以研究和教学目标为基础的收藏规则。基于这种规则,不论一件维多利亚时期的家具保存得多么好,一位农业博物馆的馆长也绝不会接受这个家具的捐赠。对幼教老师来说,档案评价的规则能帮助她做决定,因此,每一个放进档案中的内容都会有明确的目的。”[④]而这是需要教师依据教学或评价的目的、理念来选择的,这给教师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带来了较大的技术困难。
3、评价主体多元之复杂。量化评价的主体是单一的,一般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评价园长,园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幼儿,主体单一的局限性是其受到批判的原因之一。新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倡导评价者应该是多方面人员组成的集合。在此前提下,记录袋评价要求由多方主体参与,园长、教师、家长、幼儿、其他管理者等组成了一个平等互助的评价共同体。这在理念上反映了评价的去中心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家长、其他的管理者往往很难发挥评价的作用,一是因为家长、管理者很难全面、真实地了解幼儿的学习成长状况,二是家长、其他管理者也没有这个自觉的意识来参与评价,更重要的在于,这种评价的价值追求实践中常遭抵制和遏制,因为评价制度和评价传统恰恰是建立在一定的权威基础上的。再者,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进行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还很低,如果把评价的很多内容具体化为操作程序的话,必然面临诸多的困难。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多元主体使此种评价变得复杂化而难以在实践中有效运行。
(二)社会层面
实践中成长记录袋评价出现问题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外,也不得不考虑社会的因素。
1、评价理论研究之不足与作用的过分夸大。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从西方,尤其是英美国家译介而引进的,它是西方长期实践的结晶,它的存在有其产生与发展的土壤,并不是在任何地方使用都能够产生同样效果的。“橘生淮北则成枳”的道理即是如此。然而,由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不足与对它的作用的过分夸大,使得很多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包括教师蠢蠢欲动一试高低。这一试不要紧,由于没有适宜的气候与条件,产生问题在所难免。难怪有的学者这样猜想:“某些研究者图简单、省事,将国外的先进方法直接引进,不但完成了‘科学研究’的任务,而且一下子就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它,误导并操纵了教育评价行动。”[⑤]
2、盲目跟风,搞形式主义。有些幼儿园盲目跟风,搞形式主义。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与改进教师的教学,而是为了证明幼儿园正在进行新型的评价方法改革,以评价形式外在的新颖取悦社会,取悦上级主管部门。在此错位目的指导下创建成长记录袋,又如何能发挥其真正的评价作用呢。
(三)心理层面
笔者实践中的调查、访谈发现,成长记录袋评价之所以没有能发挥其真正的作 用,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外,一些教师心理层面的因素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很多教师在访谈中提到,幼儿园班级孩子人数多,一日活动工作量已经很大了,再投入精力做孩子的成长记录袋,并要对每个孩子进行发展性过程评价,教师从心理上是不适应的。一是老师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对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有惧怕心理;二是成长记录袋内容涵盖量大,不好分析和整理,老师不免有抵触心理,应付交差做表面的文章也就很好解释了。
     三、提高幼儿园使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应用和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笔者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一)明确认识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实质
有些幼儿园教师之所以在成长记录袋应用中出现某些偏差,主要是因为培训与指导环节上出了问题。只有让教师理解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本质特征,把握成长记录袋应用的基本要求,才能在实践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成长记录袋评价。
1、明确创建成长记录袋的目的
就幼儿评价来说,创建成长记录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其过程当中的幼儿有关资料的收集,不是为了收集而收集,而是为了评价而收集!通过收集幼儿作品、活动记录、评价记录等丰富而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与改进的建议。
就教学来说,主要是通过运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来发现幼儿的进步与不足,明确幼儿的需要,发现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促进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满足幼儿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2、根据不同的目的创建不同类型的成长记录袋
如果创建成长记录袋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幼儿的最优成果(展示型),那么收集的内容应是幼儿认为最满意或最重要的作品;如果是为了描述幼儿在某一时期内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发现其优势和不足(描述型),那么收集的内容就不仅包括幼儿的最终作品,还要把过程性的东西(如不同发展阶段的作品)也装进去;而如果创建成长记录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水平(评估型),那么收集的内容就要结构化或半结构化,也就是说其中有些东西是统一要求的,以便于在不同幼儿之间进行比较。只有在明确的目的指向下,才能确立适宜的记录袋类型,决定评价标准,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二)全面收集评价内容
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应覆盖幼儿在身体、认知、言语、情感及社会能力等多个发展领域,其具体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主要有:
1、作品样本:实际上,作品收集是表现幼儿成就与努力过程的最佳方式。幼儿的作品样本既可以是用纸笔方式呈现的绘画,书写的算术或能力的练习及家长、教师整理的记录等,有条件的也可以是活动的照片、录音或录像等其他形式的作品。特别是当幼儿渴望表达,又无法运用文字表达时,可以口述,由家长和教师代为记录。
2、观察记录:观察是实施幼儿发展评价的主要手段。可以就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做系统的观察,而对于比较复杂的行为和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轶事记录,或填写核查表,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用摄像机连续记录来呈现,从而收集有关幼儿发展的可靠信息。
3、各种测验与调查的结果:观察记录尽管为评价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主要的依据,但观察往往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经常会受到主观的影响,所以还要与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访谈、问卷及测验相结合。而这些测验与调查的结果也是进行成长记录袋评价所依据的材料。
应该说,只要是与幼儿发展有关的信息,如幼儿的日志、与他人谈话的录音、自我反省的记录,以及教师为幼儿制定的个别教育计划、家园联系本等,无论形式如何,都可作为成长记录袋收集的内容。但是,成长记录袋不只是装满各种材料的容器,它是对幼儿作品及相关证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收集。[⑥]
(三)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成长记录袋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它包括幼儿主体、教师主体、家长主体,尽管他们在评价中的作用不同,但都应该是不容忽视的评价主体。
1、幼儿主体。成长记录袋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自我创建的过程。给他们多一点权利,让他们选择学什么和怎么学,这样就能够促进他们自主的学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一块自我展示的舞台,去展示和感悟他们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不要对幼儿的自我评估和自我反省能力提出怀疑,因为研究已经证实:幼儿,特别是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估与反省能力。如“我花了很多功夫,所以我喜欢这幅画”,“下次讲故事时我可以讲得慢一点”,而且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幼儿的这方面能力会随年龄增长而有较大的提高。在幼儿主体中,同伴互评也是成长记录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互评培养幼儿正确、恰当评价他人的能力。
2、教师主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着观察者和支持、辅导者的角色。在主题的选择、内容的呈现等方面,教师要帮助幼儿制订一些既能涵盖主题,又能发展个人能力和兴趣的计划,帮助幼儿建立具有丰富个性的成长记录袋。如可以列出一些可能的主题供幼儿选择,并针对主题进行相关的评价。因此,教师是决定记录袋评价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3、家长主体。家长可以就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与进步进行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对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进行指导。家长还可以通过参与幼儿成长记录袋的制作和补充,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成长并关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是必要的。
成长记录袋的制作和评价过程既有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共同活动,也包括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多种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它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
(四)提高工作效率
初步调查发现,应用成长记录袋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教师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问题主要是由教师对成长记录袋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为改变这一现状,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1、谨慎选择成长记录袋的应用领域,涉及的领域不要过大,尤其是在尝试使用的初期,最好选取一个较小的容易操作的领域使用;
2、在一定程度上,把某一领域的成长记录袋适当标准化,以便在不同班级里按照同一模式稍作修改就可以反复使用。
3、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4、选择合适的成长记录袋类型,把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做好时间与内容上的管理,使成长记录袋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
(五)确定评价标准
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标准与传统评价的标准有很大不同。从实质上看,记录袋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善课程和教学,使之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凡是能表明或促进幼儿进步的指标往往都被列为评价的不同向度标准。此外,评价的标准应该交由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师幼特别是幼儿对标准的了解和把握,让幼儿清楚地知道对他们在各方面的要求究竟要达到何种程度。
对于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效度和信度,至今仍是一个存在相当争议和分歧的问题。众所周知,效度和信度是来自以客观性为旨归的量化评价的两个概念,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评价获得具有普适性和推广性的规则。因此,从根本上说,这两个概念并不适用于充分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并力图对这种个别差异进行理解和阐释的质性评价方式(包括成长记录袋评价)。但为了与量化评价进行沟通,也有许多研究者结合质性评价的特点,重新检讨了这两个概念,,并采用一些新的方法和概念给出质性评价的效度和信度。⑧但总的来说,它还是一个没有统一定论的问题,有待专家和学者们继续做深入的研究。
注释:

--------------------------------------------------------------------------------
[①] 付瑛、周谊,教育科学方法中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比较,医学教育探索,2004年第2期第10页。
[②] 胡中锋,栋标,教育评价:矛盾与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第7页。
[③] (美)W.James Popham著,《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55页。
[④] (美)Elizabeth F.Shores等著,何厘琦译,《幼儿学习档案——真实记录幼儿学习的历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2页。
[⑤]胡中锋,栋标,教育评价:矛盾与分析,《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第9页。 
[⑥]赵德成 徐芬 成长记录袋在幼儿评价中的应用[J] 学前教育研究 2002年第5期。
⑧ 李雁冰 质性课程评定的典范:记录袋评定[L] 外国教育资料 2000年第6期第12页。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英语活动“sing dance paly”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