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ingding 感谢 dingding 上传 0人参与

一、活动的程序设计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

程序设计是指围绕某个科学现象或问题设计一系列层层深人探究的活动,每个活动的程序设计都是根据其目的而展开,程序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一个渐进的整体。程序设计既包括系列活动的设计,也包括具体活动中环节的设计。

审视当前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许多教师只是给幼儿动手做的机会,并没有真正地进行科学活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只有活动程序设计得当,才能支持幼儿持续性探究的过程,深入地探究某个问题,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体验探究的乐趣。但是,在实践中教师更多地只考虑具体活动环节的设计,没有考虑整个系列活动推进的程序设计。怎样根据内容进行活动的程序设计呢?笔者尝试借助以下案例阐明设计思路。

案例:大班“滚筒打保龄球”活动

通过用滚筒“打正面的球”(活动一)→“打侧面的球”(活动二) →“打后面的球”(活动三) →“打左、右边的球”(活动四)等活动程序,引导幼儿在感知两种不同滚筒滚动时的不同现象的基础上,运用所获得的经验,探索通过改造圆柱体滚筒使其改变滚动方向,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活动一中,幼儿先感知圆柱体滚筒(露露罐)和圆台滚筒(酸奶罐)滚动的不同现象(直滚、拐弯滚动),再探索击打正面的球。活动二是幼儿迁移获得的经验,探索怎样改造圆柱体滚筒,使其能击打侧面的球。活动三是让幼儿在用滚筒击打侧面球时出现拐弯弧度不同的基础上,探索怎样改造滚筒,才能使其拐弯的方法。活动四则加大难度,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滚筒打保龄球的比赛,探索怎样摆放滚筒,使其能击打左、右边的球,从而获得圆台滚筒向小口方向拐弯滚动的经验。

由此可见,活动中教师从幼儿探索和解决问题这一角度思考活动设计,关注幼儿从感受现象到运用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怎样的阶梯和支持。为幼儿搭建层层推进的“动手做”系列探究活动支架,这样既给幼儿留出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自主探索、尝试,又有助于幼儿的每次探索都有所挑战和发现,从而使幼儿的学习过程成为亲历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自主建构新的认知经验。

二、难度适宜的内容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保障
内容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内容的适宜性是幼儿有效探究的保障。因此,科学内容的选择应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能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内容难度的适宜性表现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同一个活动内容,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探究有所不同
在小、中、大班三个不同年龄段中开展“滚动”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发现,虽然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都是在可感可知的活动中探究,但是由于受到认知水平与原有经验的限制,探究的内容和深度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方向。小班幼儿的探究呈平面式的探究,探究的问题往往落在某一探究点上。而中班幼儿的探究,已经产生了比较式探究的萌芽,他们可以初步尝试通过比较发现球体和圆柱体滚动的不同现象。大班幼儿则能开始多角度、多层次地建构经验的探究活动,他们探究的滚动已不再是探究某个点上的问题,而是探究如何通过改造使滚筒改变状态,上升为一种科学技术改造层面上的探究。
(二)同一个活动内容,在环节层次的安排上体现难易程度的不同
“滚筒打保龄球”活动最初的设计是将“滚筒打左、右边的球”安排在“感知两种滚筒滚动”后进行,但幼儿在对滚筒滚动的现象感知、体验不足情况下,很难探索如何向左或向右拐弯,幼儿只是满足于“玩”,对滚筒怎样拐弯并未仔细观察。由于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的“阶梯”太高,导致大部分幼儿“跳一跳”还够不着,不能很好地进行探究,于是,我们将对滚筒拐弯的探究放在活动四中进行。怎样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搭建桥梁呢?哪些生活经验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同一个内容在幼儿探究的环节上如何安排?这又是教师思考和把握的关键。科学探究的内容应根据幼儿探究的可能和兴趣而定,内容难易程度应顺应幼儿的探究水平和特点,一方面应是幼儿当前想要知道的并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幼儿通过自己努力“跳一跳就够得着的”。
三、有结构的材料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石
材料是引发幼儿实现对周围事物主动建构认识的中介和桥梁,要实现幼儿的主动探究,就必须为探究活动准备物化的材料,使幼儿从中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通过幼儿可操作、可探索的活动,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要达成教育目标需要哪些材料?活动材料的准备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提供这些材料?等问题。
在“滚筒打保龄球”活动中,教师对活动材料进行了思考和精心筛选。在两种滚筒的选择上。首先,教师考虑到圆柱体滚筒材质硬,易滚动且易击中球;而圆台滚筒材质轻,滚动力量小,不能击中旁边的球,由此引发幼儿改造滚筒的需求。其次,教师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考虑,在改造时有意识地投放所需材料:一是若投放多种形状的材料,势必会对幼儿探索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二是避免幼儿盲目选择材料,无从下手。鉴于此,我们根据幼儿前期经验,直接投放圆形的物体作为改造滚筒的辅助材料。最后,为了避免人为地用力推动,出现不够科学的结果我们又提供了方便滚动的“斜坡”。
材料的准备为幼儿探究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成败。有结构的材料是引发幼儿探索的基础,它隐含着教育目标与内容,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教师应注意控制实验变量,提供凸显一种现象或一对因果关系的材料。因为当多对关系或矛盾同时存在时,幼儿难以探究并弄清其中的道理。只有与有结构的材料互动,幼儿才能更好地感知现象,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四、问题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向盘
问题是幼儿探究学习的出发点和方向盘,也是促进思维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保证。教师应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怎样根据内容和探究的流程提出有价值的、适合幼儿探究的问题?在什么时候该抛出怎样的问题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探究前设置问题:“猜猜两个滚筒滚动起来一样吗?会有什么不一样?”引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使其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和有目的地探究。教师接着抛出问题:“要想击打正面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滚筒?”“要想击打旁边球,又要选择什么样的滚筒?"这些问题引发幼儿运用圆台滚筒会拐弯的经验解决问题,达到改造滚筒使其改变方向的目的。当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的问题又能支持幼儿的探究,使幼儿正确把握探究的方向。如:当改造的滚筒不能拐弯时,教师因势利导:“什么样的滚筒会拐弯?你改造后的滚筒两端一样大吗?它与没有改造的滚筒有什么区别?”这样能引领幼儿趋向于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领着幼儿思考和探究的方向。幼儿在感知现象→解决问题→生发出新的问题……这样螺旋递进中,在可感可知、不断交流互动的活动中深入探究,从而建构有益的经验。
在研究幼儿科学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开始关注活动的程序设计,关注幼儿的探究过程,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关注幼儿科学活动的特点等,为的是让幼儿循着科学的流向去亲历科学探究的整个历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水变干净了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