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牢记“处罚”孩子的七条原则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xiangyu 感谢 jinxiangyu 上传 0人参与

  小树的成长离不开园艺师的精心修剪,因为园艺师为小树剪去了影响其健康生长的歪枝小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扮演着园艺师的角色,为孩子指出并帮助他及时改正错误,扶正他前进的道路。

  父母处罚孩子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它,能够不断进步和成长。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处罚分年龄

  3岁前——体验性的处罚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3岁前处于感觉运动期,即此时孩子的思维是凭借感受到的感觉(如触觉、味觉等)来接受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都是经由感觉产生的。说教在这个时期并不能被接受。

  如孩子打了幼儿园的小朋友,父母想让孩子记住打人是错误的,因为打别人,别人会感到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体验到痛的感觉,可以轻轻打他一下,让孩子深刻地体验到“痛”。又如,辣椒很辣,你跟孩子说辣椒辣,他是不能理解的,但你可以让他尝一下,亲身体验之后他才接受你所说的。

  父母除了用体验性的处罚惩罚过孩子以后,还可以附带地给孩子讲些道理,因为此时孩子的语言系统已慢慢开始建立,他已能够初步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3岁后——冷处理

  3岁后的孩子,语言系统已经建立,借助语言,他能够对事物产生认识。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已逐渐形成,孩子的接触面在不断扩大,处罚孩子的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冷处理”是很有效的处罚孩子的方法。

  在孩子犯错后,在短时间内不理睬孩子,对他投去不满的目光,用冷淡的表情对待他,使他因受到冷落而感到难受。孩子也会了解你对他的做法非常不满,他这样做是错误的,是不被接受的。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成人的观念和看法是很看重的,家长的态度和对事情的原则,对孩子的影响很大。通过处罚,孩子也会明白父母说话是算数的,决不能把父母对他的要求当耳边风。

  在孩子的情绪稳定之后,要跟他讲道理,重要的是引导他自己认识到这个错误,同时要采取补救措施,改正错误。比如孩子把牛奶倒在了地板上,要他自己拿抹布擦干净,父母不要代劳。也就是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让他亲自去按照正确的方法把事情做好。

  让孩子重新把事情做一次,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做事的正确方法,也让他明白他可以把事情做好,且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懂得承担后果。

  牢记处罚孩子7原则

  1、处罚的标准不可随意改变

  孩子只要是违反了纪律,犯了错,不论当时你心情有多好或多坏,你的处理态度、方式都应是一致的。如果家长以自己情绪的好坏而随意处罚孩子,往往使孩子养成看家长脸色行事的习惯。

  2、就事论事

  处罚孩子时,先要让他明白犯了什么错及错误的严重程度,就事论事。切忌无休止地重提孩子过去的错误,或者提出与此不相关的事加重处罚。父母要知道,你要处罚的是孩子的错误行为,不是孩子的人格,所以在处罚孩子时,必须“就事论事”,让孩子明白你是在针对“事”,而不是针对“他这个人”,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3、一件错事不能处罚多次

  孩子犯了错,父母的态度要一致,应由一方处罚,不要父亲处罚过后,母亲再来处罚。

  4、由谁处罚孩子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有的孩子特别粘妈妈,对妈妈的依恋心理特别强,当孩子犯错时,由妈妈出面来处罚孩子显然就不合适,爸爸应承担起这个责任。

  5、“严格”和“宽容”相结合

  “严格”是指孩子必须明白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宽容"是指家长应谅解孩子的错误,因为孩子犯错往往是不自觉的或无意识的。对孩子的第一次错误不要处罚过严。

  6、处罚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场合

  在孩子兴奋时,处罚易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孩子不高兴时,处罚如“火上加油”,最好的时机是孩子刚犯了错误,正处在思想矛盾中时进行处罚。

  处罚孩子还要注意场合,千万不要在公共场合或外人面前处罚孩子,伤害其自尊心。也不能在吃饭或睡觉前处罚孩子。

  7、处罚的轻重和方式应考虑孩子的性格

  父母处罚孩子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决定处罚的轻重和方式。如果孩子胆小,性格内向,那么处罚时的语气和态度要尽量温和些,避免因此对孩子造成精神伤害;对那些脾气倔强的孩子,处罚更应讲究方法,否则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固执、蛮横,难以教育。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处罚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说课稿:亲亲长颈鹿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