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关注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nhu 感谢 shanhu 上传 0人参与

关注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发关注人的综合素质的早期开发和培养,0-3岁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的一个热点。因为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面对当今全社会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极大关注,幼儿教育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学前教育0-6岁一体化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对0-3岁婴幼儿教育中的教师、家长等教养人员的科学养育理念、行为等的辅导、学习、培训,又成了当前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着对早教工作科学的态度和热情,我园自02年起开始尝试、摸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及对教养人员的培训、辅导,提出以“关注、研究、协同发展”为目标展开实践。
一、关注——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的现状
    早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美国就提出0-6岁儿童整体教育计划,克林顿政府提出“头脑启动计划”是从婴幼儿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要进行教育。我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关注和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教育问题。中共中央、园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提出:要重视婴幼儿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普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倡导从0岁开始的终身教育体系。
    目前,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从理论、教养机构、社区家庭教育、培训模式、个察记录等各方面进行着探索,但作为尝试起步的我们觉得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一直从事3-6岁教育的教师来说,都能认识0-3岁早教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对这一领域不熟悉,缺乏实践体验和行为参照,参与早教工作有难度,而存有热情不高现象。
2.原有的认识与理念容易混淆。一提到0-3岁婴幼儿教育,人们就会想到托儿所。现存有的大部分托儿所一直由妇联托管,其办园目标与理念跟社会提出的理念与做法有着本质的差异。
3.0-3岁婴幼儿教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它需要脑科学、社会学、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医学等相互结合,那么教育过程中的医教结合又成为教育的一个难度。
4.家庭中重教轻养的现象比较严重,即使有家庭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也缺少科学育儿的知识和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和专业指导,且不认可、不介入的家长较多,他们由于从未有过亲子学习的体验,从习惯上认为孩子3岁入学已经很早了,现在孩子几个月大,甚至一出生就要接受教育,认为不可思议。
5.随着脑科学的种种发现,充分说明出生头三年是早期开发的早佳期,但实际操作工艺学问题仍无法解决。
6.各个地区相继开展了0-3岁这一领域的教育尝试,但仍然缺乏整体0-3岁教养理念的支持及0-3岁教养实践模式的支持。
作为省、市示范实验幼儿园,在具备了3-6岁幼儿教育较为厚实的理念与经验基础上,面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面对社会、家庭、学校的种种现状,开始了0-3岁婴幼儿教育的行动研究。
二、研究——低幼教师队伍的建设
    2000年,我园在拥有9个班、三轨制的基础上,开设了两个小小班,开始了对托班教育的尝试。尝试将3岁幼儿的教育目标降低、下延,关注2岁幼儿的动作发展、语言水平、情绪情感、交往能力的发展,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教养人员和温馨可亲的人文环境,把关注学习的目光转向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常规的建立。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幼儿身体、行为习惯、认知能力发展良好,获得了社会及家长的认可和信任。
    2002年,在积累了2~3岁幼儿教育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审时度势,开始探索1.5~2岁幼儿的亲子教育。第一次招收20多名幼儿,每周一次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活动,由小小班老师担任亲子园教学,设计内容、收集教材、进行组合,根据孩子情况随时调整。一轮的探索,我们深深感到:教师、家长的理念、经验与素质对孩子发展、课程内容、活动开展影响较大,亲子教育是孩子整个认识周围的生活、学习的开端。开展亲子教育不仅对孩子的发展有利,更重要的是引导家长懂得一些科学教养知识,提高科学教养能力,而且亲子教育能促进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合作,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持续性和拓展性。短短的一学期,我们发现从亲子园升入小小班的幼儿其口语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与人交往能力优于新入园的同龄幼儿。但是,如何使我们的做法更系统、更科学合理?迫切需要专业的指导、引领及团队合作。03年,我园开设了千禧分园,设立了0~3岁婴幼儿专门的教育场所,拥有5个托班的配套设施,配备充足的适合0~3岁婴幼儿发展的教养队伍,努力创设适宜幼儿生活、游戏的“家”的环境氛围。同时,在无锡市学前教育实验中心的直接指导下,开设了“0点亲子欢乐园”,参与了国家十五重点课题研究,进行0~3岁婴幼儿音乐启蒙实践研究。
1.建队伍
    面对0-3岁低幼年龄孩子,我们选择外表温柔可亲、声音柔和、充满慈爱、耐心细致、亲切可爱的且有教小班经验的老师组建0-3岁师资队伍,且在年龄层次上考虑梯队形式,以达到互补,0-3岁教师中有中年妈妈、年轻妈妈和未育老师,让妈妈老师和未育老师配班,温柔的和活泼的搭配,耐心的热情的搭配,以细心、慈爱、活泼、热情去吸引孩子、感染孩子。
2.“重”学习
    学习是吸纳,实践是体验,研究是反思。在配备了梯队的低幼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展开了系列、分层次的学习、培训活动。我们请来南师大楼必生教授、无锡儿保专家为老师进行关于岁婴幼儿教育的讲座,组织全体教师赴上海、南京、无锡进行学习、培训、实习,尽可能搜集关于0-3岁的教育实践文章供大家学习研讨,与有经验的亲子园教师、专家近距离对话、沟通,运用配班、主班的方式尝试、体验0-3岁的亲子园教学,创设条件最大限度让每位教师多通道参与学习,以专家讲座、理论学习、辅导培训、科研沙龙四种途径促使老师学习、吸纳。
    我们注重0-3婴幼儿生心理特点,教育理论学习,促使每位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扬弃原有的教育经验,放宽对幼儿的要求,突出“顺应孩子、以养为主、养教结合”的教育目标,结合具体实践,分层次达到“八个一”要求,即人人达到最基本要求“三个一”:实施、修正一套0-3岁亲子园课程,公开一个亲子园、小小班教育活动,创设一个适宜0-3岁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在此基础上追求第二层面的发展性要求:“三个一”,读懂、读通一本关于0-3岁婴幼儿生心理发展书籍,选择、设计一套亲子园、小小班环节音乐,指导好一批0-3岁亲子园、小小班家长,在“六个一”达成的基础上,继续达成后“两个一”要求:撰写一篇0-3岁教育文章,做好阶段性有价值的教育案例。
3.“勤”实践
    实践在于行动,行动获得体验,自经历了“九五”、“十五”课题研究过程,全园教师形成了科研意识强、业务水平高、教学风格多、基本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群体,为新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兼于0-3岁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一部分教学风格、年龄层次,有过小小班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带班,以师徒结对的形式,让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未育老师向妈妈老师学习,采用相同年龄段相互观摩、对班听课、轮岗换班教学,不同年龄段相互观摩,主、配班老师跨班轮岗等活动,来吸纳不同风格老师的教学长处,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另:让富有经验的老师先教18~24个月的幼儿,经过两期教学,再向下延教13~17个月的幼儿,逐个年龄段下延,使老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迅速熟悉下一年龄段的教学,不因差距太大而无从着手。
4.“聊”问题
    聊是一种平等、一种自由、一种宽松的氛围,聊能使人敞开心扉、无所顾及,激发灵感,在亲子园、小小班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新的问题、矛盾不断产生,教师缺乏迅速调整策略的经验与机制,理性判断能力不够,尤其当孩子不会操作,家长又不懂得配合时,常常会处于两难之中,有时能感觉,但又说不清、道不明,个体无法调适。针对此,我们利用每周二的例会,以“聊”的方式来展开研讨,在教材研讨的基础上,增加活动反思,聊自己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聊困惑,聊做法,从而引发集体的关注,促团队与个人积极互动,集团队力量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寻找对策,通过不断的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体验、积累丰富的经验,确保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及思维的清晰度。
三、协同——家园教养人员的配合
    撇开学校教育不谈,教育孩子,谁最重要,回答肯定一致,那就是为人父母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人格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如今的家长,自为人父母起,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们唯恐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唯恐自己没提供给孩子充分的机会与条件,在美好的愿望推动下,林林总总的儿童教育方法被发现、被应用、被推广,家长们面对如此众多的方法,常常不知所措,有时候,急不可耐地希望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予孩子;有时候,又觉得孩子应按自然本能发展而放任,但往往有的孩子的表现总是不尽如父母之意。基于此,面对育子心切的家长,我们利用亲子园教育,以“导”为主,引领家长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根据孩子的生心理发展特点提供适宜的帮助。
1.先唤醒    
    对孩子“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这个与学校教育共通的问题,摆在众多初为人父母的家长面前,面对亲子园的家长,我们从转变家长理念入手展开工作。
亲子园开班前,我们召开家长会,聘请儿保专家、教育专家给家长宣传早期育儿的理念。通过亲子园观摩课,发放宣传材料来转变家长观念,定期张贴0-3岁育儿的文章,提供早教期刊供家长阅读、参考,针对家长个别遇到的育儿方面具体问题,作咨询、解答,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家长回家尝试,定期交流,、观察孩子行为,让家长在理念转变的同时,改变育儿策略行为,通过系列引导活动,家长的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一位家长说:亲子园教育,花去了孩子妈妈一双鞋的钱,却使五个人受到了教育,即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种教育真好。
2.再实践
    作为亲子园活动的合作者和表现者,在开展亲子园活动过程中,我们以开放、自然的课程结构,灵活、有效的组织形式,耐心、到位的有效指导来吸引孩子和家长。
    小年龄的孩子依恋家人,语言能力又弱,有的胆小、怕生,大肌肉动作、精细动作等发展又各不相同。活动中,往往出现哭闹、不配合、不操作等情况,面对此,家长往往非常着急,大声呵斥,硬逼着孩子按老师要求去做。针对此,我们主、配班教师分工负责,在吸引幼儿的前提下,着重做好活动中家长的指导工作,提醒家长听明白老师提出的要求及各环节的要点,不随意说话,以免干扰孩子,配合老师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达不到目标不急躁,做到“语言比动作多,鼓励比责骂多”,顺应孩子、引导孩子,以自身榜样来影响孩子,每一次参与活动常规要求衡定,以形成幼儿活动的秩序感,由于亲子园教育的特殊性,陪同参与人员随时更换,不稳定,势必要求每一位教师不厌其烦地做好家长指导工作,明晰教育目标,变教育幼儿为教育家长,一段时间下来,家长逐渐适应亲子园教育模式,开始变被动主主动,主动配合老师,主动作出反应,主动推广宣传,主动进行反馈,主动出谋划策,亲子园的教育效应充分凸现,形成了师、幼、家长共同成长的局面。
    经过六期的亲子园教育,我们从开始的2个班20多名幼儿,发展到现在拥有11个班100多名幼儿,每一次孩子进入亲子园经过2~3次活动后,就会变怕生、哭闹、不配合转向愿意参加活动、开心、投入,家长也由刚开始的不适应变适应,教师从照教材上课转向自主设计、重组、创新,多方的配合与努力,使老师和家长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家长传递为主的“1+1”效应,让来幼儿园咨询,想让孩子上亲子园的家长越来越多,我园亲子园招生又面临新的压力。
    0~3岁婴幼儿教育的实践刚刚起步,通过实践,积累了一些粗浅的经验,需要探索、研究的东西还有很多,在教师理念与行为的贯通上、教学策略的研究上、家长工作的指导方式上需不断追随,不断关注,大家达成一致,合作协同,以点带面,点面连接,不断拓展,形成亲子园教育蓬勃发展的态势,真正发挥亲子园教育的功效。(江阴市实验幼儿园)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大班幼儿评语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