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主题”构建策略探析
主题教学是指围绕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它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从儿童感兴趣的生活事件出发设计教学主题或问题,支撑儿童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他们在对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一、挖掘、发展教材中的“主题”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习者,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为了让儿童主动建构、理解课程内容,获得学习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教材特别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排都充分注意了以下几点:注意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幼儿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幼儿理解课程内容,构建有关的课程知识。注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儿童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所学知识的含义。注意安排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幼儿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课程知识、初步感受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因此,教师在构建“教学主题”时,要充分考虑教材中已有的、可利用的“主题化”因素,进一步整合教材中设计的情境、插图,深入挖掘、发展主题情境及插图的内涵,对其中的隐性因素进行必要的充实和重组,使构建的“教学主题”能为幼儿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更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建构有关的课程知识。
二、在课程知识生活化中构建“主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建立在他们园内、园外经验基础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情境,以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经验意义的建构以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掌握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主要指课本以外,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又与新知识直接相关的资源,因此,幼儿学习的内容不能仅仅来自“科学世界”,还必须以幼儿的“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只有这样,幼儿的学习才能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整合和开放的,包含着多学科的知识、生活常识等,条件往往也多样化,结果也不唯一,需要我们进行实践探索和综合应用知识才能解决问题。“教学主题”就是要对这样的现实题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使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更有利于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智力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结合幼儿的生活建构“教学主题”时,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处理有两种形态,一是以生活情境为主线全面重组学习内容,二是在教材内容中引入生活情境。在主题学习时有两个维度,一是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二是把学习延伸到现实的生活中去,使幼儿的学习成为其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
三、围绕节日和重大活动构建“主题”
主题可以由教师自行开发,也可以借鉴别人开发好的。“教学主题”的生成除了教材提供的知识及把教学内容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成教学主题外,还可以从节日和重大活动中寻找教学主题,充分挖掘其中隐藏的可学知识。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结合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开展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感,开发主题。如“神舟”七号,台风“龙王”来了等等。又如利用植树节时幼儿刚参加的植树活动来构建教学主题,让孩子在学到相应学科知识的同时,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四、利用环境生成“主题”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教师与儿童之间、儿童之间、儿童与物体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和探索,不仅能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更能产生许多有价值的探索点,老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这些有价值的主题。所以说,环境不仅是帮助主题活动实施的要素,也是主题活动产生的要素。老师要思考儿童究竟对周围的哪些环境产生了兴趣,是否可以从中产生一个新的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的进行中需要哪些新的环境设置,以利于主题的不断延伸,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如图书的主题活动起源于幼儿们去市图书馆后的一段对话。老师注意到幼儿们对各式各样的图书十分感兴趣,于是老师组织幼儿们收集图书,参观图书馆、印刷厂和新华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编订、借阅、购买等,并且通过开设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区域活动,使这一主题继续深入发展,幼儿们甚至计划要出一本关于自己班的图书。
五、课内外结合收集信息,幼儿自主构建“主题”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其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部分,幼儿的学习活动不仅指课堂的学习活动,也包括把学习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把幼儿的目光从课本引向自然和社会,把学习内容放在自然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有机连接课堂与社会,引导幼儿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童话、民谣等,建立班级信息库,这样就可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大量的信息资料,有选择地利用课内课外收集的信息自主地建构教学主题,并使教材内容的有限性向学习内容的无限性变迁,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向学习时间的无限性延伸。为幼儿创设一种开放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文化,使幼儿的学习始于课堂、走出课堂,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可见,“主题”是主题活动的核心。它是儿童即将参与的系列活动的导航灯,又是教师拟定活动方案的出发点。主题不同于研究性的课题,它是在儿童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事物或幼儿感兴趣、疑惑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这样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主题,教师在选择教学主题时,应依据幼儿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教材的特点等多种因素展开。
手工材料
关键词:主题
- 让主题墙饰与幼儿“对话” 2013/04/21
- 幼儿园春天主题墙设计 2013/03/05
- 本土特色主题墙饰欣赏 2013/02/27
- 表演游戏与主题活动的整合 2013/02/26
- 探索有效的艺术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 2013/02/1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