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图书阅读指导活动中的巧妙提问意义重大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infen 感谢 binfen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图书阅读指导是一种以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的活动。这种活动以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书内容为中心,帮助幼儿初步掌握阅读图书的技能,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那么,如何在图书阅读活动中激发幼儿热爱书籍,乐于并善于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增长技能呢?我认为“提问”的恰当与否,是教师阅读指导的关键。
   一、“提问”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人物情感线
    幼儿在看图书时,常常发生的问题是把一张张画页割裂开来,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因此,我在阅读指导中,注意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看,从而形成对整个故事人物情节的理解,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我觉得“提问”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住故事情节线索,紧扣主题。如在故事《漂亮的花帽子》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喜鹊妈妈没有了帽子,宝宝就没有房子了,谁会来帮助她呢?”“小兔子怎样帮助喜鹊妈妈的?”“小兔子没有了帽子,谁会送给她帽子呢?”“喜鹊妈妈和宝宝送给小兔子怎样的帽子?”这些提问一环紧扣一环,帮助孩子理清故事情节线索,使幼儿全面具体的理解故事。又如在小图书阅读《吃汤圆》中,我抓住“谁怎么吃汤圆的?”帮助孩子了解小蚂蚁、扭扭蛇、小宝宝吃汤圆的方法,总结出“吃汤圆”要有好的习惯(一口一口地咬,细细地嚼)。在对教材分析后,我还抓住一些重点图片、细节部分,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并设计提问。如故事《绒布城的绒布熊》中,我问孩子“绒布熊是在走路,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因为它两只脚跨开)“你从哪里看出绒布熊在缝衣服?”(因为它手里拿着针和线)等等。孩子在老师的设问和自己观察图片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对故事的整个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这对他们以后看书阅读有了铺垫,增加了他们的兴趣。
    图书阅读中更难的是把握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起伏,而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加深故事中心内容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悟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结论。为此,在理解《小刺猬学时髦》情节内容的同时,我还抓住了“小刺猬烫了卷刺后心里怎么样?”“发生了那么多事后小刺猬怎么想?”“为什么小刺猬不再要卷刺了?以后它还会烫卷刺吗?”这些提问扣住小刺猬初烫卷发后的自鸣得意,乱学时髦后的种种苦恼,使幼儿通过小刺猬的切身体会,悟出乱学时髦不好的道理,从而加深了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二、“提问”既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也要注意幼儿个体差异
    在图书阅读活动中,我常思考这些问题:目前我班幼儿阅读图书缺乏哪些经验?我班孩子阅读中的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我该如何把握阅读阶段目标,并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因此,我在提问时,尤其重视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在刚开始的指导幼儿看图书时,我设计的提问一般较简单,使幼儿一听就懂。如《早上好》阅读活动,我先让幼儿看图书,然后问:“安安看见了谁?”“小公鸡对安安说什么?”这些提问简单明了,幼儿听了都争着举手回答,从而达到了有顺序翻看图书,幼儿人人开口,爱看图书的目的。当幼儿对阅读有了兴趣后,我提问偏重于阅读方法的指导,启发幼儿自己体会探索,从而习得阅读的方法技能。在阅读活动中,有时,我讲故事中的一小段内容,让幼儿去找相应的图片,并讲讲为什么是这幅图片的理由。如在《绒布城里的绒布熊》,我在孩子初步感知语言符号与图画对应的基础上,请他们听一段话“绒布城中央有一个大大的水池,一到下雨天,所有的绒布熊都会到水池了里洗泡泡浴”,然后让孩子去找出与这段话相应的图画,在这过程中,既让孩子感知文中的语言美,又进一步知道了一段话可以用一幅画表示。这样,既可促使幼儿仔细观察故事中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看懂画面内容,又可把语言符号和图画符号对应起来,从而逐步掌握阅读图书必需的能力,提高美术符号和语言符号转译的能力。孩子们把这种提问当成了游戏,百“玩”不厌,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习惯了阅读的方法。
在图书阅读活动中,孩子的差异客观存在,怎样促进全班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并不断缩小差距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根据不同层次幼儿设计不同难度问题,尽量使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其次问题设计尽可能大一些,使幼儿能从各个方面回答,这样,能力强的幼儿可从各方面讲,多讲一些;能力弱的孩子则可少讲一些。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辅助问题调控引导,使幼儿拓展思路。因此,教师必须从重视如何教,转向重视幼儿如何学。最后我经常让幼儿围绕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使全班孩子互相帮助,人人参与答题。
三、“提问”应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在阅读指导时,我十分重视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提问设计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故事《怪猫》,在阅读指导时我问幼儿,“这是什么?”“怎么只有脚没有头?”“这脚是谁的?为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幼儿由易到难,不断思考。又如图画故事《红气球》,我先让幼儿看一遍,带着“故事讲了些什么?”的问题初步感知整个故事内容。然后让幼儿根据对故事整体的大致印象来分析、观察、理解图片,最后再理解作品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由故事表层理解向深层理解发展。
    在图书阅读指导中,我一般不采用直接提问法,而喜欢采用迂回的启发提问法。因为我觉得直接提问“太白”,不利于幼儿积极思维。而没有现成答案,不动脑筋答不出的问题,则能调动幼儿积极性,深受幼儿的喜爱。如“这幅画讲了些什么?”孩子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以及背景等各角度观察讲述。又如“小猫怎么会飞上天的?”孩子必须理解前一段故事,才能得出结论。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格式,没有现成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还要将自己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幼儿却能在其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提问设计时,我还改变了以前仅由教师单向提问的方法,改为教师和幼儿共同提问。如看图书后,我常爱问幼儿“你们有哪些看不懂的地方?”孩子们听了七嘴舌提出一大堆问题,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而我则可以从另一角度了解孩子的阅读现状,知道孩子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搞懂,需要帮助。
    总之,提问设计的巧妙与否,对幼儿图书阅读指导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同时,提问设计也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师的知识素养、教育能力等等。因此,我愿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问”的技巧,寻找幼儿教育的规律。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