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
案例1:有一个孩子经常哭,教师发现他在天生气质上就属于比较内向的那一类型。这一天,这孩子又哭了,教师就以为他又在闹情绪而没有给予特别的理会,后来由保育员前去探视,才发现这孩子是因为跌倒撞痛而哭。造成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仅凭借自己的经验作判断,没有实际地去观察幼儿。
案例2:在一次穿木珠的活动中,教师把木珠随意地分给各小组,让幼儿通过练习穿木珠来训练其手指小肌肉的灵活和协调性。有一个小男孩怎么也穿不进,望着同伴们手中的一串串五彩缤纷的木珠,他露出了焦虑的表情,并用期盼的眼睛望着老师,以期得到帮助,而该老师只是走到他身边说了声:“你怎么不穿呢?快抓紧时间。”就离去了,全然没有观察到孩子无法把线穿入木珠是因为工具的合适性出了问题。因为这个小男孩手里的木珠的洞眼特别小,而线却相对较粗,导致了他屡次失败。可想而知,孩子是多么失望啊!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教师不应停留在表面想象的观察,应是站在幼儿背后沉静、慈爱而耐心地观察或是蹲下身子适时予以援助的协助者,真正的从观察中去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等的准确信息,聆听幼儿的童声,真正做到注意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观察究竟对教师有些什么帮助呢?
一、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基本能力水平
教师只有进行细致而卓有成效的观察,才能从中理解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基本能力。发现幼儿的潜力和需要,是积累判断,进行决策的依据。
例如:楠楠和扬扬正在美工区活动。她们非常专注地根据老师提供的折纸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几次尝试都没成绩,我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清楚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楠楠的困难是在第三步的正方形,而扬扬的困难是看不懂图示上的“翻转”和“打开”的标记。为此我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不同的指导方法。对楠楠,我就用手工纸更为直观地把第一步到第三步的折法定格展示出来,为她铺垫一层台阶,帮助她解决这个难点,再放手鼓励她继续进行自主学习。对扬扬,我对每个标记的意思逐一解释,让她读懂后,再去尝试。最后她们都成功了。
二、观察可以了解幼儿丰富的情感行为
有一次,有个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幼儿带来了一套精美的玩具,而旁边的一位家境不是很好的女孩似乎有点失落感。善于观察的我马上用欣赏的口气对大家说:“妞妞真懂事,不吵着要妈妈买新玩具,节约了许多钱。”说完,还拿出她从家里带来的用牛奶盒制成的小飞碟,夸奖她真会动脑筋、小手真灵巧、自己动手做玩具。后来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得知,许多孩子回家后都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不要再买新玩具了,这样会很浪费的。”就这样,教师凭借自己的观察和引导,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入手,使孩子们受到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又例如:在制作水果色拉时,突然有个幼儿前来告状:“**小朋友把舀色拉酱的勺子放在嘴里舔,一点都不卫生。”我不露声色地走过去,只见女孩正从盥洗室走出来,手里拿着那把显然已经冲洗过的勺子,放回到桌子上。经询问,我了解到她是因为不想浪费勺子上剩余的色拉酱,才去把它舔干净的,可又觉得这样不卫生,就去洗了一下。在活动后的集体讨论中,我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先肯定她懂得节约是好的,至于舔色拉酱,用自来水冲洗,小朋友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一致同意一个既不浪费又很卫生的办法:舀好一勺色拉酱后放回瓶里。这样一个过程,既不抹杀了幼儿的积极行为,又引导幼儿去思考。
三、观察可以了解幼儿不同的学习特点
实践证明,每个幼儿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不同的。
例如:我们在进行写生画时,可以观察到有的幼儿喜欢通过语言信息专递——说的方式去学习,必须告诉他哪个水果在肖、哪个水果在后,哪个只能看到半只等。而有一些幼儿擅长于通过视觉形象的途径去学习,比如把实物拍成照片贴在一旁,能帮助这些幼儿从模仿中开始学习。无论词语或图片都是一种符号,幼儿侧重于某一途径这一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特点,而教师在观察中,如能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个别特别给予指导,便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观察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折纸活动中,我观察到某个幼儿反复操作几次都无法把对称折叠整齐,此时我并没有对孩子说“我来帮助你”或是“你再来一次”之类的话,而是适时地为他准备另一张画对称线的纸,给他一个视觉上的提示,间接地帮助他成功地完成了作品。伴随着孩子自信的笑脸,我帮他找回了差一点被挫伤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又如:在学习绣花活动中,幼儿无法掌握一针上、一针下的绣法,而杂乱的针法又极易损伤卡纸。显然,材料难度过大。我观察到这一情况后,收回了这套操作材料,而代之以一组旁线板,让幼儿先用线在旁线板上练习上下有规则的旁线。同样的目的要求,但难度降低了,幼儿容易掌握,也为下一步的绣花活动打下了技能的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忙忙碌碌的教师如何才能把每天的工作和观察结合起来呢?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1、创设适合观察的有准备的环境
我们必须确保提供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发展需要、有层次性的环境和操作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直接地与环境进行接触,若每个孩子都能专注地进行他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从开始到完成,教师只是扮演相对被动的角色,那么这个过程就能让教师进行观察。
2、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人的感知范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在幼儿活动的同时像相机一样把众多的信息都如实的摄录下来,所以我们在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一旦明确了观察目标,就能避免观察无从下手、收集资料杂乱无章的弊病。
3、有效的观察必须学会忍耐和少干预
有一次,班上孩子们正在进行角色游戏,小舞池里为了一只话筒发生了争吵,三个女孩互不相让,我耐着性子,没有上前充当“法官”,而是在一旁观望,在没有教师的干预下,孩子们从争吵、讨论、妥协直至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个过程持续了十分钟。在活动结束的讲评中,由于我捕捉到了她们交往中解决冲突的独特方法,及时请当事人介绍经验,并组织展开讨论:“如果你碰到了这种事情,你还会有什么解决的方法?”试想,如果当孩子们一发生争执,我们就急于以权威的角色替他们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安排,孩子的实践体验从何而来呢?长此以往,只能使孩子们养成遇事告诉,依赖成人的习惯,不利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4、重视观察中的记录方法和反思
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将每天观察到的内容人武部储存在头脑里。因此,重视观察记录和记录的方法,力求采取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方式,在工作的同时,迅速地记载观察,做到快、细、全。在此基础上,我还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分析自己的观察角度,记录时使用的语言等,并运用相关的教育理念来指导今后的观察行为。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让我们的眼睛如同鹰眼般敏锐,幼儿的任何行为、任何情绪反应在教师的眼中都不应该是无意义的。耐心地观察幼儿吧,关心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情感,协助他们的成长。
手工材料
关键词:观察
- 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013/02/16
- “幼儿图画书阅读”观察记录 2013/02/16
- 幼儿智力发展的坚实基础——观察力 2013/01/19
- 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 2012/12/25
- 观察笔记:“拍皮球” 2012/12/2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