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视野下的师幼关系
关心教育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会主席内尔·诺丁斯教授。这一理论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学会关心”的教育思潮而备受关注。
一、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
1.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关心型的人
诺丁斯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提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我们需要被他人关心。当一个人处于婴幼儿时期,或者在病痛和衰老来临之际,这种需要显得尤其迫切和普遍。我们接受关心,并且生活在关心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如果没有这种关心,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需要被他人关心,随时需要被理解、接受和认同。”基于此,诺丁斯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关心型的人,即培养有关心意识和能力的人,使学会关心成为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以关心为核心来开展教育 诺丁斯从关心人的基本需要出发,主张围绕着关心的主题组织课程与教学活动。因为关心的主题能把学生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并使他们学习怎样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关系。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诺丁斯认为,要培养关心型的学生,教师就必须具有关心的能力和素质,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即与学生建立关心型的师生关系。为了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都要做出努力。教师要作为关心者来关心学生,培养他们的关心意识和关心能力。同时,作为被关心者的学生也要积极回应教师的关心。诺丁斯认为,教育中的关心应当建立在师生之间牢固的信任关系基础上,并要求连续性,尤其是师生关系的连续性,即教师应该与学生相处至少3年。
4.关心教育的四个组成部分 基于关心理论的视角,诺丁斯认为教育主要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部分构成: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最重要的,教师不必告诉学生如何关心,只需要通过实际行动,学生就能从中领悟如何关心:对话允许师生各表心声,从而通过相互了解,使建立充满关心的师生关系成为可能;实践使学生有机会练习关心的技能,培养关心的意识和态度;认可展现了一个更好的自我意向,在这个过程中,关心者把被关心者看做是与他们一起致力于关心的人。
二、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的特点
1.强调实践的关心 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的首要特点是突出实践性。诺丁斯认为,关心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一个人一旦成为教师,就意味着进入了一种关心关系,任何教师都应该具有关心学生的意识,承担关心学生的责任.学会关心比教师的其他职业技能都重要。
2.主张人本主义 诺丁斯承认并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关心型教师不会从教育大纲出发或是从整齐划一的教育目标出发来约束学生,在他们眼中,学生的个体价值重于学科知识。诺丁斯还关注所有个人的价值和需要,关心教育理论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自己(包括关心自己的身体、心理、职业生活、娱乐生活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内在的主观感受,体验学生的想法,努力达成一种和谐且相互关怀的关系。
3.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诺丁斯认为只有关心的行为才是建立师生信任关系的基石,只有关心的行为才能给予学生被关怀的温馨感受,所以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示范关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关心行为是有具体对象的,一对一的关心关系会成为那个被关心学生心中的难忘记忆,甚至会影响其一生,教师的示范作用或榜样的力量都是教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无言动力。…
三、从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视野看师幼关系存在的问题
诺丁斯主张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关心型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强调民主平等、相互关爱。对于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来说,关心型师幼关系的建立对幼儿的成长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然而,从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视野看我国幼儿园中的师幼关系,会发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教师缺乏关心的意识和能力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存在“规则至上”的思维方式,即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带个人思考地执行管理者意图。这种思维方式也常常会影响师幼互动,如教师更关注规则而不是幼儿的内心感受。因此,关怀教育理论要求教育者对“规则至上”的思维方式必须保持警惕。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并呼吁成人要关怀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提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不真正理解何为“关心”,也不知道如何真正关心幼儿,或者只是简单地认为口头表扬就是关心。教师缺乏关心能力的另一个表现是,教师只关注少数幼儿,而非集体中的每一个幼儿。
2.幼儿缺乏交往的主动性
当前,师幼关系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难以达到真正的平衡。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师幼关系要么强调教师的权威,要么强调幼儿的绝对中心,使师幼关系难以达到真正的平衡。一方面,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幼儿教育中,教师的权威是不容侵犯的,师幼关系只是简单的“教师教、幼儿学”,这样就造成了幼儿与教师之间很少有情感交流;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习惯于成为所有成人注意的焦点,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期望。因此,这些幼儿在幼儿园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而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良好师幼关系的形成。
四、对建立关心型师幼关系的思考
诺丁斯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关心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关心者关心学生,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需要,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最终让学生学会关心。从诺丁斯的这一主张来看,笔者认为教师和幼儿之间应该建立关心型的师幼关系,即以了解与热爱、尊重与赏识、信任与理解、民主与平等为原则的一种充满人性的新型师幼关系。
1.教师要有关心的意识和能力
要想在幼儿园建立关心型师幼关系,培养关心型的幼儿,显然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关心者。因此,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关心意识和能力,以便在关心型师幼关系的构建中更好地示范如何关心,指导幼儿学会接受和给予关心。
要培养关心意识,在诺丁斯看来,教师“一定要淡化职业意识,以共同的人类之爱参与到关心的关系中去”。淡化职业意识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学科知识,而且要能够敏锐地观察和深刻地感受幼儿的内心世界,成为幼儿生活上互相关心的伙伴。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爱心,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交往技巧和策略,这样才能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收获、总结经验。
2.教师示范关心的过程 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非常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不必讲解关心的重要性及如何去关心,只需与学生建立起关心关系,并示范关心的过程,学生就能明白如何关心。对幼儿来说,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应该不断地示范关心。
在教师示范关心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幼儿真诚对话,与幼儿建立密切的情感关系,并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关心倾向和关心行为进行认可。因此,在建立关心型的师幼关系中,教师对幼儿的漠不关心或轻描淡写的口头关心都是有害而无益的。
只有通过展示如何关心,让幼儿在关心的体验和模仿中积累感性经验和情感基础,幼儿才能从爱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生成一种对自己、他人、周围环境的普遍关心的责任感。
3.将关心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幼儿是生活在声音、形象、色彩的世界中的,他们主要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周围世界,对幼儿来说,只有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学会关心”的内容包括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动植物、关心自然环境、关心世界及关心生活。
诺丁斯主张以关心为主题开展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将关心的主题渗透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去,给幼儿提供实践关心的机会。如让幼儿从学会自己穿戴衣帽开始关心自己,组织能充分展示关心他人的角色游戏,为每个班级提供一片菜地让幼儿种菜、浇水,或让幼儿亲自饲养一些小动物等。值得注意的是,当幼儿参与这些活动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幼儿看到在他们的关心下,周围的事物所发生的积极变化。这样不仅有助于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还能增进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关心型师幼关系的形成。
4.创建分享关心经验的机会 创建教师和幼儿分享关心经验的机会,即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带来的美好感受。在分享经验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关心的美好感受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要鼓励幼儿学会欣赏、感谢关心自己的人,并学会关心他人。这样一种交流强化了教师和幼儿的关心行为,能调动幼儿关心他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关心型师幼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张志慧)
手工材料
关键词:师幼
- 师幼互动:如何建立幼儿对教师的信任 2014/07/10
- 师幼互动中的“三少”和“四多” 2013/03/03
- 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特征分析与思考 2013/02/18
- 怎样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做好师幼互动 2013/02/15
- 师幼关系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13/01/2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