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折衣服的案例反思
—、案例描述
上学期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了一个活动:学折衣服。活动开始时,我把幼儿的衣服先一件一件分给他们,而吵闹声也由此而生。一个幼儿大声叫了起来“老师,那是我的衣服,还给我”。另外,几个幼儿也大声嚷嚷:“老师,陈逸文的衣服是我的,不是他的。”“老师,我的衣服上有米老鼠的呀,我要米老鼠衣服.”有几个则一声不响地离开位置到别人手中去抢自己的衣服,于是“抢夺衣服”大战开始上演。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班幼儿来说,根本不能容忍老师擅自把它分给其他小朋友。于是,我分发衣服的时间就用了整整一刻钟。
活动开始了,我抱出一个布娃娃,用着急的口吻说:“谁来帮我折衣服呀?”只见大多数幼儿跃跃欲试想过来帮忙,我回了他们。接着我就边念儿歌边进行示范,可幼儿就是不肯和我合作,他们拿着自己的衣服,有的摸摸衣服上的小动物,有的则把衣服团成一团,垫在自己的屁股底下,很少幼儿关注我的示范。我再次进行示范:把衣服放平,一只袖子……而此刻的幼儿显的不耐烦了,有走动的,有讲话的,真是弄的我目瞪口呆。
二、分析
放学后,我认真反思了这个活动。觉得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这类活动放在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适?以何种形式开展比较妥当?二、如果用儿歌来帮助幼儿了解折叠衣服方法,怎样的儿歌才能吸引小班孩子?这次活动我是按照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开展的,没有好好的经过自己大脑处理,如果我把这个活动放在幼儿午睡前不是更好吗?这样根本无需再分发衣服,无需牵强地抱出娃娃创设毫无价值的教育情景,更无需如此一个个排排做地组织上课来了。对于小班幼儿,儿歌要生动形象有趣,这样才会被吸引,我把儿歌改了一下,决定明天再试试。
第二天,我又重新组织了这个活动,由于抓住了合适的教育时机,活动显得自然流畅,更没有时间上的浪费,而那首儿歌幼儿也很喜欢,他们一边念一边折着衣服,兴致很高。然后我还来不及得意,却发现好多幼儿都不能折成功而且也无意想成功,儿歌结束,他们随手一仍衣服就钻进被窝睡了。
看到幼儿的这种表现,我恍然大悟,其实昨天我也仅仅关注了形式上的东西,只是对表面的内容进行了“对症下药”,如用生动形象的儿歌来激发幼儿外在的兴趣,而没有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更没有了解孩子是怎么学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同方式及不同水平,也就是仅仅关注了老师的教,而忽略了孩子的学,因此导致今日活动本质上的“有教无学”。虽这只是一个活动,可幼儿怎样的学折衣服才更有价值?幼儿怎样学才能更主动?教师需要提供怎样的支架才能促使幼儿生活活动能力发展?
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究,我重新整理了新的活动方案:
第一步: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折毛线套衫,是想采用小步递进的方法减缓幼儿探索坡度。
第二步:演示观察、交流讨论。也就是在幼儿几天的充分探索后,老师通过观察幼儿折衣服细节,让不同折衣服方法的几名幼儿来演示,大家观察讨论哪种折法最平整不会松开,哪重最不费力?这是让幼儿在与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用自身特有的方式或接纳信息的过程。
第四步:再次探索。在积累折叠毛衣的经验基础上,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以新的探索需求刺激,如让幼儿探索开衫、折厚外衣等。
后来,我又重新组织了一次,效果非常不错。
三、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要正确看待生活课程。生活课程,其实是生活与教育的有机整合。因此,一方面我们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的因素,从而使教育对生活进行改造,如在本案例中通过提供各类支架促使幼儿生活中整理能力的发展;从另一方面,也要求这类教育体现生活的特点,如随机地自然地在相应的生活环节中开展。
二、生活活动也可以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在次活动中,我事先并未要求幼儿运用何种方法折叠衣服,只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探索的条件如时间如材料,鼓励支持幼儿尝试操作。演示讨论也是在幼儿对各种方法已有一定经验上组织的,究竟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同样也未有一种预期的结论,而是让幼儿在自己观察自己体会,自由表现对各种方法的感受和认识,这种学习就是一种自我探究的过程,自然有益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要充分挖掘生活的教育价值。如因为生活活动是一种日复一日的重复活动,因此可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解决生活问题能力、促使幼儿动作技能发展、特别是手的精细动作发展、感受劳动的快乐等等
手工材料
关键词:反思
- 反思·自评·改进——记一次园本教研活动 2013/02/04
- 谈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反思 2013/01/04
- 反思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012/12/30
-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 2012/12/18
- 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2012/12/1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