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反思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oyuanqiu 感谢 moyuanqiu 上传 0人参与

        自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继颁布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一直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并且还将继续轰轰烈烈。 
        由于课程改革不仅关系到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甚至还关系到幼儿教师的生活质量,所以课程改革问题,一直是广大幼儿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她们感到困惑最多的一个问题。本文就从笔者与幼儿园教师开展的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研讨活动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关于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许多幼儿园领导和老师不怎么明晰,甚至存在着许多模糊或者错误认识的问题。有的幼儿园领导和老师将课程改革当作幼儿园是否具有“现代幼儿教育意识”、“创新精神”和“远离传统幼儿教育”的标记——她们进行课程改革的动机往往是为了标新立异,为了避免别人说她们“落伍”。因此,她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往往十分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和手段的创新。一个老师参加公开课比赛,她最担心的就是能否拿出有新意的课程内容、形式等;还有的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则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认为原来的课程用久了,应该改革改革了,等等。因此,幼儿园课程改革出现了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为了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幼儿园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 
        其实,幼儿园课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因此,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效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任何一项幼儿园课程改革,如果不能提高教育效率,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这种改革不仅是没有必要的,甚至还是有害的。 
        幼儿园课程改革应该在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和适当地减轻老师工作负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不能为了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而无限地增加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否则,长期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不利于老师们的身心健康,最终“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的目标也将落空。 
        幼儿园课程改革应该树立代价观念和整体效率观念。幼儿园课程改革应该以提高幼儿园教育效率为目的,以追求老师工作代价、幼儿学习代价和幼儿园人力、物力、财力相对较少的付出,取得幼儿的较好发展为目标。 

        二、关于课程中幼儿教师的角色 
        笔者曾在南宁市326名幼儿教师中做过一项与“工作累”相关的调查。调查发现,她们中63.20%的人觉得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很累,92.4%的人觉得现在的工作比5年前累多了。而累的原因就是幼儿教师的角色被异化了,她们被要求做了太多她们不该做的事: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她们不是课程专家,却被要求去扮演所谓的“课程研发者”——她们被要求设计和编制“与别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她们不是儿童心理专家,却被要求去扮演“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者”——她们被要求去观察和测量每个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动作、认知、情绪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并据此为每个幼儿制定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案;她们不是教育学者,可是她们却被要求去扮演“研究者”——她们被要求去做“科学研究”,去发现和证明幼儿园课程中的“普遍规律”,并以“课程研究成果”作为评定其教育效绩和职称晋升的最重要的依据……。 
        许多幼儿园老师还被要求去做大量的文案工作。据朱家雄教授介绍,上海市幼儿教师日常的文案工作多达十几种,平均每个幼儿教师每天的文案工作量是3~4个小时。幼儿成长档案、活动记录、计划、案例等文案工作花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 
        太多太多的角色错位,幼儿教师怎能不累呢? 
        其实,幼儿园教师最应该用心去扮演好的角色就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可是由于太多太多的角色错位,使得教师们无力甚至根本无心去扮演好她们最该扮演好的角色——促进者,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师的悲哀,更是我们幼教事业的一种悲哀。 
        应该明确,“促进者”是幼儿教师的核心角色。幼儿教师所扮演的其他角色,都是这一核心角色的演绎或引申,并且它们都要为幼儿教师更好地扮演“促进者”这一核心角色服务。从教育与发展角度来看,幼儿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果老师所做的工作与促进幼儿的发展无关,那么,这些工作就是老师不应该做的。以此为标准,老师现在所做的许许多多形式主义的东西就可以取消,她们也会由此而轻松许多,老师就可以有更多的好心情与幼儿打交道,幼儿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好的心情和更好的发展。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教育要追随幼儿”成为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时髦、十分响亮且使用频率很高的口号。这一口号经常见诸各类幼儿教育报刊,经常从各类幼儿教育专家、幼儿园领导和一线老师口中传出。 
        幼儿教育要追随幼儿的兴趣,要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些观点并没有错。但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绝不应仅仅是“追随”,更不是盲目的“追随”。 
有位专家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时,反复用她的教育理念来提醒一线的教师们:“以后你们在组织活动时,不要总是按照自己活动前设计的活动步骤来组织活动;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时改变你们的教育活动内容和步骤,有时甚至还要改变你们的目标。”我觉得她的这些主张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并不完全正确。我认为,教育追随幼儿的兴趣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或活动并不一定都能成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当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对幼儿的发展比原来预设的课程更有发展价值时,我们的教育才有必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否则,和不能及时根据更具发展价值的幼儿兴趣调整课程计划一样,都是教育时机的浪费,也是老师工作的一种失职。 
          另外,幼儿自然生成的兴趣往往有即时即景性,即离开了这个时间和这个情景,幼儿对相关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很可能就会消失。因此,老师应该及时抓住有教育价值的幼儿“当前的兴趣”生成相应的课程,比“事后”老师再根据幼儿“过去的兴趣”生成的课程更能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现实中,我们看到许多老师生成的课程更多的是根据幼儿“过去的兴趣”而生成,因此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在对待幼儿的兴趣方面,还应该注意,课程不仅要追随较有发展价值的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而且还要根据新《纲要》所规定的教育总目标,在幼儿没有自发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起和培养幼儿相应的兴趣,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其发展达到新《纲要》所规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标。在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中,许多老师只关注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并根据这些兴趣随时随地生成相应的课程,而对如何根据新《纲要》所规定的教育总目标的要求,引起和培养幼儿相应的兴趣做得很不够。这样,“随着幼儿性子”的课程多是零散无序的,其内容及其对幼儿的影响往往也是不全面的,因而也就很难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不仅要注意适当地追随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更要注意根据新《纲要》所规定的教育总目标的要求,引起和培养幼儿相应的兴趣,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教育不仅要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幼儿的兴趣,更要根据教育目标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是当前幼儿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时十分关注的一个点。将幼儿生活经验引进幼儿园课程,是为了提升和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可是,当前许多老师在将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课程时,仅仅是为了展示甚至是简单地重现幼儿的生活经验,因而这样的课程对幼儿的发展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 
        现在许多幼儿园里出现了课程严重超载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好幼儿园”里,幼儿从早上7:30入园到傍晚19:00才能离园。幼儿在园里除了要应付上、下午的正规教育活动外,还得应付幼儿园和家长为她们选择的所谓兴趣班活动,如,讲故事、认字、英语、珠心算、电脑、钢琴、舞蹈、水墨画、简笔画、书法、游泳、艺术体操、足球、围棋、读经,等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家长,让他们的孩子每天忙碌于各种兴趣班,就连双休日也不例外…… 
        另外,还有许多内容打着“园本课程”、“办园特色”等旗号,成为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超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幼教工作者(包括家长在内)对儿童在幼儿阶段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认识不清晰或者不正确所致。为了给幼儿园课程卸载我们有必要探讨和明晰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考虑的标准。下面就谈谈我对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一些主张。 
        1.幼儿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与教育目标相符合的,有利于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 
        课程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该考虑:选择这个内容是为了实现哪一个或哪几个教育目标?这一内容还可能指向哪些教育目标?还有比这一内容更能促进相关教育目标实现的内容吗?同一教育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课程内容来达成,关键看哪种内容更有利于教育目标的达成。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老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只求新求异,不考虑其发展价值,进而导致许多无价值甚至有负面价值的内容也被引进了幼儿园课程中。 
        为幼儿选择学习内容,要考虑其对教育目标的意义,同时还要考虑在促成各领域目标的达成方面取得一种平衡,以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2.幼儿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幼儿现在或将来学习、生活所必需的或者对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有较大价值的。 
        幼儿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其发展所必需的关键经验。幼儿期是学习这些内容的最好时机,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就没有那么好的发展机会了,虽然其他年龄阶段也可以发展,但要付出的代价更大。如果这个年龄阶段可以学习,其他年龄阶段也可以学习,但这个阶段要取得同等发展效果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么,这样的学习则不宜在幼儿期进行。 
        现在幼儿学习的内容比以前丰富多了,但就其必要性来看,许多内容并非幼儿学习生活或发展所必需。比如,我所了解的一所幼儿园,《认识螃蟹》就认识了3个月。对此,园领导的评价是:她们园的老师开发课程的能力强。我的评价是:螃蟹并没有重要到需要我们的孩子花3个月的时间去认识它的程度。随着课程园本化程度的逐渐加大,诸加此类的内容还会有很多很多。 
        3.幼儿学习的内容必须能转化成幼儿自身活动,并且要有适当的难度。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幼儿的发展是在其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幼儿有什么样的活动,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没有幼儿自身的活动,也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因此,老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如何让幼儿的身心更加积极有效地活动起来,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尽可能地少讲、精讲,是幼儿获得尽可能多发展机会的必要前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只有那些有适当难度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才有促进意义。这里所讲的适当难度是指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没有一定难度的教育活动就是浪费幼儿宝贵的时间和受教育机会。如果活动的要求大大低于幼儿身心的能力,或者没有达到一定的身心负荷,那么,他们的身心力量就派不上用场,他们的发展就会进展缓慢,甚至还有可能会衰退和钝化。幼儿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成功体验,这对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如果难度过大,幼儿几经努力,还是接连不断地失败,他们就会垂头丧气,对自己失去信心。 
        平时,许多老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考虑得比较多,而很少考虑如何通过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来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一个盲区。 
        4. 幼儿学习的内容与幼儿生活的经验相联系。 
        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还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因此,为幼儿选择学习内容时,要尽量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不要人为地将幼儿的学习远离他们的生活。有些老师在生成“主题网络”时,往往将主题内容生成到远古的时代。如,有一位老师在生成“现代信息广场”这一主题活动时,将原始社会部落中使用的通信工具:“狼烟”、“消息树”等等都纳入到课程内容中,表面看起来,这些网络的内容很“完美”,但这些远离幼儿生活的内容,对幼儿的发展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还是有害的。 
        5. 幼儿所学内容之间必须有内在逻辑联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经验比零散的知识经验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为幼儿选择学习内容时,要努力使同一个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不同领域的内容、前后学习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在内容的组织方面,努力按照知识或经验的内在逻辑联系来组织,并且努力让幼儿通过学习了解这些知识、经验的内在逻辑联系;当幼儿的知识、经验达到一定程度时,还要将知识、经验“联系的原理”当作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经验和知识能力的水平。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联系”的真正意义,她们按“方案”或“主题”所编织出来的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只具表面联系的内容,而缺乏内在逻辑联系。比如,在设计主题《美丽的秋天》时,有位老师就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编了进去。我问那位老师为什么将这一内容编进主题,她说:“这首诗描写的内容与秋天(中秋节)有关呀。”其实,幼儿要了解或形成的是有关秋天的感性知识或经验,而不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面上看起来,这首诗确实与秋天有关,但凭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他们无法理解这种相关,因而这样的内容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极其有限的。 
        6. 幼儿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 
        幼儿是十分情绪化,他们的学习绝大多数是由兴趣决定的。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幼儿来讲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为幼儿选择的学习内容应该是幼儿具有自发兴趣的或者是经过老师的努力,是可以让幼儿感兴趣的。幼儿一般不会象具有理性智慧的成人那样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学习,他们的学习一般都是由他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激发。 
       上述每一个标准,都是我们为幼儿选择学习内容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否则,仅凭其中的部分标准就来给幼儿选择学习内容,那很有可能会导致教育效率的下降,或导致课程的进一步超载。总之,只有确立了“幼儿园课程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效率”这一观念,幼儿园课程改革才不会迷失方向,改革中的形式主义也就会大大减少,幼儿就会从改革中得到更有价值的发展,老师也不会因为改革而过于劳累。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集体区域活动计划表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