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插上音乐的翅膀
音乐作为表达人类的思想与情感的重要工具,它以丰富美妙的想象作为基础,以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感情。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也能培养人的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更能培养人的实践能力。音乐活动的内容有很多,如听、唱、奏、欣赏等。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艺术实践,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生动有趣的唱歌、舞蹈、欣赏,打击乐器等,创设出各种愉快的,生动的教学情景,引导幼儿有意识的尝试,从而培养幼儿的兴趣。
一、奏中激趣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观点。的确,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我认为,应首先培养他们的节奏意识,让他们感觉到音乐是很美好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日常生活和语言中所体会到的节奏引导音乐中来,通过身体动作来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知能力,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到处充满了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如知了的叫声:知. 了(х. х);马蹄奔跑 :哒哒哒,哒哒哒(ххх ххх);汽车喇叭声 :笛笛.(хх.);火车疾驶:轰隆隆隆(хххх);火车长鸣:呜—(х—);母鸡下蛋:咯咯哒(ΧΧΧ),我将这些形象化的节奏训练,通过语言与动作的节奏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来加以练习,又让他们用模仿声音来感知节奏,幼儿在动动、学学中愉快的学习,使这些枯躁乏味的节奏变得生动、有趣、易学。在学习节奏х—/х—/ ; хх/хх/; хх/хх/хх/хх/中,我通过故事形式,让幼儿理解的基础上来感知节奏。幼儿在名为“爷爷,爸爸,小明去郊游”的讲述过程中,用动作体会了这几个人的走路特征:老爷爷慢慢地走,爸爸很稳健地走,小明蹦蹦跳跳地走,然后出示相应的节奏卡片,让幼儿对应按放,然后按角色分别拍手,再演奏打击乐器。最后通过进一步的故事启发幼儿感知节奏,幼儿分别扮演老爷爷,爸爸和小明,他们用动作体验出了各人物的走路形态,也感受到了个音符的时值长短。又如《小老鼠上楼梯》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老鼠摔跤后走路一拐一拐的,然后幼儿用动作和模仿声音来练习了前附点节奏和后附点节奏,孩子门在边玩边学的活动中非常投入,都进入了音乐节奏的空间,在无形中培养了集体协作的精神,他们的兴趣也激发了。
二、赏中激趣
音乐欣赏是培养幼儿提高感受、理解,鉴赏音乐的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以及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它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核心,然而,单纯的依靠听觉或过多的讲述,就显得更加枯燥乏味,是幼儿不能在听音乐的同时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音乐欣赏失去兴趣,音乐欣赏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在整个欣赏过程中,应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去感受音乐。这样,才能把音乐所反映的内容变为实际的音乐欣赏,并通过感知和体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在欣赏教学中,我多次采用了想,听,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幼儿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并引导幼儿参与到音乐的美好境界中,然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所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教学中我也抓住了幼儿好动好玩的特点,把动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他们感受、体验和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如欣赏《森吉德玛》时,我先用选择图片的方法让幼儿来分辨音乐活泼、欢快的旋律,随后让幼儿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时,他们模仿风儿轻轻吹,流水轻轻流,马儿羊儿在草地上静静地吃草等动作。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着蒙古少年做骑马时的动作,模仿蒙古小姑娘应肩、耸肩、挤奶的动作,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幼儿很快地理解了。又如欣赏《金蛇狂舞》时,让幼儿用选择颜色的办法,来把自己体会到的情绪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红色、橘黄色表达热烈的场面。通过作画的形式,来让幼儿理解作品,拓展音乐的内涵,增强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有在欣赏《龟兔赛跑》中,幼儿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中,一只骄傲的小兔子和乌龟坚持不懈的精神都表现的惟妙惟肖,他们忘记了自己所在的环境,切身感受到了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又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活动中,我先让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让幼儿通过雄壮有力的音乐来感知什么动物来了,然后随着幼儿再次听赏,使幼儿了解到乐曲中大狮子的威风凛凛,小动物的活泼欢快等音乐性质,从而使他们更加投入到欣赏活动中。这样活动的气氛就活跃了。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大大提高了,更激发了兴趣。
三、唱中激趣
唱歌教学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也是幼儿最易接受的音乐活动之一。原有的模式就是师生问好,发声练习,教学教唱,幼儿学唱,教师教得枯燥,幼儿学得无味。这样就很难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因此,我认为:要使孩子唱之有声,歌之有情,应该按照唱歌教学的自身规律,深入浅出,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是幼儿能积极愉快的参与活动。在教唱新歌时,我就常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的范唱,在听赏的过程中,幼儿会因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或节奏鲜明而感动。这种感触越深,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歌曲创设的情景,其想学唱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
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诱导他们用眼,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积极地主动的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在教《勤快人和懒惰人》时,幼儿对歌词有了较深地理解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自己选不同的演唱形式,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就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自主地处理歌曲,唱的很投入。如教学《五星红旗我们爱你》,让幼儿边唱边敬礼,既解决了幼儿乱动的局面,又使幼儿进一步体会到了音乐的韵律感和美感。有如《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中,歌词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草原上热烈的场面。在教唱时,我就先准备好小铃、圆舞板、铃鼓等乐器,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让幼儿按歌曲节奏敲打乐器进行伴奏,幼儿边唱边伴奏。这样生动的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如《小树叶》这一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边听边体会这首歌的情绪,寻找典型节奏,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并启发他们用动作表现,经过反复听唱,幼儿被歌曲那活泼的节奏,欢快的旋律所陶醉了,边唱边根据节奏自由地做起了动作。幼儿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会了歌曲,实践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四、演中激趣
人类感情最集中,最激动的表现形式可谓是动作表演了。古人云:“情动于衷,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蹉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也,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因此韵律活动无声的人体节奏和音乐的有声的节奏和谐统一地表现出来,便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韵律美感。因此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形式,内容越贴近幼儿生活就越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也越容易为幼儿学习掌握。
在教《草原小牧民》时,我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自己编排动作,要求每个动作不重复,让幼儿尽情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争取让每个幼儿都把自己的见解讲出来。然后,集体讨论动作,最后师幼共同表演,孩子们认为动作是自己设计的,表演时非常投入,在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中获得美感,他们有感情地唱,有节奏的跳,动作与歌曲配合协调。又如在韵律活动中,我也常灵活正确地使用示范法,因为幼儿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供正确、熟练、富有表情、能正确体现音乐作品形象的示范,供幼儿模仿。韵律活动《堆雪人》这个活动中,按常规是要先学会歌曲再学舞蹈,但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音乐感知的规律上看,幼儿要在活动中边感受边学跳,感受其3/4拍的节奏,才能学的愉快。于是我就是先让幼儿反复的欣赏这个舞蹈,让幼儿充分地感受理解。这样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尝试作出不同的动作。这时我就巧妙地把幼儿的动作上升到艺术动作,供幼儿主动吸收积累,幼儿在完整地表演时,动作就更加到位,表情就会更丰富了,同时在边听边跳中很快学会了唱歌。又如在学习《红绸舞》这个舞蹈时,幼儿必须要学会跳秧歌十字步,秧歌步是这个舞蹈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就要求孩子边感受边学习这个秧歌十字步,在多次感受过程中学会了十字步的同时,对优美的旋律已很熟悉了。在第二教时中,幼儿在秧歌十字步的基础上,大胆地创编了一只欢快热烈的舞蹈,孩子们在舞蹈中跳呀、笑呀,非常快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音乐活动中去创造,贵在音乐活动中妙用。总之,音乐活动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我们只要面向全体幼儿,探索恰当的教学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美感去感染幼儿,寓教于乐,上出有特色的音乐活动,我想,幼儿的实践能力总会得到提高。
手工材料
关键词:音乐
- 音乐教研“学有所用” 2014/12/17
- 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2013/04/21
- 音乐舞蹈教育活动初探 2013/04/21
- 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 2013/07/21
- 大班识字游戏:动物音乐会 2013/03/0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