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看看我们的纪律教育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halo 感谢 halo 上传 0人参与

      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一书中指出:纪律是一种自由,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纪律是多么美丽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纪律是一种自由运动的法则,而不是奴隶主专横的法则。而旧的纪律是压制个性、压制个人意志、压制个人志趣的一种形式。伯特兰.罗素(20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曾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专门讨论过“纪律”,他说:“现代教育家并非简单地回避纪律,而是通过新的方法去获得它。在此问题上,凡是未曾研究过新方法的人易持错误的观念。我过去一直认为蒙台梭利女士已将纪律悉行废除,并极想知道她是如何管理满室儿童的。拜读了她关于自己所用方法的论述后,我才知道纪律在其机构教育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毫无废除之意。自从我将自己3岁的儿子送入蒙台梭利学校打发他的每个上午之后,我发现他迅速变成一个更懂规矩的人,而且乐于遵守学校的规定。但他决无被外界强迫的感觉;那些规矩就像游戏规则,是作为一种娱乐的手段而予以遵守的。旧的观念认为,儿童绝不可能‘情愿’学习,故只能以恐吓的手段强迫他们学习。现已发现,这种观念完全是因缺少教育技巧所致。……正确的约束并非产生于外部的强制性,而产生于使人自然地去从事那些喜欢的而非厌恶的活动的习惯。在此问题上,蒙台梭利女士受到最高赞扬亦属当之无愧。”


    记得看过台湾的一份资料,介绍台湾幼儿园孩子们午睡时谁睡醒谁就可以起床,但要求不能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可以领一个玩具袋到活动室安静地玩儿。但我们大多幼儿园却不敢实行此法或行不通,担心早起床的孩子会扰乱正常午睡秩序,抑或真的扰乱,而采取统一起床的做法,即使睡醒也得躺到点儿。


    一种外部强制的纪律和一种内化的纪律,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呢?怎样让经律内化为幼儿自己的行为规则?我们的纪律观念与教育策略要不要变革?

山东省泰安市市直机关幼儿园陈桂秋老师:让幼儿在规则中自主俗语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必需的,但老师应该使幼儿成为规则的主人而不是奴隶。以下是发生在幼儿园里的真实情况:

镜头一:该起床了,随着老师的口令,女小朋友A迅速穿好衣服,整理完床铺,然后坐下来等着老师的下一个命令,和伙伴们一同排队人厕、喝水、梳头、吃午点等。

镜头二:该起床了,随着老师的口令,女小朋友B迅速穿好衣服、人厕,当发现还没人梳头时,她第一个让老师帮她梳起小辫;洗手后,她发现喝水、吃午点的人很少,便去喝水,独自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又折回睡眠室整理床铺。

这两个镜头可以看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常规管理模式。前者属“集体行动式”,即在某个时间段内,幼儿须按照统一、固定的程序一步步完成某生活环节的各项活动,活动程序一般不能颠倒,须听从老师的指挥。如镜头一中的小朋友整理完床铺后,需等老师的下一个口令。而镜头二属“个别灵活式”,即在某个时间段内,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周围的情况,灵活调控自己的行为,一般不需要老师的指挥,幼儿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所应完成的各项任务即可。显然,前一种情况,老师要求幼儿执行规则时太过生硬、太过死板、太没给幼儿一定的自主空间了。我们的观念和方式的确都需要变革。

过去,我园以管理为目的的“集体行动式”,教师充当着至高无上的管理者的角色,对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干预行为:凡事需教师发布命令后,幼儿才能行动;再者,由于是集体行动,幼儿在某个环节常会出现长时间等待,甚至由于拥挤而引发争执、打闹的现象,教师常为此忙于组织和疏导。孩子们也习惯于听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活动,缺乏自主性,不会因肘因地灵活调控自己的行动,何谈自我管理呢?这种管理模式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管理的真正目的应是“育人”,是育精神自由发展的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人。现在,教师们转换了自己的角色,帮助幼儿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常规时,不再依赖子统一的管理行为,而是努力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学习自主地生活。如: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幼儿预知一日生活的安排,使其形成安全感和秩序感;利用环境暗示指引幼儿合适的行为;引导幼儿根据具体情况及自己的需要,运用“时间差”来调控自己的行为,如镜头二中,女小朋友B发现喝水、吃午点的人少,便先去喝水、吃午点,再去整理床铺等等。

总之,教师们在积极探索着管理中“收”与“放”的平衡问题。这种宽松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让幼儿从被动、等待的状态转变为自主的状态,不但使其内心获得了舒适感,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初步让幼儿学会了自主而有规则地生活,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为此,我们教师许多不必要的管理行为明显减少了,能轻松愉快地投人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益。

江苏省常熟市福山中心幼儿园金学英老师:合理的规则才更容易内化

我们认为,自由不等于放任,不可以没有纪律要求或规则。但纪律与规则一定要合理,要与活动内容、方式相吻合,与执行规则的主体特点与水平相吻合,不然纪律与规则就可能变成顺利活动的障碍;且最好由教师与幼儿这个规则执行主体来协商制定,并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才能被幼儿内化。当规则被内化了的时候,遵守纪律规则才能成为自觉习惯。

比如在晨间体育活动中,我经常组织孩子玩接力比赛。以往,比赛前.我总是和其他老师一样,习惯性地将全班幼儿分组,每组排好一路纵队。可是,只要比赛一开始,伴着孩子们兴奋的“加油”声,一路纵队很快就没了影儿,或是成了一条歪歪扭扭的“小花蛇”,或是干脆成了一列横队。手忙脚乱的我,常用这些办法来维持现场秩序:“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队伍,比一比,哪一组的队伍排得最直最好!”“队伍排得好,才能拿冠军!”好不容易抓到个“典型”,“你们看婷婷排得多好,老师要表扬她!”即使喊破喉咙,也只能让一路纵队重新保持最多一分钟的时间,很快又会没影儿!几次接力比赛都出现这个问题,我忍不住生气地指责孩子:“为什么老师说来说去,你们的队伍总排不好呢?”“可是,老师,我们排在后面,看不到前面小朋友的比赛了呀!”文文怯怯地说道,脸上尽是委屈。“是呀,我们想为我们组的小朋友加油呢!”……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原来,竖排的队伍挡住了他们的视线。孩子们的心声让我恍然大悟,“那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我顺水推舟地问道。“可以排成横的队伍!”成成马上有办法了。“横的队伍太长,站不下,也不好看!”小林反驳道。“可以在每一组站的地方画一个框框,做上标记!”佳佳提议。“对对对,那里就是每组的大本营,谁走出这个大本营的线,就算输!”小雪兴奋地说道。在大家的反复商量统一下,终于有了以后接力比赛的方案,那就是分组后,每组用粉笔在地上画个圆圈作为该组的大本营,圆圈的最前面设有一个出口,孩子们站在自己的大本营内为本组加油,第二个准备比赛的小朋友就站到圆圈的出口处等待。孩子们还给这样的接力赛起了个“快乐大本营”的名字呢!大家有了自己的大本营,比赛起来就更加投人了,而且谁也不愿意走出大本营半步,因为,每个孩子都不想看到自己的组被淘汰。此时的我,再也不用为他们的“一路纵队”而烦恼了。从“纵队接力”到“快乐大本营”,使我认识到,教师与幼儿平等交往,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只有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平等、和谐、宽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建构,制定出合理的规则,不使规则成为活动的障碍,孩子们才会认同、内化规则,自觉遵守。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中秋节月饼包装盒废旧物亲子手工制作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