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游戏促进幼儿自尊心的实验研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infen 感谢 binfen 上传 0人参与

    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作为自我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自尊对儿童情感、动机、社会适应性行为、认知活动及其品德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还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和良好个性发展[1~3]。张丽华、杨丽珠对3~8岁儿童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认为:4岁和7岁是儿童自尊发展的关键年龄;4~5岁、7~8岁是儿童自尊发展的两个转折阶段[4]。在自尊发展的关键期对幼儿自尊进行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地提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5]。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儿童自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特点、结构和影响因素上,对儿童自尊培养主要集中在理论或经验探讨上,诸如,影响因素角度[6,7]、家园合作等[8]。但进行动态的系统的教育实验目前几乎没有。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激发幼儿潜能、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选择游戏活动训练幼儿的自尊,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自尊是幼儿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形成的自我体验,而游戏活动则是幼儿认知的起点。本研究依据幼儿自尊的结构内容,针对幼儿自尊能力发展的特点,采用问卷、个案追踪、现场观察,构建培养幼儿自尊的最佳载体――游戏活动类型,在确定促进幼儿自尊各年级游戏类型的前提下,设计实验过程中游戏训练方案,在幼儿园实施促进其自尊发展的教育现场实验,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尊。
2 研究方法
2.1 编制幼儿自尊发展的教师评定问卷
2.1.1 开放式问卷调查
运用开放式问卷向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调查幼儿自尊的行为实例并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纳。此问卷不仅提供了编题和个案分析的材料,并为建构幼儿自尊培养途径做好了准备。
2.1.2 个案追踪观察,收集资料
从大连市两所普通幼儿园随机选取小、中、大各三个班级,请本班教师分别选出自尊强、中、弱各3名幼儿,对幼儿在游戏、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自尊行为进行为期12周的观察记录,每周对每个幼儿观察2次,根据这些观察获得的实例,选择编题的材料及素材。
2.1.3 分析整理资料,编制问卷
根据自尊有关理论、幼儿自尊发展特点及开放式问卷和个案追踪的资料,进行理论建构,编制《幼儿自尊发展的教师初始评定问卷》,再经预测,信度、效度检验,编制了正式的《幼儿自尊发展教师评定问卷》[9]。该问卷分半信度0.8707,评分者信度为0.7124,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509。内容效度检验和项目分析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问卷将幼儿的自尊分为6个维度,即外表、成就感、能力、纪律、体育、交往。采用五级记分法,“非常符合”记5分,“基本符合”记4分,“不肯定”记3分,“基本不符合”记2分,“非常不符合”记1分。分数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
2.2 设计实验因子,确定活动类型
依据幼儿自尊结构的6个维度,研究者与幼儿教师共同进行游戏设计,并尽可能将游戏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经研究者与幼儿教师反复讨论、修订,最终确定了5大类共20种游戏,见表1。
2.3 现场教育实验及个案追踪观察
2.3.1 被试
从大连市两所普通幼儿园随机抽取小班(3岁)、中班(4岁)、大班(5岁)共360人,其中实验班、对比班(小、中、大班)各180人,男女各半。
2.3.2 培训教师与游戏分配
对实验班教师进行自尊理论、自尊获得途径、游戏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游戏的类型、内容、开展方式,以及幼儿自尊行为表现个案记录表的填写和在实验中如何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等。见表2。
表2 小、中、大班现场实验游戏分配表
班级游戏项目编号
小班A1A2A3B1C1D1E1E2
中班A3A4A5B2C2D1D2E3E4
大班A5A6B3C3D1D2D3E4E5
2.3.3 前测
实验班和对比班教师运用《幼儿自尊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对本班幼儿施测,实验前实验班和对比班幼儿自尊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发展水平相当,结果见表3。
2.3.4 教育活动的实施与个案观察
本研究目的是考察游戏是否能够促进幼儿自尊的发展,故此采用实验班和对比班比较。对实验班施加游戏活动实验因子,同时考虑活动的顺序效应,对比班不施加游戏活动实验因子,对比班在同一时间进行自由游戏。
整个教育实验持续一年,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个案观察,详细记录幼儿表现的自尊典型行为,进行5级评分,作为评定与培养幼儿自尊的重要依据,对幼儿的个案观察和记录每个月进行两次。
2.3.5 后测
教育实验后,再测查实验班和对比班幼儿自尊是否有差异,以考察游戏对幼儿自尊的影响。
3 实验结果
3.1 游戏活动对小、中、大班幼儿自尊的影响
表3 游戏活动对幼儿自尊的影响
组别实验班对比班
MSDMSDt
前测3.160.623.140.330.53
小班后测3.330.643.170.311.97*
前测3.530.823.410.800.42
中班
后测3.820.903.480.822.56*
前测3.960.613.820.690.92
大班
后测4.300.644.020.412.94**
注:*p<0.05,**p<0.01,下同。
从表3可见,实验前小、中、大班的实验班与对比班幼儿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实验后小、中班的实验班与对比班幼儿自尊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大班的实验班与对比班幼儿自尊发展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游戏活动能够促进小、中、大班幼儿自尊的发展。
3.2 不同游戏类型对幼儿自尊的影响
表3结果表明,游戏活动的确能促进实验班幼儿自尊的发展。那么,哪些游戏类型能更有效地促进小、中、大班幼儿自尊的发展呢?为了探讨五种游戏类型对小、中、大班幼儿自尊的促进作用,我们做了方差检验,结果见表4。
表4 五种游戏类型对幼儿自尊的影响
生活游戏智力游戏
小班M4.323.07
SD0.730.41
中班M3.433.58
SD0.480.56
大班M3.384.45
SD0.400.67
由表4可见,五种游戏类型对小、中、大班幼儿自尊的影响差异都非常显著。那么具体到每个年龄班这五种游戏哪一种游戏作用更大呢?我们又进行了事后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小班生活游戏和体育游戏对幼儿自尊的影响非常明显。在中班美工游戏和体育游戏的作用更加突出。到了大班,角色和智力游戏作用更为突出。
4 讨论与建议
4.1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自尊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证明,游戏在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在游戏中通过与同伴的相互作用,开始学会互相理解,逐渐形成了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并掌握了游戏规则,学会了轮流、协商、合作等社会技能。可以说,正是幼儿的游戏经验促使了他们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0]。而自尊作为一种重要的个性变量,它的发展也应受到幼儿游戏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游戏对幼儿自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不同年龄幼儿获得自尊的典型游戏类型不同,或者说,不同年龄幼儿对游戏的喜好及需求不同。对于3岁幼儿来说,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生活游戏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生活能力的获得、成长与进步是3岁儿童自尊发展的坚实基础。本研究通过个案观察也发现了相应的结果。比如,小班实验班的3岁儿童壮壮,入园后刚经历了和家人的分离,又遇到另一个麻烦,原来,壮壮一点也不会穿衣服,尤其每次进行户外活动时,经常为此落在最后。小朋友们说他笨,妈妈说他懒,以至于壮壮一到穿衣服的时候就掉泪,老师通过“小老鼠、钻洞子、抓领子、盖房子,吱扭吱扭上房子”的游戏帮助他掌握怎样穿衣服。儿歌内容不仅让壮壮觉得有趣,而且配合儿歌设计的动作让他也不再觉得穿衣服是件难事。有趣的游戏调动了壮壮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在游戏中,他不知不觉学会了穿衣服;而老师积极肯定的评价则促使壮壮更加愿意自己穿衣服。妈妈和爸爸也为壮壮自己能穿好衣服而表扬他。老师和家长不断的表扬和鼓励,带给壮壮越来越多的自信和自尊感,当继续学习其他技能时,壮壮没有一点畏难的情绪和行为表现了。
3~4岁是幼儿身体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身体的大动作发展较快。由于技能技巧要求较少,幼儿不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练习,因而,小班幼儿从运动技能中获得了较高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所以,体育游戏对小班幼儿自尊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美工游戏和体育游戏促使中班幼儿自尊获得较快的发展。中班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和动手能力较小班有明显增长,通过幼儿园生活教育的积累,使他们的动手经验逐渐丰富。随着幼儿美工活动的增多,其活动方式也在开始多样化。比如,幼儿能够更自如地使用剪刀和其他美术用具,开始尝试画、剪、粘、拼、折等不同的活动形式。部分幼儿已经开始能够使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而且在完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进而形成了自尊感。以往的研究也发现,4岁是幼儿自我体验和情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个案观察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比如,4岁的可欣由于身体较弱而不愿参加户外活动,当然,对小朋友喜欢的各种体育活动也不太感兴趣。小朋友学习拍球,她明显落后。针对可欣的具体情况,老师没有直接让她学习拍球,而是“玩球”。老师和可欣在传球、抱球等游戏中,自然地激发她拍球的动作。刚开始,只要球能弹起来,老师就表扬可欣会拍球,鼓励可欣继续练习;随着练习的增加,可欣由不会拍到拍3个,渐渐的可以拍10个,可欣的老师和周围人对她的进步赞不绝口,获得赞扬的可欣对自己拍球的能力深信不疑,愿意和小朋友比赛,也更喜欢给别人表演。这样,可欣就逐渐获得了能力感与成就感等典型的自尊体验与行为。
大班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其角色采择能力、合作能力、道德感和责任感都在增强,由于老师和家长开始注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运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加上许多幼儿相应地参加了一些艺校课程的学习,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发展。此外,大班儿童的游戏活动主要以角色游戏为主,角色规定着儿童对待他人角色的行动。为了角色的配合和游戏的进行,儿童必须共同协商确定游戏的主题、内容和规则,拟定计划,讨论进程,做好游戏的准备。随着儿童想象力的逐渐丰富和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及游戏技能的发展,角色游戏出现更多的有关成年人社会生活的主题、丰富的情节和连贯性的内容。这些都使得幼儿从自我中心状态过渡到能够考虑到他人,并学习与他人协调平衡,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因此,智力游戏、角色游戏就成为大班幼儿获得自尊的重要方式或途径。比如,大班的牛牛是个腼腆内向的男孩,在班级的游戏活动中总是比较退缩。但在一项和蚂蚁有关的智力游戏中老师找到了帮助他的办法。老师向幼儿展示了一个可供蚂蚁生长的实验箱,并鼓励、调动孩子们了解、观察蚂蚁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中老师发现牛牛被这些蚂蚁吸引住了,而且还知道很多和蚂蚁有关的知识,牛牛的行为受到老师的表扬。他画的蚂蚁不仅被老师放在观察箱旁边展览,老师还主动向牛牛“请教”和蚂蚁有关的知识。在老师的鼓励和赞赏下,牛牛开始变得愿意和伙伴交流并主动参与游戏,在“小问号”活动中,牛牛更是以“蚂蚁专家”的角色回答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小朋友认为牛牛是小博士。在这次活动的促动下,牛牛觉得自己很能干,逐渐获得了自尊和自信的情感体验。
总之,游戏类型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既要让幼儿喜欢,同时又能够通过游戏获得成功的体验。
4.2 教育建议
(1)由于不同游戏对不同年龄幼儿获得自尊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游戏对幼儿自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认为,为了促进幼儿自尊发展,小班主要进行生活游戏、体育游戏;中班主要为美工游戏、体育游戏;大班主要是智力游戏、角色游戏。
(2)教师应积极评价、无条件地接纳、尊重幼儿。自尊的发展与自我意识中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自我评价是从他人评价中获得的。教师有效的指导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以及完成游戏的质量,而积极肯定的评价则成为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来源。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应多运用纵向比较,慎用横向比较,多给予幼儿积极肯定的评价。美国儿童自尊研究的专家哈特曾指出,儿童的成就和从他人那里得到的赞许与肯定是其自尊及其自我评价形成的基础;自尊在较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他人的肯定性评价[11,12]。如果一个幼儿确信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和厚爱,他会认为自己的存在有着重要价值,也就容易产生“罗森塔尔效应”。这种对幼儿的接纳与赞同,并不取决于幼儿是否实现了教师对他的期望,而只依赖于:他是幼儿,是活泼的幼儿集体中的一员。若把幼儿看成不懂事的孩子任意去批评、指责,刺伤他的自尊心,就容易使其产生自卑、退缩、紧张,甚至憎恨、敌对情绪。
(3)帮助幼儿获得能力,包括培养并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幼儿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后,会受到他人的肯定与夸奖,幼儿对自己能力产生认可,从而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受,开始体会到自身的某种价值,逐渐形成重要感、自我胜任感、成就感,为萌发幼儿的自尊奠定基础。但这种自尊是在某种“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幼儿还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老师要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不断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引导幼儿取得更大成绩,使他们从中享受成功和创造的欢乐。研究发现:个体的成就感和能力感(即自我胜任感)是自尊的核心要素[13]。我们在观察中也发现,随着幼儿园生活、知识教育的不断进行,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都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高,他们开始重视能力的展示。通过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成功的行为,幼儿不仅获得了他人对其能力的赞许与肯定性评价,形成较高的自我胜任感,同时又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促使其自尊得到发展。
5 结论
(1)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小、中、大班幼儿自尊的发展。
(2)促进幼儿自尊发展的游戏类型具有年龄特征。小班主要为生活与体育游戏;中班主要为美工与体育游戏;大班主要为智力与角色游戏。
(3)教师积极正面的引导和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自尊的发展。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环境布置图片:科学区(水养植物 土养植物)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