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学和生活常规有机结合
小班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刚刚入园时,他们不懂的找座位、排队,常常拿错毛巾和水杯。根据以往教育的经验及小班孩子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我们在孩子们的座位上、杯架上、毛巾架上都贴上了相应图案的标记,教幼儿学会辨认,学会找自己的物品,经过两个星期来的强化、反复的训练,孩子们基本上能听指令很快的找到自己的物品,也学会了按标记排队,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但在平常我们与家长的交流中常听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家不会整理图书、玩具,常把这些物品乱扔。在平日的活动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很多孩子不懂得收放玩具,常常在娃娃家里发现建构区的材料,建构区又发现美工用品等等。为了培养幼儿学会有序地收放玩具,我在活动“送玩具回家”的环节中,做了一些准备和调整。
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喜欢参加数学游戏活动,学会看标记归类、摆放物品,培养幼儿有序地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的重点是看标记摆放物品,不过其中把玩具归类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活动前,我准备了两个贴有标记的玩具柜及装有玩具塑料篮子,并在装玩具的篮子上也贴上对应柜子的标记。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一一对应,按号入座,比较简单,我提供的都是直观的幼儿平时常接触到的玩具,所以孩子们很感兴趣,参与动手的积极性也很高。很多孩子都高高举起了小手,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判断再摆放玩具。由于能力的悬殊有的孩子能很快的找到与标记相应的玩具,有的孩子拿着手中的玩具却无从下手,每到这时心里着急的几个孩子便迫不及待上来帮忙嘴里还念叨着“在这里呢,在这里呢”。没一会工夫,孩子们便按标记把玩具都摆到了相应的柜中,课后我在想这是一个观察与操作相结合的示范性的环节,我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与语言领域相渗透,要求孩子们在送玩具时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把汽车摆在汽车的柜子上”不但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更能增加他们有目的活动的记忆效果,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个环节相对第一个环节,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分组操作环节,也是一个要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环节,我将内容要求分成两个环节“玩具的分类”“玩具找家”来完成,渗透着数学教育和生活常规的教育。根据每组幼儿的能力、特点分别提供了不同的三种以上相混的玩具(有结构区的、生活区的、操作区的,)都是幼儿平时常接触的材料,及相应标记的玩具篮子让孩子们学会按标记将玩具归类。
在操作过程中,我很清楚地观察到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强弱,大部分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而且很快地将玩具进行了归类,有些小朋友除了自己分类外还能及时地纠正其他小朋友错误的分类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地找到了相应的玩具柜,但也有部分小朋友操作的目的性不明确,没有按照我的要求进行操作,须经过提醒和引导后进行正确操作。
通过这一环节的操作孩子们对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并懂得了玩具玩好了应放在相应的位置。而且这次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从幼儿的兴趣着手,让幼儿自发主动地探索实物与标记间的关系,并进行操作,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幼儿的思维,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
对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要做的事。作为幼儿园的教师,首先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去思考,幼儿身边的事物是幼儿常见的、能触极得到的,使幼儿理解科学并不是很遥远的,实际上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培养孩子们关心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引发他们提出问题去思考、去想办法解决。幼儿获得了成功和满足感之后,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将为幼儿新一轮的科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
手工材料
关键词:科学
- 科学预防,守护健康 2023/03/17
- 幼儿园班级科学区的创建 2013/03/05
- 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特点 2013/03/03
- 幼儿科学教育如何渗透整合性 2013/02/28
-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 2013/02/20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