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若干关键要素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jingxiangyu 感谢 jingxiangyu 上传 0人参与

     在人们的观念中,儿童是天真活泼、纯洁可爱的,他们的生活也应该无忧无虑、自在欢乐,但毕竟儿童阶段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奠基最深,种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全面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确不可轻乎荒废。一家只有一棵独苗的父母们无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几乎全部的期望和心血;然而不少父母用心太切、不得其法,耗费了大量财力、精力,磨过了时间而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其实音乐教育凭借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对早期教育的特殊意义,越来越受到幼儿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曾经这样评价过儿童音乐教育:“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培养到巴赫和莫扎特的音乐感的高度,从人格到各方面,整个人都融入到音乐之中,儿童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很高的人格。除了音乐之外,再也没有能够从出生时就开始进行教育的领域了。”他还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可见音乐在对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
     但是对幼儿的教育也应该适得其法,否则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幼儿音乐教育方面的实际工作和体会,认为幼儿音乐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园音乐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但事实证明仅靠每周一、二次,总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音乐教育活动,是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充分利用环境因素。铃木曾经说过:“每个儿童都能毫不费力地学习本国语言,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充满本国语言的环境中。倘若让儿童置于音乐的环境中,他们同样能毫不费力地学习音乐”。铃木教学法的关键,就是将儿童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让他们获得必要的节奏感、旋律感和音乐表象能力。经过长时间的熏陶,这些儿童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异乎寻常。
     同时,还应为儿童传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有了和睦安祥的家庭气氛,音乐就能更好的发挥作用,音乐可以使儿童的生活色彩丰富,让他们的心灵感受美与永恒。还可以不定期的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探索音乐。带他们感受树叶“沙沙”的轻巧,小鸟“瞅瞅”的婉转;带他们到小河边,让他们感受溪流“哗哗”的欢快,青蛙“呱呱”的嘹亮;海浪“唰唰”的激越……这些都是极其生动的音乐教育素材,孩子既乐在其中,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陶冶。
总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音乐,这是提高幼儿音乐智能的最佳途径。
二、始终坚持寓教于“乐”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 X X X X X X )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让他们寻找“ X X X ”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同时也让他们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 喔 唷 哇 喔 唷 哇”,老爷爷拔萝卜时“ 哎 唷 嗬 哎 唷 嗬”地用力等,使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愉快而自然的接受音乐教育。
三、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组织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四、注重引导幼儿探索,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性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我经常鼓励孩子探索身边的物品,看它们能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任何物品在孩子眼里,在孩子手中,都会成为神奇的“乐器”。如手拍桌椅的闷闷声,小棒敲打玻璃的清脆声,敲打铁器的悠扬余音等。通过对各种物品的摆弄敲打,孩子便会对不同音质的强弱、高低、长短有了切身的体验。这个过程也正是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过程。通过弹奏歌曲《布娃娃》,可以引导幼儿重点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启发幼儿创造性地用跺脚、转圈、摊开双手等动作把布娃娃着急处的切分节奏表现出来。在自由活动、区角活中,我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眼看木琴,耳听音高,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表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
     同时,对于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如他们亲手制作“乐器”,将橡皮筋套在小碗上、杯子上,轻轻拨弄便会发出动听的声音,孩子们还可由此探索奇妙的振动现象。通过自制“乐器”,孩子肯定会更加积极地走进音乐,去探索这个神奇的未知世界。
五、增强幼儿的语言和身体表达能力
    在孩子探索各种声音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和对音乐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孩子在玻璃杯上敲出了清脆悦耳的音乐,开心地笑了,可他不知道,或者不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我就要通过提问的方式──“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使你高兴吗?”或者直接告诉孩子:“你刚才敲出了清脆的音乐,你真开心!”从而使孩子逐渐养成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体验的好习惯。
     我还经常用非语言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培养孩子的非语言交流能力。在教孩子儿歌时,我不仅满足于孩子记住歌词,学会旋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感染力的形体语言,如眼神、口型、表情、手势、体态等,让孩子体验到歌曲的美妙和可爱,从而愿意学,更愿意用他们喜欢的表情、动作,把自己对歌曲的体验表达出来,和我进行非语言的交流。
     幼儿教育应当以最方便易行的方式,使幼儿在没有压力、天性舒展的状况下,给想象力以无限驰骋的自由空间,使创造力得以迸发、显现;同时,以正导之、以雅化之,奠定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料基础。音乐教育拥有陶冶性情、培养人格、启迪智慧等诸多优点,对于身心各方面尚未长成的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正受到家长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我们也应记住,音乐教育是在幼儿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幼儿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