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让区域活动大放异彩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是以幼儿个别化活动为主的活动形式,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只注重活动的一个过程,对活动前后的交流、讲评阶段总是弃而不用或“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这对孩子间的经验交流以及成果展示等都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孩子的多元智能发展。那么,评价是为了谁?评价些什么?怎样评价?评价对孩子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也感悟了一些:
一、在评价中体验自主。
区域活动的主人是谁?是孩子,孩子在做,孩子在探究。那么这个“做”和“探究”的过程由谁来表达出来?是教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总结”出来,还是由孩子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无疑是后者。特别是对于中大班孩子,他们本身就有一种表达的欲望,他们乐意在讲评中表现自己。所以,我们要把“讲话”的权利还给孩子。在孩子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给予孩子简短的提问或热情的鼓励,让孩子能畅所欲言,表达心中的想法。但是可能在一些集体讲评中,要让每个孩子来表达是有一定困难的,为了照顾到全体,也让孩子有更多表达的机会,我们一般都会在讲评开始阶段给孩子2——3分钟,让孩子互相交流或进行小组讲评,在这种宽松的、生动活泼的生生交流的氛围中,充分满足了孩子表现、表达的愿望,真正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
二、在评价中积累经验。
一般我们的区域活动评价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在活动开始阶段,一个是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在这两个时段,我们都给予它不同的评价重点。在开始阶段,我们注重对前次活动的经验交流或新材料的介绍。这个过程应该说比较简短,是孩子的一种经验的回忆,这种经验的回忆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活动后的评价重点是对当前活动的经验的分享。例如: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这种交流注重孩子对探索过程的体验与描述,它不仅为自己总结了经验,也让同伴在倾听的过程中吸收到了自己所没有的新的经验,让自己以后去操作该种材料有了一个借鉴。例如,一次在交流智力区“钓鱼”活动时,郁晨曦说:“我玩了钓鱼,我拿的是3号钓鱼杆,用钩子钓到了好几条等于3的小鱼,刚开始钓不到,因为我的手在晃,后来我控制住不晃了,慢慢地就钓到了,我很高兴。“他的这番交流不仅让同伴知道了钓鱼的方法,更明白了钓鱼所需要的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
又如,语言区合作制作图书“猜猜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一个语言活动的延伸,也是我们这段时间区域评价的重点。那么,怎样来介绍才会激起其他孩子的好奇心呢?善于做小老师的孙若妍自信地开始了她的介绍:“请你们来猜一猜,我画的是什么?***你来说;对不起,你猜错了;***你来说,恭喜你,你猜对了。我画的是蝴蝶的触角,它是蝴蝶身上的一部分……。”在她的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她已经能很好地吸收和积累老师传送给她的一些信息同时整合自己的经验,并通过评价的平台来表达表现。相信在这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她的表达会越来越完整、流畅,同时一些规范的书面语言也会不断地出现。同时,同伴也会从她的介绍中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所以说,评价更多地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积累经验的平台,这个平台将不断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在评价中解决困惑。
注重对活动过程的体验是区域活动讲评的关键。在大班的区域活动评价中,我们不仅注重让孩子交流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探索过程的回忆和体验,一般我们通过“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想出了什么方法?怎么解决的?需要什么帮助?等引导语唤起幼儿的回忆,并借此引发生生互动,促进幼儿充分表达、交流。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对某一活动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正处于摸索、试错阶段时,老师应考虑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思考的空间,而不要急于揭示答案。如果孩子在探究时出现了比较共性的问题或有什么难以解决的困惑,老师就可以利用评价这一环节来让孩子思考问题并排忧解难。例如:美工区构建“小学”,孩子们对此内容都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而且他们会选择各种材料来建构、装饰房子。唐凌怡小朋友就选择了一个现成的貌似房子的泡沫板,加以装饰窗户、门、屋顶,马上就成为一幢非常漂亮的“花园洋房”了,装饰完后,她试图把房子竖在地上,但是不知怎的,怎么也站不住。试了几次不成功后,她就干脆把泡沫房子靠在墙上就回到了座位上。于是,在区域评价活动中,我就特别请她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让她说出自己在制作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她马上无奈地指出了这个问题:“这个泡沫房子我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站不牢,只能把它靠在墙上。我想让它象我们的房子一样站牢,行吗?”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马上激起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和信心,都争着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
袁芷萱:泡沫下垫上牙膏盒。
赵宇阳:把房子用双面胶贴在墙上。
贡凌:把它贴在地上。
包诚:泡沫房子下面再放一只大盒子,贴在大盒子上。
孙若妍:泡沫板后再放一块厚一点的泡沫。
……
我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他们的任何一个想法,而是让他们用这些办法去尝试。我想,经过这样一个设疑和释疑、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又如在制作风车头饰时,好多孩子就碰到了困难。孙若妍小朋友做风车头饰时一直是一帆风顺的,直到最后,做围在头上的头围时有了困难,因为她做的头围根本戴不下,太小了,怎么办呢?这可难倒了她,她赶紧向我求助,我没有告诉她怎么做,而是鼓励她尝试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个困难:“太小就要把它怎么样?怎样才能变大?”带着这些启发性的问题,她开始思考起来,根据她的生活经验,把东西变长只能去接一段,于是她找到了另一段用于做头围的带子贴在自己的头饰上,兴高采烈的她赶紧带上改良后的头饰,可是马上又沮丧起来,怎么回事?原来现在的头饰又太大了。不过这一回她可没有向我求助,而是从容地思考了一下,看来是在想更好的办法了,只见她拿起剪刀,把带子剪开来,先在自己的头上照着样子围了一围,然后按住一头拿下来用双面胶贴住了另一头,再把它围在头上,这一回刚刚好,她高兴地跑到走廊里开始奔跑起来,风车在她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在评价时,她把刚才做的风车展示给大家看,并讲述着自己是怎么让自己的风车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合适地戴在头上,在她讲述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把刚才的一些启发性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分享到更多解决类似困难的方法。
四、在评价中共享快乐。
区域活动一直是孩子极为喜爱的活动方式,这首先体现在它的过程,孩子通过自选、通过探究、通过合作充分地感受到了这种体现自主参与的快乐。同时,我们也会通过评价来让孩子表达快乐、分享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感受成功,因为成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极为满足和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也同时伴随着快乐的情绪。如何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除了让个别孩子在集体交流中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感。我们更应关注到另外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这些孩子的作品虽然稚拙却更富童趣,对他们而言,作品的展示也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被获得肯定的成功,作品的直观、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比语言更能激发同伴间的交往,进而相互学习。我想,作品的展示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评价,这种评价让孩子感受到了成功,体验到了快乐。
评价是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良好途径,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充分利用并发挥评价的作用,让评价在区域活动中“大放异彩”。(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幼儿园 赵菊)
关键词:评价
- 幼儿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讲究艺术性 2013/02/01
- 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2013/01/30
- 浅谈如何构建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2013/01/24
-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013/01/05
- 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幼儿园教师评价内容 2012/12/24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