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音乐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音乐的世界里。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你就能挖掘到许许多多潜在的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契机。以下是我开展“好听的声音”系列活动的探索与尝试。
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每个孩子只要有听力,就都有音乐方面的能力。在活动中,我鼓励孩子探索身边的物品,看它们能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由于物品不同的材质,因此,打击后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如小棒敲打玻璃发出清脆短促的声音,敲打铁制品发出悠扬绵长的声音,手拍桌椅发出的声音较粗较闷。活动中,我先请幼儿自己去试一试,孩子个个兴致勃勃地玩了起来。他们在探索中发现了几种不同质地物品发出的声音,感知了它们的音色特点。然后我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敲打任意一种物品,让他们猜猜是哪一种物品发出的声音。另外,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样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也就是强和弱的区别。孩子在探索中发现,敲击色拉油桶会发出“咚咚咚”的声音。于是我又设计了游戏《敲敲跳跳》。我敲一下桶,孩子就跳一下。敲得响(强)、跳得高;敲得轻(弱)、跳得低。这当中孩子体验到了 游戏的快乐,对活动产生了兴趣,不知不觉中也感受分辨出了声音的强弱。
再如孩子收集到了许多玻璃瓶。我引导他们在瓶中装了不同量的水,然后再敲敲听听,发出的声音是否一样。经过一次次的敲打,反复地倾听。他们发现了水多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低,水少的瓶子发出的声音高。多么了不起,孩子通过自己玩一玩、听一听、想一想、试一试,对不同的音色、强弱、高低、长短有了切身的感受与体验。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生活中的废弃物无处不在,却又容易被人忽视,利用废弃物让幼儿自己制作乐器演奏,既能有效节约能源给幼儿以环保的教育,又可以培养幼儿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使孩子在合作演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那么何种废弃物可以作为音乐创造活动的材料呢?空的饼干盒、铁罐、各种塑料瓶、玻璃瓶、竹片、小木块、废报纸、啤酒瓶盖子-----在孩子手中,都能成为一件神奇的乐器。
通常音乐活动中的节奏乐,是以小铃表现清脆的声音,用圆舞板表现短而明快的声音,用大鼓、锣表现响亮的强音,用沙球、串铃表现特殊声音。那么,能不能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小乐器呢?我为孩子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以让孩子帮小乐器找朋友的形式,进一步引导他们自己去试一试、听一听、想一想、做一做。结果一件件美妙的乐器在孩子手中诞生了。聪聪说:“用棒敲搪瓷盆像锣的声音。”,天予说:“我用筷子敲肉松罐的盖子,发出的声音像大鼓一样好听。”牛牛也告诉我“啤酒瓶盖子串一起是串铃的朋友。”峥峥边摇边迫不急待地向大家介绍:“我在酸奶瓶中放了沙子,摇出的声音像铃鼓!”。孩子们兴奋极了,虽然这些东西在我们成人眼中也许算不上什么,然而在孩子眼里,每一样东西都是无价之宝。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探索、制作出来的呀!接着,我就引导孩子让自己做的小乐器唱唱歌。孩子们听着熟悉的音乐,看着小指挥愉快地演奏。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自信的笑容。
三、激励幼儿不断探索
我们还带孩子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来到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美妙动听的音乐。热闹的马路上,孩子找到了“丁零零零”清脆的车铃声,清洁工人“刷刷刷”扫地的声音;弄堂里传来了收旧货人“当当当”洪亮的敲锣声,还有修鞋匠“叮——嗒、叮——嗒”富于节奏的钉鞋声。在郊外的小树林里,孩子感受到风吹树叶“沙沙”作响、枝头小鸟“啾啾”歌唱;夏夜,孩子聆听着青蛙在田间的有趣的“合唱”,草丛里小虫“瞿瞿 ”鸣叫;雨天,孩子倾听着屋檐上的雨水“嘀嘀嗒嗒”掉落在地------这一切,都是生动的音乐教材。孩子们既乐在其中,又潜移默化受到了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他们养成了对周围世界仔细观察、不断探究的精神。
以上的一些做法与尝试,不仅拓宽了孩子学习活动的空间,满足了孩子探求表现的需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主动探索、大胆创造的精神,使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当然,如何让孩子真正通过自身的探索走进神奇美妙的音乐世界,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手工材料
关键词:音乐
- 音乐教研“学有所用” 2014/12/17
- 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2013/04/21
- 音乐舞蹈教育活动初探 2013/04/21
- 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 2013/07/21
- 大班识字游戏:动物音乐会 2013/03/0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