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教育
在婴幼儿时期进行启蒙教育,叫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形成孩子的知识才能,行为品格的基础教育。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的智力素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早期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保证。
早期教育是优育的重要部分。因为婴幼儿时期是智能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及时进行有效的、适当的教育,使孩子终身受益,可以为造就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17岁的智力作为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这四年里就达到了50%,到7岁时达到80%,最后的20%是8~17岁的9年中获得。在3岁前的儿童大脑的生长发育最快。大脑的发育又是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成熟。因此抓住婴幼儿时期的早期教育,使孩子开阔眼界能较早地打开他的智慧之窗。
早期教育先从开发婴幼儿智力入手。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要素,这些要素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智力系统。那么对幼儿的智力培养应该立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培养,注意力的培养、记忆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
如果提前注意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胎教开始。
出生至3个月的孩子有微笑和声音反应,能辩认妈妈,可以用手不自主抓东西。此时应以父母和孩子接触为主。
3~6个月让孩子坐在大人的膝上摆弄多样玩具 ,同时要和孩子对话,培养挑选玩具的能力。
6~9个月孩子逐渐能爬、会坐,开始发出爸爸、妈妈的音节,对简单的语言能做出回答性动作,能抓住栏杆站立,表现好动,这期间应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对孩子的动作要加以鼓励,对孩子说话要简单、准确,让孩子尽可能地模仿大人。
孩子9个月以后,可以双脚站立,抓住他的双手可以迈步,能指出身体、眼、耳、鼻、口的部位。此时,父母应帮助孩子学走路,避免摔跤,教孩子学句子,可以给孩子唱歌。帮助他认识周围的物品和环境。1岁以后孩子能独立行走,会主动喊人,回答简单的问话。孩子有自己的意愿,要求达到目的。父母要重视教育和智力的培养,可以讲简单的道理,帮助他认识周围的事物,讲一些易懂的小故事,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
1岁半以后尽可能送托儿所,早一天过集体生活,接受托幼园所的教育,这是最明智的。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独生子女数越来越多,如何教育独生子女已是家庭、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新问题;而且关系到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以及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它是社会重要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已迫在眉捷,不可等闲视之。那么,怎样进行独生子女教育呢?这里就几个不同年龄段应注意的原则介绍一下:
(一)婴儿期:
在婴儿成长的一年里,从会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动作的训练成长外,婴儿期的感知觉训练是同样重要的。抱孩子到室外、院落、大厅、公园等处开扩眼界,认识各种事物对触发孩子的心智,大有裨益。即便孩子躺在床上拍拍摇摇,哼哼歌曲对孩子的触、听觉都是良好的刺激,给孩子看挂起来的气球晃动,活动玩具对视觉刺激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颜色玩具可增强孩子的“视觉捕捉”力。声源能提高孩子的识辩能力。如:拿个小镜子,妈妈和孩子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进行微笑说话,这样做可以萌发婴儿认识物体、寻找物体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通过婴儿手的感应,给予镜子这种玻璃质地触觉刺激。
语言的训练也是从认识物体开始,看图认物、玩智力游戏、让孩子模仿大人说话、举动等等,把孩子的感知觉牢固地建立起来。
(二)幼儿期:
孩子在2、3岁,3、4岁正是智力开发50%的好时期,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论是运动锻炼、动作协调、用音乐配合动作,有音乐节奏,动作会完成的更圆满。又如交替双足上楼梯能维持身体平衡,踢球玩耍,身体的灵活性就会很快提高。
教会孩子分清白天和晚上、玩具配对、自由画画、画圆圈、堆积木、背诗歌,到大自然去认识各种动物、植物都是很好的益智手段,家长千万不要放弃陪伴孩子,错过开发智力的时间。
孩子4、5岁以后讲话能力发展很快,已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思了。这时的孩子能够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如恐惧、发怒、喜欢等。愿意讨大人高兴,一旦得到在人肯定或表扬时,他会高兴地设法继续做讨人喜欢的事情,如帮爸爸拿托鞋,帮妈妈拿书包……
4~5岁幼儿记忆力发展的快,开始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给孩子讲完故事,孩子基本能重复讲出来,兴趣广泛,学唱歌、学表演、兴趣越多,越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孩子满5岁后,就非常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并且这时心理发展尤为突出,愿意和喜欢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并且和不喜欢的孩子吵架、抢东西等等,有的孩子喜欢孤独,不合群,但他们常自己一个人玩,所以这个年龄段应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培养孩子在集体中的个人作用,进行和培养品德教育。
读书、识字、数数、认识生活常识、餐具、家具、洗漱用具、交通工具、火车、汽车、自行车、小动物名称、植物名称,空间和时间也开始认识,因此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孩子的情感世界。家长要善于诱导,不能让孩子无原则地养成发脾气、躺地打滚等不良习惯。在一定情况下先讲明道理,然后要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理解孩子想法,家长学会耐心。
2、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孩子的认识能力增强,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好奇心,因此很想多知道一些问题,因此父母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除了正确引导,还应启发孩子动脑思考,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3、让孩子从“自然后果”体验中增强判断力。“自然后果”指的是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如果其后果是令人愉悦的,孩子会继续做同样的事。如果后果使人不快活,孩子会自觉改变其行为。但往往家长心疼孩子,会失去“自然后果”的教育机会,长此下去,孩子就有了依赖思想,势必会影响孩子独立意识的发展。但也防止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家长要运用一些技巧,制造的有效后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4、培养孩子具有耐性。一个家庭要有和谐的环境,气氛不能过于紧张,要让孩子心平气和地去做每件事,才能不断地接受新的要求,新的变化;父母不能脾气过急,身教重于言教。
5、不能随意阻止孩子自己安排的活动。家长也要尊重孩子,不能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自由。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认识世界,学会经验,这点对孩子将来具有独立性是很有好处的。同时也要学会怎样安慰孩子,让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时,能变得更勇敢、更坚强。
6、引起学习的兴趣。孩子本来有求知欲望。好奇和勇于探索是他们的“天性”,他们的兴趣很广泛,家长要抓住循循诱导的教育方法,有问有答才能形成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提高学习,学习了就是知识到手了。
7、引导孩子养成思考习惯。家长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用填鸭式教育,要教育孩子必须注意启发诱导,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8、常和孩子谈心交流看法。要把孩子当成朋友、同志,利用外出旅游,上街、散步,很自然地让孩子真诚地不保留地说出心里话。沟通才能了解真实思想,做到“对症”、“对因”下药。这里要提醒的还有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还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否则适应社会的需要就成了困难,成了问题。
手工材料
关键词:婴幼儿
- 婴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发展以及心理健康与脑发展的关系 2012/04/28
-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 2012/03/31
-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母亲个性的关系 2012/02/22
- 婴幼儿气质教养:适应0—3岁婴幼儿气质差异的教养方法研究 2011/12/24
- 婴幼儿教育应讲究渗透艺术 2011/06/29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