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绘画的尝试
教育活动应充分挖掘潜在教育因素,体现整体教育目标。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造型艺术,它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作为教师,除了要教授一些必要的绘画技能,更应充分延续教育学意义上功效,即健全完善人格的培养。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让绘画成为孩子的自然需要,我们在绘画内容、教学方法、表现方式三方面激情引趣,用新的绘画理念将孩子领入一个全新的绘画天地。
一、引发富有情趣的绘画内容。
世界在孩子的眼中是美的,画画可以承载孩子对美好的向往,富有情趣的绘画作品往往是其心理活动和个性人格的展现。然而由于孩子的无意识和不稳定,很多机会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让孩子用画笔留下自己喜闻乐见的情与趣。
许多孩子都有参加婚礼的经验,他们常常利用空余扮演新郎、新娘,沉浸在“结婚”的喜悦中,看到这一现象,我没有妄加阻止,而是引发孩子把情绪表现在画纸上。我们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谈话:假如我是新娘(新郎),结果,女孩子们把焦点落在了婚纱、鲜花上,男孩子则热衷与喜车、喜糖、礼炮及热烈的场面,时机成熟,我鼓励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这些故事,由于没有条条框框,孩子的画面形象随意、稚拙,无拘无束,有良好的感受性,透露着孩子的一种趣味情感、一种思想精神、一种生命张力。
除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孩子还对未来世界充满幻想:美丽的魔鬼、人面兽身的精灵等。有人认为这是心理的互补现象,也就是孩子的一种精神愿望。当欣赏画家夏加尔的“变戏法的人”时,其浪漫主义的表现风格与孩子的异想天开心理不谋而合,这种怪异的想象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二、探索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
有位美术工作者说过:“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该象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勇敢得用自己的语言画出所看、所想、所爱。”因此,教师要为孩子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把孩子引到想象的王国中去。同时,教师应成为孩子耐心的听众,并从孩子的角度联想问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孩子连续不断的思考、想象和表现的热情。
“手套变变”是一个好玩又极富创意的主题,操作性强,孩子在玩乐过程中将“手指”随意分开、并拢或弯曲,做出各种样子,看看象什么就用水粉添加需要的内容,并“秀”上纽扣、彩带、羽毛等小饰物,丰富的造型传递着孩子心中的愉悦,我趁机提问:这么多玩偶聚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孩子们的好奇心由此萌发,他们三五成群,将画的作品编成故事,在自己布置的小舞台上竟相上演。
三、呈现富有情趣的表现方式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斯宾塞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多些。”在绘画的表现方式上,我坚持整合的理念,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探索,把知识经验和绘画结合起来,找出其间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
《蒲公英》是一篇优美又富于生命力的散文,由于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使孩子在欣赏时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虽然很多孩子没有见过蒲公英,但从文中“黄色的花朵”、“绒毛似的球”、“比柳絮还轻”等描绘里,他们仿佛看到了蒲公英,他们想象着春雨打在蒲公英上、阳光照在蒲公英上、风儿吹过蒲公英时的不同姿态,及时把它们画了下来,还利用早期阅读的经验,配上许多文字,以图夹文的形式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
《我的小书》是一本孩子自己设计制作的袖珍图书,里面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文字、有符号,当然更多的记录方式还是画画。如王非小朋友参加电视台节目时的写真、钱逸伦参观海谰国贸大厦发现的新装置、钱源莹看杂技表演的速写、以及每次小朋友的远足感受都有机的组合在这本小书上。这种随时画或写的方式打开了孩子的思维空间,开辟了创新联想的天地,使作品更充满生活气息,孩子真正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潜力,在情趣绘画的影响下,孩子们犹如插上了自由的翅膀,涂抹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难忘童年。
手工材料
关键词:绘画
- 让绘画成为游戏,让游戏成为生活 2013/02/28
- 借助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2013/02/03
- 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六法” 2013/02/02
-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2013/02/01
- 绘画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3/01/3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