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教论文: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象诊断和指导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lan 感谢 bolan 上传 0人参与

    美术亦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线条、形体、色彩,通过构图、造型、设色来创造可以看到的具体形式。幼儿美术活动就是幼儿把自己不同的经验和体验进行组合,然后赋于新的意义的过程。在美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作品,这其中融合了幼儿的不同思想与情感,是幼儿自我的一部分,是幼儿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感的快捷途径,同时美术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观察力十分有利。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常常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常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组织活动时目的性太强。有的美术活动仅仅是让幼儿掌握工具的用法,发展某种技能,能够画出一张完整的画或做出一件作品,多数是由不得教师定活动内容,确定表现的形式和方法,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样剪,怎样粘,都完整地教给幼儿。虽然老师示范后也要求幼儿想的与老师的不一样,可以添画其它的景物,但由于没有真正激发儿童的独创兴趣,孩子的画面仍旧多是临摹范画,千画一面,没有个性。而不是利用掌握的技能和经验去进行创作。比较偏重的是教幼儿进行美术活动。过份强调技能的训练,过份重视范画的作用,强调幼儿画得像还是不像,导致幼儿缺乏自主绘画的信心,绘画时表现得缩手缩脚,不敢大胆下笔、只敢抄袭、临摹教师出示的范例,导致作品毫无特色与生气;缺乏创新和想象的成份,更有表示“我不会画!”的幼儿。
 2、有的美术教学活动却又偏面理解“自主性”,使美术活动成为“放羊式”的活动,教师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疏于对幼儿绘画的指导,幼儿绘画中出现的闪光点,教师没有及时把握、引导,错过最佳的教育机会,幼儿能力得不到发展,无法获得绘画的成功感,渐渐失去对绘画的兴趣。 
 3、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同时还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作品所反应了的他们对生活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幼儿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
 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应当重视运用各种策略对幼儿进行指导,全方位地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美术活动应有的价值。
    三、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策略
    策略一:营造融洽、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让幼儿乐于创作。
 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可以利用自由的谈论、欣赏,可以利用音乐等艺术形式的辅助,可以改变集体教学单一的形式,可以提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等。这种健康、融洽的环境能使幼儿乐于创作,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同时在幼儿的作画过程中教师的态度也是营造宽松氛围的关键,教师可以用积极、亲切的语言来引导,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与幼儿的亲密接触来表达,可以用倾听的方式来接纳,总之教师应做到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扬、多鼓励、多关注、多信任、多给幼儿自由、自主,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
 比如可以用一些平等的语言来营造宽松的氛围:“小朋友都说了,现在我也想说一说,好吗?”“这是我的方法,你觉得好可以用。”此外,我允许幼儿边画边说,让幼儿在交流中获得启发;允许幼儿在绘画中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允许幼儿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绘画等,让幼儿倍感轻松,怀着愉悦的心情完成富有个性的作品。
    策略二:提供多样的探索和发现机会的物质环境,让幼儿急于创作。
    提供多样的探索和发现机会的物质环境是获得经验、产生创造的关键。幼儿的美术创造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在平时的自由交谈、游戏或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可能会突发奇想,产生灵感,需要马上将自己的想法愿望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利用墙壁、窗口、走廊的空间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和信息,便于幼儿自由创作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在我园的教室里,一半空间是放满材料和工具的活动区角,如:纸、颜料、油画棒、剪刀、各种笔,还有一些废旧材料,如:一次性纸杯、泡沫碗、纽扣、瓜子、豆子、瓶子、碎布、沙、鸡蛋壳、铅笔屑等,树叶、花瓣等自然物;有雪花片、毛线球、彩球等点状材料;有毛线、草绳等线状材料;有大小、质地、色彩不同的纸等面状材料;另外还有一些现成的图案,多种材料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制作需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这些丰富的材料能激起幼儿极大的创作热情。每天上午幼儿有两个多小时用来自由支配,去选择表达方式表现自己的愿望。例如:在“装饰手套”这一活动中,幼儿自觉地选取不同的材料,改变以往全体幼儿均用同一材料的单一方式。有的幼儿用棉签点画,有的直接用油画棒画,有的幼儿用水粉涂,有的幼儿用撕纸粘贴,有的用纸卷当印章印画,有的用自然物进行装饰。作品琳琅满目,别具一格。因此,在我们的教室里,墙壁、走廊、展示柜上都布置满了幼儿自己的作品,有折纸、树叶粘贴、泥工和变废为宝的作品,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他们的创造力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经常会创作出一些异想不到的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作品。
    策略三:提供幼儿欣赏用、美化环境的范例作品,让幼儿善于创作。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布满范例与作品的环境,能使幼儿的绘画创作更具灵感。如果在我们的美术教育活动中能恰当地使用范例与艺术作品,对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教师使用的范例,可以是教师、幼儿的绘画作品,更可以是各种大师的名画。教师把这一类的作品通过整体设计,精心布置,让幼儿园的室内外空间、各种专栏等地方处处和谐优美,造型生动,色彩鲜明,使人赏心悦目,让幼儿欣赏、讨论,作为绘画中的参考,让幼儿生活在艺术的天地中,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在观察中自由创作,表现手法和审美能力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策略四:利用大自然丰富幼儿创作内容,让幼儿勤于创作。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农村,一年四季的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植物种籽常年不断。花鸟鱼虫,田野风光,都是幼儿所喜爱的。它们都成了我们极好的美术创作的材料和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孩子运用色彩,自由挥洒,大胆创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装饰活动中,我们将各种玉米粒、豆子、小麦、花生、甜黍籽等运用到装饰中去,通过贴贴、画画、剪剪等形式,将它们做成了漂亮的衣服、挂毯、小包和头饰等。将箩卜、土豆、红薯、黄瓜等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小玩具,既好玩,又可以布置教室。用捡来的芦花、枯叶、草梗粘贴成了鸟窝,用竹枝做成了梯子、篮子,竹片做成了风筝、编成了竹帘,用贝壳、螺丝、树枝、树叶、花瓣装饰成了盆景,用稻草编、扎成了马、鹿,用丝瓜筋拉、剪出了各种丝瓜娃娃,用棉花壳做成了风铃等。他们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的迁移,丰富了绘画内容,提高了绘画技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创造力。
    策略五、适当的使用范画进行临摹练习,提高幼儿绘画技巧,让幼儿勇于创作。
虽然现代教育观念中不提倡过分强调绘画技巧,但基本的技能是创造的基础。进行适量的临摹练习,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是极其必要的,它有助于树立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信心。
教师应在丰富感性经验的同时多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的迁移。在活动中,对有一定难度的地方进行示范讲解,教幼儿一些技巧性的处理方法,指导幼儿进行一定的练习。如在用水粉描绘京剧脸谱时,先在半张纸上只画京剧脸谱一半中的局部,让幼儿讨论画对称图案简单方法,然后再让选择漂亮的颜色进行快速复制,这样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把握好重点,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展开想象空间,创造思维会发挥的更好,结果幼儿每人画的作品各有特色,对称图案也不一样,色彩非常丰富,千姿百态,富有童趣。
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专业水平,结合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有所发展 对儿童熟悉的人物、动物、交通工具、花草树木、楼房建筑等形象,要反复练习,做到画时能挥洒自如,一气呵成,造型形象生动,才能吸引幼儿。否则,教师在示范时总是擦擦抹抹、涂涂改改,幼儿就会感到画的形象不好画 ,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对绘画的过程没有完整的印象。
    策略六:指导程度要因人而宜,让不同水平的幼儿体验创作的欢愉。
 美术是幼儿一项个性化的艺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往往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不同水平的幼儿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例如在手工《装饰手套》中,幼儿的手工水平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幼儿能用目测的方法剪出精致的图形;有些幼儿会重叠剪出一串的图形;有些幼儿则需要依靠笔勾画后再剪;有些幼儿则只能剪出方的、三角的图形,要剪出精致、美观的图案很困难。于是,教师对不同程度的幼儿制定不同的目标。手工基础好的幼儿用纸剪图案进行有创意地制作,手工基础弱的幼儿在完成用现成图案造型的基础上再自己剪一些图形。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根据幼儿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指导,保证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幼儿均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策略七:教幼儿学会修改图象,减少幼儿的挫败感。
 在组织幼儿的美术活动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画错或一不满意就换一个地方画,或把纸翻过来重画,或坐着发呆直至换一张纸为止,有的幼儿面对不满意的画面不知所措。当幼儿画“错”的时候,就要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图象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象、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如果不能修改,则用再定义的方法使其变为其他图象,不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在教学中,我常组织一些让幼儿尝试修改图案的活动,如泼墨添画,图形百变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每个图案经过加工后都能产生新的图案,使幼儿学会用添补、遮盖的方法来修改自己的图案。使幼儿面对“错误”图案时,不再产生低落情绪,而是积极地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展开联想,用自己的方法去修正、改进,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增强幼儿的绘画自信心。同时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有始有终的学习习惯
    策略八:善于评价幼儿的作品,激励幼儿再创作的欲望。
 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凯劳格认为,儿童具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因此,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我们要给幼儿讲述,解释的机会,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技能的标准来衡量,要坚持幼儿的作品与表现形式无“好与坏”、“对与错”之分的原则。幼儿的每幅作品都是他们思想、情感的流露,我们可以让幼儿相互比较、讨论,互评提出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吸引他人好的绘画方法与创意来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又可互相激发其想象力的发展,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信心,自尊心加强了,也提高了他们的成功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随之得到提高。因此成人应耐心地去倾听和了解,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的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从而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切忌用成人的艺术标准和要求来衡量、评价幼儿的作品,对于符合成人审美标准的是“好”,否则就是“错”,这种做法好比是一副无形的“枷锁”,束傅了幼儿的思想和手脚,使他们不敢表露天性;。
 幼儿美术教育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教的多了必然损害幼儿,教的少了空有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指导与研究,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完善教学中的指导方法,使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在玩玩乐乐中,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增强幼儿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影响一生的珍贵礼物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