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在日常活动中抓住教育的契机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就深刻表明了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期(自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人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要“小”字、“早”字当头,他认为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语言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由此他主张把“从小教起”的起点放在“人出生时教起”。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程度,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随机教育是构成幼儿德育的主体,幼儿德育重点是优良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培养,这一德育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幼儿具体、反复的生活实践和经常不断的重复来逐步完成,这就使得随机教育在强化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抓住教育的契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有三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作为教育者,培养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面诱导。幼儿年龄小,模仿力强,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性,对亲眼目睹的行为接受的快,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知道关心、谦让、友爱、合作。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文明行为标准,处处作幼儿的表率,给幼儿树立模仿榜样。如:老师要求孩子在取放物品时井然有序,那么,教师自己的物品就要放得井井有条。幼儿从老师这些不起眼的行为中就会自然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良好行为习惯。凡是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其次,注重情感导向的功用,即运用身体语言作为幼儿模仿的辅助手段,增添教育的效果。
孩子是天真无暇的,很多时候我们会为孩子的调皮举动,无视规则的行为感到很头疼。其实我静下心来想想,“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言行举止只是老师的一个模板,因此,我们老师的一个语言、行为、动作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促进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我们班级里有个从外地转来的女孩子李子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有很大的不适应,不爱说话,成天没有笑容,见到这些老师家长心理都很着急,因而自己也制定了一些方案,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家长消除不信任,所以每天她来园时,我都远远地迎接,热情地问早问好,帮她整理整理衣服,适时适当地夸夸她;户外运动时,总会牵着她的手帮她找到玩伴;集体活动时,精心设计简单的问题留给她,让她树立自信,学着主动的表达自己。另外,我还通过游戏时间以故事的形式启示其他孩子要关心新朋友,慢慢地,我的举动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看见这个新朋友来了,也会主动出门迎接,并邀请她一起玩,看着孩子们的这些举动,我真的乐在心里!慢慢的新小朋友适应了这个集体,消除了焦虑的心理。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非常感动。而我班孩子也学会了怎样关爱同伴,懂得要帮助弱小。
二、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由于每个幼儿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就使得幼儿的个性特点、思想品德状况都存在差异,因而老师要使幼儿德育行之有效,必须在进行集体教育时注意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行为,及时发现教育契机,进行多样化的个别引导。如:一把小椅子倒在地上,几个小朋友看在眼里,绕着过去,竟无一人将小椅子扶起来,有的幼儿将别人撞倒后,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这时教师切不可熟视无睹,错过了教育挈机,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去做并及时予以表扬或批评,以巩固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这样的一句话让我感触颇多,“不要当众批评孩子, 这种方式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当众表扬, 背后批评。”
做个诚实的孩子,是我们教师经常告诫孩子的话。但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况,当某样物品被弄坏后,谁也不承认是自己做的;有时,某样物品找不到,询问幼儿时,大家都会说:“不是我拿的。”因此,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天早晨,我站在窗口,看见我班的两位小朋友没有进教室,而是在紫藤长廊下玩耍。黄江小朋友手里拿着一只塑料袋,站在长廊的椅凳上,象学小鸟飞一样,在椅凳上走来走去,而孙雨露小朋友笑眯眯地看着他“表演”。整个校园只有他俩没有进教室,两个小家伙玩的很开心,直到幼儿园的值日老师提醒他俩,才见他俩匆匆跑进教室。我当时想:多有趣的孩子,一只塑料袋在他们手中也会成为道具,给他们带来快乐。可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有点生气。
当他俩来到教室,我喊来了黄江,问:“你在下面干什么的呀?”他说:“吃馒头。”我又问:“你在长廊的椅凳上表演什么呀?”他很干脆地回答我:“没干什么,真的。”对于他的回答,我很吃惊。在我眼中,他是位很听话的孩子,在数学课上表现出众,我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而他在我的反复询问中,就是不承认自己在下面玩过。后来,我又喊来了孙雨露小朋友,孙雨露说看见他在下面玩的,他这才不得不承认。这下,我领教了他的倔强。我又想到,前些天,厕所的门被弄坏了,有小朋友反映是黄江,当我询问他时,他也很坚决地跟我说:“不是我,我没有弄坏门。”因为他是我心目中的好孩子,我相信了他的话,并没有责怪他。回想以前,只要别的孩子告他的状,他总会反驳说:“我没有。”有时,我们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争执时,往往会偏向自己认为的好孩子,而好孩子们也会犯错,我们教师会因为他们的辩解,更容易相信他们,不会责怪他们。这样也养成了他们“说不得”的坏习惯。这件小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好孩子也要受些“挫折”教育,这样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我对黄江小朋友进行了冷处理,又单独对他进行了交谈,让他明白老师生气是因为他没有说实话,对老师撒谎是不对的。
经过这件事,进一步让我懂得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我收集了许多诚信方面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加深了孩子对诚信的了解,让孩子明白:做个诚信的人,会是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以后,如果孩子犯了错,只要他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我都会原谅他们,我会时常提醒孩子做个诚实的人。
三、及时抓住孩子的生成活动。
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幼儿德育是知、情、意、行的结合,禁忌训诫,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及时予以适当的表扬,可以起到强化和鼓舞的作用。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何况是孩子。只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还不够,还要毫无吝惜地把你的赞美表达出来。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予他们赞美, 告诉孩子——他是最棒的!俗话说的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通过适当的表扬,可以使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展。
我班植物角有一盆吊兰,它长得郁郁葱葱。前一阶段,孩子们还观察到吊兰开出了一朵朵的小白花。一天,我看见顾晟小朋友偷偷地摘下一朵小白花,先是在鼻子上闻了闻,接着,还把小白花放进了嘴里,又急忙吐了出来。我很好奇孩子的做法,于是,叫来了顾晟小朋友,询问他为什么要品尝花的味道。他难为情地说:“我想吃蜂蜜,蜜蜂就是在花上采到蜂蜜的,幼儿园楼下的一些小红花,它就是甜的。”多么天真的孩子,想法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我利用这朵小花,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花,并引导幼儿欣赏了碟片中各种各样的花。孩子睁大好奇的眼睛,欣赏着这些美丽的花,不时会发出阵阵惊叹声。我又让幼儿观察吊兰的变化,孩子们发现吊兰长出了一朵朵的小吊兰,黄楷文小朋友说:“老师,这个采下来可以种的。”而翟欣燕反驳说:“不行,这又不是种子。”潘杏还说:“不可以摘下小吊兰,我们应该爱护它。”带着这三个不同的答案,我再次让孩子们展开讨论,他们各抒己见,最后,同意可以种植的意见比较多。接着,我摘下了七朵小吊兰,分给每一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种植吊兰,孩子们把小吊兰种到了废旧雪碧瓶中,我还引导幼儿对自己小组的雪碧瓶进行装饰,我发现每组的种植盆都不同,我说:“大家的小手真是太能干了,接下来大家要注意观察,看看它是否能活,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一组的吊兰长的最好。”
孩子们之间的争执,可以用实验活动进行测试,这样的活动既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还能加深他们对植物的了解,引起他们对植物的观察兴趣。由于,植物是孩子自己种植的,孩子每天来园会主动地看自己小组的吊兰,关心着小吊兰的成长。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爱心,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的启蒙期,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期最正规、最科学的教育来自幼儿园。幼儿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了非常健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严格要求幼儿,并耐心帮助引导他们按良好的行为标准去做,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应得到重视。总之,我认为幼儿教育的内涵与追求就在于小处见精神,细微处见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体现教育就在点滴之中。
手工材料
关键词:契机
- 抓住契机,让幼儿快乐学数学 2011/05/2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