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儿童早期阅读:开展古文导读  开发文化宝库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ary 感谢 cary 上传 0人参与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育才二周岁前夜》一文中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文化钥匙主要的四把:即国文、数学、外国文、科学方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宝库需要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去开发去弘扬,培养出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一代后人。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而学习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幼时背熟。获得熏陶和修养。古诗文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蕴藏着无穷的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幼儿通过欣赏,接受古诗文美的韵律、美的意境,得已心灵的陶冶,人格的培养、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激发创造思维。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通过欣赏都会深深印入孩子的心田,成为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起点。
         一、开展古诗文欣赏的方法
     欣赏古诗文我认为从熟读、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开始。我园已经实施《文化导读和早期阅读能力提高的相关研究》已有3年多的时间,而我班孩子正是这一研究的直接对象,他们能熟练地背诵《大学》、《老子》、《千字文》等经典著作。幼儿具有惊人的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就像一幅图汉字画,是音码、义码和行码在左右脑同时起作用的复脑文字。在这时期孩子们对古诗文有了较浓厚的兴趣,是直接引发古诗文欣赏的最佳契机,让孩子们自然习得和掌握古诗文的艺术美,潜入到经典的内涵中去。在古诗文的欣赏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   创设经典美的情景
     让孩子感受经典之美,就必须让孩子在一定的环境下无意感知经典,慢慢体会经典的意境美,体会经典的初浅内涵,从中领略经典中的教育意义。首先我们每天早晨为孩子播放古典音乐,配合诵读教学,孩子们一边读经典一边播放音乐,音乐的内容以古典为主,有古筝的有钢琴的有二胡的……等给予孩子美的启示、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在音乐声中掌握古诗文的韵律美。其次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在墙面张贴有关的欣赏内容。例如在欣赏《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墙面环境就可以根据这诗的内容布置成春天的景色,窗户垂下绿色的柳条,配上燕子的图片等,结合季节让孩子先感知环境、熟悉环境,然后再去欣赏《咏柳》的作品。这样孩子们就更能体会到作品的美,达到了欣赏的要求,理解了作品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再则是通过古诗文的图片让孩子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图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共同的看法,然后进行提问欣赏,达到自然理解作品的目的。例如欣赏《望庐山瀑布》时,孩子们看了图片就会说——泉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飞流下来,在太阳的照射下有彩虹飞出,有彩色的烟雾,水好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等等。在通过一定的引导,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李白所描写的庐山香炉峰的美丽景色。最后利用经典的录像磁带,让孩子观看经典的MTV,感受经典的艺术美,领略古人所表达思想情怀,解读经典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而提升审美的能力。 
     (二)通过故事引导欣赏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运用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孩子欣赏经典有着明显的效果。例如欣赏《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 宜先知”,就请幼儿倾听故事,运用故事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明白故事内容、故事意义,从而对故事进行表演,更深地体会从小就要懂得礼让,尊老爱幼。兄弟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要紧的就是须“兄友弟恭”。教育幼儿凡事应该由自己先做起,要求自己先尽到“弟道”后再来影响别人,要相信自己一定有这份力量。孩子通过听、看、表演不知不觉掌握了诗句的内涵,审美到了这诗句所赋予的品质。再例如:《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 所当执”通过图片让幼儿进行故事创编,通过观察幼儿理解图片,创编出相关的内容,上台讲出故事情节,教师总结出年仅九岁的黄香,便知道要先替父亲暖被子,让他睡得暖和;这种孝道的行为潜移默化地进入孩子的心田,从而理解父母的养育之辛苦,真正意义上去理解孝道,也同样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三)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欣赏,
     结合幼儿的常规教育进行经典欣赏。幼儿从一入园我们就要对其进行常规的教育,通过经典的作用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形成孩子在家庭、幼儿园、社会团体中有个良好的人际互动,也是良好人格的养成教育。运用经典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以带动全体幼儿对经典欣赏的兴趣。具体内容有1、通过孩子行为的闪光点来选择欣赏的内容。王雷是个可爱、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来园总不忘和老师亲切打招呼,我选择了《弟子规》中的“出比告,反必面”,要求小朋友在家时,出去玩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父母,回家时一定也要让父母知道你已经回来了。2、依据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欣赏教育。孩子们对新鲜的东西有较强的好奇心,常常羡慕别人的东西,有占为己有的心理倾向。例如看到别人的漂亮橡皮,玩着玩着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我们就可以欣赏《弟子规》中的“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 即为偷……”,来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主人不在,或未答应借用,即使只用一下子,都容易被人当成小偷,失去他人的尊重。3、依据幼儿的学习态度来欣赏经典。通过欣赏《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养成孩子读书的兴趣和读书的方法。4、抓住孩子的社会交往倾向选择欣赏内容。例如孩子去亲戚家,邻居串门。通过欣赏《弟子规》中的“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教育幼儿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让人知道你的到来,使彼此都不失去礼节,在最初的人际关系中学会交往,建立自信。欣赏的素材无处不在,如何抓住这些贴近孩子生活的经典,使其快乐接受,愉快欣赏就成了幼儿经典欣赏教学的关键
     二、欣赏的效果
     实践证明,幼儿通过古诗文的欣赏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具体表现为:1、有效地开发了幼儿感知记忆与早期阅读的潜能,增强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技能和阅读理解水平。孩子们每当看到作品就会不自觉地去翻阅,三五成堆地一起研究,而且一下就能说出作品的类别,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们就能说出这一段出自《论语》,并能大声的朗读。2、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语音感、词汇感和语法感,以及表达水平的提高。由于在欣赏时,幼儿倾听的是语言纯正、语调自然流畅并富于情感的录音作品,在脑中形成了正确规范的表象,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到语调在作品内容、情感之间的对应关系,因而能正确、流畅、有表情地朗读、复述作品,表现出一定的音调节奏感。同时,幼儿对语言表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表达时语音正确、表达清晰,讲述连贯完整,句子生动,能灵活运用古诗文中的词汇。例如孩子们特别喜欢朗朗上口的唐诗,只要出示一个字或一个词他们就会背诵出关于这个字或这个词相关的唐诗作品,出示“山”就会有“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出示“江南”就会有“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等优美的经典作品,这种思维的流畅性通过语言的自然表达,显示了幼儿的语言表达,以及语言表达的兴趣。3、有助于提高幼儿审美水平。在平时游戏中,他们能自然逼真地表现经典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与情感,而且想象丰富、富有个性;例如,在表演区投放经典作品的材料,有文字的、有图片,孩子们会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自我表演,大胆想象。在讲述经典时,他们也有较强的表达欲望、感受、体验、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4、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原来都是很接近,但后来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受教育的多寡,使得每个人的习性有了差距。那么我们通过对经典的欣赏教育,孩子能够达到说话谦和、动作文雅、行为举止端庄,形成了好的习性,成为好孩子,成为正人君子。在日常生活中依据《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孩子们改掉了在走廊里东奔西跑,你推我打的习惯,自我训练从容不迫地走路,养成了安定身心的好方法。欣赏“邪僻事,绝勿问……”,幼儿做到不好奇去追问那些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调剂出健康的身心。
     所谓“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幼儿真是雕琢时期,其本质也跟玉一样,想要成器,就需要我们进行加工、处理,以经典来影响他人格的养成。经典以它独有的魅力感染幼儿,走入幼儿的心灵,使幼儿的情感、行为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个性特征,形成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知书达礼和重视读书等传统美德,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
     陶行知先生以其伟大的胆识,崇高的师德,激励着我们,他的改革精神、敬业精神、献身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仰。打开陶行知这座思想宝库,我们惊奇地发现,陶先生提供了很多具有现代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同时也让我领略了学会发展,还必须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的哲理。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教育笔记:偶尔的发现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