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教育评价:幼儿发展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cary 感谢 cary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还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评价对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及课程本身的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更是日渐凸显。
     根据《纲要》的精神,我们致力于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探讨,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新理念下的实践探索
     我们在认真学习《纲要》有关教育评价精神的基础上,确定了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实践的根本目的,即通过幼儿发展评价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激励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实现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同时,根据开展幼儿发展评价所获取的信息,对教育过程进行调整与完善,实现教育评价的反馈功能。
幼儿发展评价的最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幼儿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新课程本身的发展。
(一)评价取向的多元化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纲要》明确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不再把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重点取向,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基于幼儿知识技能的评价,往往由于幼儿知识技能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幼儿屡屡遭受挫折体验,影响其学习情感与心理的发展;而基于多元取向的幼儿评价,则从纵向比较出发,全面地赏识幼儿素质新的进展,使幼儿能较多感受成功与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使幼儿更容易登上发展的新台阶。
     如对于绘画活动的评价,以往教师往往只侧重于幼儿绘画技能的掌握与否。现在,教师则更加重视挖掘绘画作品本身潜在的涵义,认可、赏识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现;更加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分析、思考绘画作品反映了幼儿什么样的情绪情感、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等等;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能力表现,并期望能借此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学习特质,为寻求下一步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如下例所示: 
 
     作品试析:该图线条较为流畅,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反映出图示期幼儿的绘画特征。画面布局合理,马路上有车子在行驶,马路两边有房子和树木,太阳则位于马路和房子的上空,车头的位置也呈现出了车辆行驶的方向,这说明作者的空间概念已得以建构。画面主题明确,表现的是马路的情景,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验。而图中车辆造型、种类及车灯、车轮、车窗等细节的表现,则体现了作者细微的观察力等等……
     由上例可见,教师的评价取向重心已经发生了转移,体现了对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知识和技能不再是唯一的内容了。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发自内心地来肯定幼儿的发展,呵护幼儿的自尊心。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纲要》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纲要》运用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建立了全新的多主体教育评价体系,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对幼儿单向评价的评价体系,使整个教育评价置身于大众的视野,呈现出更为广阔、开放的新格局。在实践中,我们强调了家长的参与,努力提升家长在评价中的地位。灵活利用家长开放日、每周一次的家园联系本、调查表、成长记录袋等,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如家园联系册的建立,教师把幼儿一周或一月的表现进行评价后,通过家园联系手册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水平,促进家长采取更优化的、更艺术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幼儿也是评价主体之一。因此,我们还注意还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评和互评,并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引领幼儿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激起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如下例所示:在图一中,幼儿通过在棒棒车上粘贴贴纸,评价自己一周以来各方面的进步;在图二中,幼儿用花和星星的图案评价自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图一:                                图二:
     此外,幼儿还可以通过盖表情章,对自己今天的情绪状况进行自评;通过棒棒卡的相互盖章,统计评选出班级的“最佳进步明星”等;观赏评价自己或同伴的绘画作品及建构作品;在集体或小组讨论中参与互评等。自评和互评,有助于幼儿学习客观地认识自我,并吸取、借鉴他人之长,从而体现幼儿在评价活动中的主动性及幼儿通过评价活动提升自我的评价目的。
(三)评价情境的自然化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要“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即评价情境要自然化,要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对幼儿实施评价。对幼儿来说,生活即学习,游戏即学习,活动即学习。如果把幼儿从生活、游戏、活动中抽离出来进行评价,无疑会打断幼儿的学习过程,震荡其心理,不容易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而评价情境自然化,能避免惊吓幼儿学习心理或干扰幼儿学习过程。依托幼儿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评价,足以使幼儿更迅速地理解教师评价语言的含义,从而和教师展开有效的互动,实现评价的功能,提高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将评价渗透于一日各个环节、各个活动中。如在午睡起床环节评价幼儿自主穿衣的主动性和能力;在午餐环节评价幼儿进餐的习惯和态度;在早操环节评价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动作的连贯性和准确性等;在活动区中,更是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展露天性,在自然放松的活动情境中对幼儿展现出的多元智能进行观察、分析、记录和评价。
同时,教师还特别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良好评价氛围。例如,在评价结构区中七彩积木的拼摆情况时,教师注意用商量、探讨的口吻引导幼儿互评,即找找谁的作品搭得好、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谁还会搭出别的作品等,这就将评价置于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活动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展开相互评价,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更加积极、大胆地展露自己的所思所想,使教师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从而有利于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或引导。
(四)评价类型的多样化
     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广泛和复杂的内容,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灵活选择、运用适宜的评价方法。学前教育评价的种类很多,其中,按评价的功能划分而成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诸三者分别贯穿于课程的不同阶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是教师获取信息、调整教育策略的重要参考和主要来源之一,亦是幼儿发展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尝试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针对性地加以运用,努力发挥评价的实效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是由教育各环节目的的多重性所决定的,不同的评价方法为不同的教育目的服务。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计划或方案制订之前进行的测定性或预测性评价。其目的是了解幼儿发展的原有知识水平基础,从而为制订有效促进幼儿发展水平的教学计划或活动方案提供有用信息,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例如在折纸活动之前,教师先在美工区活动中,对幼儿原有折纸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诊断性评价,然后将幼儿按能力分成强、中、弱三组,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其自己学习看图示独立折纸;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采取逐一分解折纸步骤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尝试,着重加强练习指导;对于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则增加个别辅导的频率,并请能力强的幼儿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诊断性评价的正确运用,使得折纸活动的教育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达成。又如,每学期初,教师根据上学期末有关幼儿发展评价的结果制定新学期计划,也是诊断性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计划或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又称作“过程中的评价”。开展形成性评价有两个目的,一是在学习情境中及时鼓励幼儿,提高其学习动机水平,也借此促进其他幼儿的学习;二是在计划或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获取改进计划或方案的信息依据,从而不断调整、修改教育计划或方案,以期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在主题探究活动及活动区中我们更多运用该种评价方法。如在活动区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时,教师着重对幼儿的活动常规和学习专注性进行形成性评价,发现约有60%的幼儿活动常规不好,吵闹声很大,约45%幼儿无法专注投入地进行学习,并存在频频换区的现象。经过深入思考,究其原因是区域设置不合理,幼儿对活动区材料的各种玩法尚未完全熟悉和掌握。于是,我们采取了相应措施,除了调整活动区设置,注意动静分开、入区人数的相对控制,还特别加强了对活动区材料玩法的指导。如此循环往复,使整个评价工作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于是幼儿存在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幼儿的区域活动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活而不乱、自主投入的活动区秩序也得以建立。总之,形成性评价使得教师不断反思问题,不断调整教育策略,不断改善实践行动,使教育实践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最终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如图所示: 
     此外,还有终结性评价,即指在某项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又被称做“事后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学前教育计划或方案达到目标的程度,即最终取得的成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进行评价。如通过前测和后测的对比评价,了解幼儿节奏感的发展水平等。
(五)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为了促进幼儿发展目标的多元价值取向的实现和幼儿教育新理念的落实,教师在评价手段的选择运用上也日趋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有助于教师多方积累原始评价素材,为评价提供依据,增强评价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实践中,我们在评价手段的运用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做到与时俱进,将现场笔录、录音、录像、拍照、幼儿档案袋、家园联系册等多种评价手段有机结合。这些新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再现教育情境,使已消失的和已被幼儿部分忘记甚至基本忘记的教育情境重现于幼儿或家长面前,使评价不再是仅凭模糊记忆进行,而是有据可依。这是弥补时过境迁、而又必须开展教育评价时的被动景况的好办法。
     如在《太阳乐队》主题活动中,幼儿提出要在莲花新村小区做广告,招聘爱好音乐的人加盟太阳乐队。为了探究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借助摄像机将整个活动过程记录下来,活动之后组织幼儿观看,并讨论:谁招聘到人了?为什么他做到了?我们怎样与人交往?通过录像,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整理,教师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幼儿也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自我的评价和了解,为主题下一阶段的发展导向提供了依据。
     在评价过程中,“成长记录袋”也是我们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手段。它包括幼儿的个人简介、作品回放、创编的儿歌和故事、学习单、活动照片、阶段回顾、活动观察记录、家长回馈……多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知识技能、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反应,同时也包括了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各种需要或要求的回应情况。幼儿“成长记录袋”成为幼儿浓缩的时、空,为教师在更长尺度上把握了幼儿发展质量提供了全面而丰富的动态信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幼儿成长发展的各种资料,可以使教师掌握幼儿发展的状况,评价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创建和收集幼儿“档案”的过程中,教师也通过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到幼儿的个体特征、思维特点、所取得的成就、能力以及弱点,为教育策略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二、对实践经验的进一步思考
(一)幼儿发展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发展评价是依据幼儿教育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幼儿发展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幼儿身体、认知、品德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对课程的选取和确定也有着指引性、关键性的作用,亦是课程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而,它既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发展评价不是外加的,它既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作出的反应,又是对幼儿自身发展作出的反应,这一双重性质使它具有激励功能与反馈功能。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发展评价时,首先要重视其激励功能,要注意观察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或点滴进步,以便恰如其分地及时作出评价,增加幼儿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课程实施中总览全局,注意发现教学过程的不当之处,以便及时作出调整,促幼儿更好地成长。
(二)发展性幼儿评价是师幼互动的聚焦点
     发展性幼儿评价虽然是多元主体的评价,教师在其中仍然居主导地位。评价主体多元化是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幼儿发展程度,并取得教育的合力,丰富教育的资源;教师居评价主导地位则是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幼儿园是专业教育机构,这一性质决定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主导者;是家长参与教育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本人对幼儿的评价更是对幼儿有着极重大的影响。教师对幼儿评价的质量,实际上是师幼互动关系的重要表征。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恰到好处,则说明师幼互动关系好,教师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大;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不准确不恰当,则说明师幼互动水平一般,甚至不良,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每一位教师对此应心存重视,不可草率为之。
     而评价所产生的内省和反思的过程,正是教师对实践行为的理性思考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来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如在主题活动《纸箱城堡》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主题目标的落实进行了阶段评价,发现幼儿在科学方面发展极不平衡。通过深入反思之后,教师意识到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过分关注幼儿的兴趣而出现“被幼儿牵着鼻子走”的结果,忽视了对教育目标的全面把握,致使目标导向出现了偏差,从而影响到目标的全面落实。教师据此调整了教育策略,对自身教育行为进行一系列理性思考:主题活动中如何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把握教育目标的导向作用?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通过评价不断获得调整下一步教育策略的依据,而在一次次的调整中幼儿又不断获得发展的机会。
(三) 教师要在幼儿发展评价中获得专业成长
     《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作为教育评价的重要主体,不但其评价理念的正确与否、评价方法手段的恰当运用与否将直接影响着评价效能的发挥,而且教师的内在专业素养(即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都决定着教师能否很好地贯彻其评价理念。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会敏锐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行为,还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这都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而通过对幼儿的评价,教师也可以从中审视、发现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合幼儿,这有利于教师在反思中获得专业成长。所以,教师一方面要以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来支撑自己的教育评价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评价过程中不断锤炼与锻造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会敏锐捕捉、分析、统整来自各方的评价信息,充分研读幼儿,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择取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和策略实施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不断“充电”,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在研究进程中,教师要认真学习了解新纲要的幼儿发展目标,领悟新纲要中关于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学习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掌握有关教育评价的方法,领会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内涵,并自觉进行教育实践,学习审视、反思幼儿发展评价的实际状况,拓掘并形成幼儿发展评价的有关经验和做法,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厦门市日光幼儿园     黄芳)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申报二级教师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