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谈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儿童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pilio 感谢 pilio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目前的幼儿园角色游戏中,许多儿童处于“被动型”状态,在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显得较为消极被动。本文提出了造成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处于“被动型”状态的原因以及使幼儿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的对策。
关键词:角色游戏,被动型,主动型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相对于“有规则的游戏”的成人预构性特点,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是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体验、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会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扮演互补性角色(以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时,往往担任占被动地位的一方。如,母子中的孩子,医生的病人,理发师的顾客,老师的学生等;有的在游戏活动中被同伴任意支配,处于从属的地位;也有的幼儿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人玩或“坐冷板凳”。由此得出被动型儿童的定义,“被动型”儿童是指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利和发展权的儿童。
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被动型”儿童失去大量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亲社会行为和亲同伴行为的水平无法得到提升,他们会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严重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幼儿园角色游戏中“被动型”儿童的一般成因:
我们已经了解了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处于“被动型”状态的不良后果,应引起家长和教师的足够重视,而造成儿童在角色游戏中处于“被动型”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自身的因素
(1)年龄偏低
幼儿园角色游戏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年龄较大、社会生活经验丰富的幼儿,在游戏中会积极主动地、逼真地扮演角色,小中班幼儿较之大班幼儿知识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小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占“被动型”的比例比大班幼儿要高。
(2)健康状况欠佳
儿童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其角色游戏有一定的影响。健康的儿童都愿意玩游戏。幼儿生病、缺锌、视力、睡眠、语言发展、心理状况等对角色游戏都有影响。如口语表达能力差或口吃的儿童,在游戏交往中不能正确、清楚表达意思,容易遭到同伴的排斥;还有的幼儿扮演角色的能力差,在游戏中反应迟缓,无法跟上同伴游戏的步伐;患孤独症和自闭症的幼儿不愿与人交流、参与角色游戏,他们常常以刻板操作性方式游戏。
(3)性格内向
幼儿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性格外向的儿童一般来说在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表现得较为积极主动;而性格内向的儿童,由于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或者容易胆怯、哭泣,于是在游戏活动中常被小朋友“排斥”,经常处于“被动型”的状态中。
(4)行为不良
具有良好个性行为的幼儿往往能在角色游戏中占据主动的优势地位。反之则容易受到同伴排斥。如一个小孩子手里拿着一件玩具正玩得起劲,另一个孩子不由分说,上来就抢他的玩具,这样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抢别人玩具的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合作和分享,久而久之,谁也不愿意和他玩,最终成为“被动型”儿童。
2.游戏设置的因素
角色游戏活动安排不当也会影响幼儿的游戏活动,使一部分幼儿陷入“被动”状态。
(1)游戏内容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应让幼儿自己提出并确定游戏内容。但我们经常发现由于教师的指定和安排而人为造成“玩不到想玩的游戏”或“老师让我玩的”等现象,结果那些不喜欢某些游戏内容的幼儿就在活动中消极等待;那些游戏水平不高的幼儿就只能旁观游戏,这样造成一部分“被动型”儿童。
(2)游戏材料
年龄小的儿童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需要使用与显现实物品较接近的结构化玩具,如家具、布娃娃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表征能力的发展,儿童游戏对现实物品的依赖逐渐减少。[1]这说明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也要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适应于促进每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水平的需要。也可以说,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应体现“层次性”原则。
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投放游戏材料数量的多寡也影响儿童游戏活动。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游戏材料的数量太少会促进儿童之间发生社会性交往,但同时也会因抢游戏材料而发生攻击性行为。游戏材料数量投放太多时,儿童之间的社会性交往会减少。这说明游戏中玩具材料投放的数量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互动水平成反比。[2]因此适当数量的游戏材料既能促进分享、合作等积极的社会性交往,也会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教师缺乏组织指导技能
(1)教师主宰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无疑应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可是,从角色游戏的实际运作来看,这一点往往出现错位。在不少角色游戏活动中,“主体”成了表演的工具,“主导”成了“主宰”,教师想好主题、定好情节,幼儿只是按规定去表演,整个过程教师包办得多,幼儿难有发挥的余地。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压抑了。
(2)角色游戏偏离重点.
角色游戏的重点应是让幼儿进入“角色”去玩,幼儿一听说要做角色游戏便极为兴奋,早已迫不及待,但实际工作中教师则往往要讲上一通,介绍玩法规则,让“讲”占去了相当一部分时间。角色游戏本身就是幼儿凭生活经验去扮演角色的,教师在游戏前应尽量少讲,“讲”的时间多了,“动”的时间就少了;规则多了,幼儿自由发挥的余地就少了,客观上限制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3)教师经常中断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和过程都是幼儿自己感兴趣的、自己确定的。然而,我们时常看到教师中断幼儿的角色游戏,要么是对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指导,要么是因为游戏时间不足而中断游戏,使幼儿角色游戏的兴趣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4)教师放任游戏.
有的教师认为,幼儿的角色游戏就是幼儿的自由活动,幼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伤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就可以了。他们只是为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游戏材料,根本不关心幼儿角色游戏进行的情况,不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三、角色游戏中“被动型”儿童向“主动型”儿童转变的迫切性
角色游戏中“被动型”儿童向“主动型”儿童转变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儿童按自己意愿玩角色游戏,对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这种能力的获得对以后成长至关重要。
  1.有利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从参加现成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参与游戏,再到主动性组织参与游戏,表明他们的独立性在逐步增强。还有,幼儿从能明确自己担任的角色,到能主动担任角色,再到能把主要角色扮演得很好,也说明他们的独立性在不断加强。
  2.有利于幼儿合作性的发挥.
角色游戏最能反映幼儿的合作意识,没有合作,就不能开展角色游戏。为了保持角色之间的协调一致,幼儿必须主动自觉地保持角色之间的协调一致。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开始对自己的个性特征有所了解,明白了自己的行为哪些做得不好。别人会有什么反应,逐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从而摆脱了自我中心性。
  3.有利于儿童社会化教育.
儿童进行角色游戏有快乐的情绪,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儿童亲近起来,游戏提供儿童互相交往的机会,培养儿童团结友爱,习惯集体生活。同时,在角色游戏中,儿童为有趣的游戏所吸引,为了把游戏玩好,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遵守游戏的规则,按角色要求行动,也就是根据社会行为准则行动。另外,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好动的幼儿在担任“交通警察”"售票员“中,培养了他们的自制力。
四、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儿童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的对策
  (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幼儿的知识经验主要来自幼儿园生活、家庭环境和文艺作品,因此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同时也受年龄、社会、地域和时代的制约,又带有很大的特殊性。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强化、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从而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让幼儿熟悉家园生活,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积累知识经验,从儿童文艺作品、影视绘画等作品中吸取知识和间接经验。这样产生的游戏主题会广而新,情节发展会逼真而有童趣,角色意识会更明确。
  (二)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权利,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主体,对于这一点,教师必须十分明确,才能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调动幼儿的主动性,按“六个自由”的原则指导游戏的开展。“六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游戏伙伴的自由、尊重幼儿讲评自己游戏的自由。[3]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的这六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幼儿自己的游戏。
  (三)充足的物质准备.
角色游戏离不开玩具或材料,在角色游戏中,仅使用成品玩具,以及利用废旧物自制的玩具是不够的。因为,随着不断丰富的游戏内容,游戏对玩具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要启发幼儿,设法使现有玩具一物多用。再则,角色游戏实质上也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也需要幼儿借助想象一物代物。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经验范围和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在投放材料前,教师要考虑到材料的数量和类型与幼儿的身心特点的符合性,既易于幼儿收放,又易于游戏的发展。投放后,要注意幼儿对材料的反应。也可以与幼儿商议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引导幼儿选择所需要的材料,使幼儿能独特、灵活地使用材料进行游戏。在游戏的物质准备这一环节中,保证材料能够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四)通过观察,进行间接指导。
游戏开始时,教师应该学会观察幼儿想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对幼儿进行间接指导。间接指导是指以幼儿自主活动为前提,早幼儿内心出现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启发。间接指导游戏要求教师置身于幼儿的游戏环境,但并非是自始至终与幼儿一起游戏,而是在幼儿周围仔细观察,当幼儿需要和教师认为必要时发出暗示和指导。
  (五)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局限,使他们在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从自身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让儿童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彻底摆脱自我中心,走近他人,走向社会。
  (六)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幼儿的主体性只有在“自我”得以充分尊重的条件下才有可能的到发展。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尽可能使幼儿感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是受重视的。教师则努力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摩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寻找美意个孩子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七)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在认识到幼儿的性格是影响其角色游戏活动中处于“被动型”状态的首要因素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逐步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教师应以拳拳的爱心鼓励和帮助他们,帮他们找能干的幼儿做游戏的搭档,使能力强的幼儿在同伴的赞扬中激发潜能,能力弱的幼儿在同伴的成功中增强自信。
  (八)同步家园共育法
通过填写“家园同步游戏交流册”的形式,使教师了解每个幼儿最近的生活经验、兴趣点等,从而帮助幼儿生成宾后开展符合他们实际的、深受他们喜欢的游戏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内容和自己孩子在园的游戏状况等,以便及时帮助自己的孩子丰富经验,适应集体活动的需要,以主角的姿态参与到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去。
总之,教师应该全方面地掌握各种幼儿知识,根据游戏的具体情况不断地解决新问题,不断地改进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充分体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注释: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江苏教育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4)第3版.214
  2.华爱华.论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J].幼儿教育.1991.(7):23-24
参考文献:
  1.浙江杭州.沈红娜.角色游戏中幼儿的自由
  2.黄朝箐.关于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1,4
  3.赵丽君.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幼儿教育.2004,3
  4.刘瑛.儿童社会化中的角色游戏.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9
  5.柳慧英.浅谈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文化教育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托班健康活动:牙齿白花花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