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对提高自制玩教具使用效益的几点思考/幼儿园区域游戏论文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san 感谢 susan 上传 0人参与

     作为北京市西城区学前教育的一名教研员,这次有机会参与国培计划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聆听了诸多一线专家的报告,参观了上海市几所高质量的幼儿园,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同行进行了交流,这些都让我收获颇丰。在众多的学习内容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关于“幼儿园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反思”的报告,它引起了我对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和与之相关的环境评价等若干问题的思考。 

    1.自制玩教具的本来意义 
    自制玩教具,从我们一开始提出它时,应该是有对它基本价值的认可的。从其本来意义上说,自制玩教具富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因为目前仍有不少幼儿园,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幼儿园,玩具的种类和数量不足;二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由于并不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任何玩教具都可以从市场里找到,所以教师根据本园、本班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制玩教具,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上商业玩具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幼儿创造更适宜的游戏和学习条件,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基于这两点,我认为自制玩教具在活动区活动中确实起到了对于成品玩具的补充和丰富的作用。 

    2.自制玩教具在幼儿园实践中的投放、使用及影响分析 
    投放——玩具成“看具”,是追求好看还是好玩? 
    正如华教授分析的,在很多幼儿园,每学期都会有大量的自制玩教具投放到活动区角中,尤其是以益智区中投放得最多。这些自制玩教具是怎样被投放到活动区的?据我了解,在每学期开学前的一两周内,老师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制作游戏材料和布置班级环境。一般而言,幼儿园会要求每个班级每学期要新投放2~3件不等的自制玩教具。而老师们习惯性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找一些现成的自制玩教具参考书,从中选择照着做;还有一种是搜罗一下上个年龄班留下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可用的,拿过来模仿着做一个。这两种做法,无论哪一种,更多的都是为完成任务。老师们一旦把这些玩教具投放进区角之后,就会认为完成任务了,至于班上的孩子们喜欢玩哪些,不喜欢玩哪些,怎么玩的,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很多老师就不怎么去关注了。于是,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误区——材料投放了,孩子就发展了。试问一下,如果老师投放的游戏材料或自制玩教具,孩子根本不喜欢、不去拿,或者出于新鲜玩两下,没两天就觉得没意思不玩了,这能说孩子就有发展了吗?这样下去,老师们辛辛苦苦制作的玩教具不就成了被冷落的“看具”了吗?由此,我们可以从成人和孩子在审视玩具方面的不同关注点去思考:成人比较关注玩具的外在形式,即好不好看,而孩子则更关注玩具的内在吸引力,即好不好玩。是追求好看还是追求好玩?这是需要我们澄清的认识。 

    使用——玩具成“学具”,是只关注操作性还是同时关注趣味性? 
    物化目标是教师们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于是,将多个目标尽可能地物化在一个游戏材料中,便成为老师们挖空心思去解决的问题。像练习一一对应的“开锁”材料、练习小肌肉动作的夹豆、练习数学运算的题卡等等自制玩教具,都属于物化了教育目标的学具,也可以称之为“高结构性游戏材料”,即包含显性的教学目标,指向幼儿的特定性探索的游戏材料。这类玩教具的特点是操作性较强,趣味性较弱,玩玩具的目的就是完成目标所指向的任务,真正激发幼儿去探索和思考的空间较小。幼儿操作这类玩教具的表现常常是,当他们刚刚接触时出于新鲜会玩得比较带劲,而当他们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玩法后,便会觉得没有什么挑战性而丧失兴趣。长此以往,我们便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幼儿好像也是在操作,但是动作非常娴熟,没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于是从头到尾摆弄一遍就换了别的玩具。这其实是孩子传达给我们的一个信号:这些玩具太简单了,玩起来没有什么意思。试想,如果活动区中大量充斥着这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幼儿的活动是否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他们如何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获得发展?因此,是只关注操作性,还是让玩具兼具趣味性和操作性?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又一个问题。 

    影响——制作玩教具成负担,是只考虑减负还是同时考虑提效? 
    当教师们把上述的“看具”或“学具”投放到活动区时,会导致什么样的影响呢?从幼儿的角度来说,他们表现出的更多是简单摆弄或机械操作;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制作玩教具是老师们为完成任务而做的,应付心理不可避免,所有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费了半天劲,到头来做的都是无用功,自制玩教具便成了一项无奈的负担。再加上自制玩教具的材料耐用性差,使用寿命短,这会导致玩教具的利用率低下。此外,从幼儿园领导的角度考虑,这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上级来考核时自制玩教具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而且要达到规定的种类和数量要求才算合格。如果单纯从减轻教师负担出发,可能会有人发问:这种事倍功半的事情是不是非做不可?但是,如果从促进幼儿发展出发,恐怕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怎样保证这些自制玩教具在设计和制作阶段就能够贴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怎样能够在孩子的使用过程中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3.提高自制玩教具的使用效益,从发挥环境评价的导向作用开始 
    通过对自制玩教具的投放、使用和影响的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除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存在不足之外,对自制玩教具的评价导向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现有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有关玩教具的指标项目中有这样的要求:玩教具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并有丰富的自制玩教具和物质材料。这一指标主要指向的是自制玩教具的有与无,及数量的多与少,也就是说它只做了“量”上的要求,而没有提及孩子们对这些玩教具的反应,玩没玩以及玩得怎么样,没有从自制玩教具“质”的角度上去评价它们的使用效益问题。当我们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实践中自制玩教具的情况时,重量轻质的问题就会反作用于教师,导致其将日常工作中的关注点放在应付、模仿、照抄照搬,只为完成任务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要提高自制玩教具的使用效益,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在其评价考核标准中提出基本量(包括种类和数量)的要求的同时,更应该从质的角度去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将幼儿园管理者和广大教师们的关注点转向研究幼儿的兴趣需要、研究游戏材料的探索空间,进而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幼儿在使用这些游戏材料时是如何玩的、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的、从中获得了怎样的游戏体验和经验等等。 

  4.对提高自制玩教具使用效益的建议 
    (1)适度降低自制玩教具的结构性(包括物化的目标及玩法),多选择诸如箱子、盒子、管子之类的低结构性材料,或沙、水、泥、面粉等非结构性材料,多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多样性探索。 
    (2)加强投放之前对已有玩具与游戏材料的研究与培训,改变个人单打独斗地制作玩教具的传统方式,以研修一体的方式完成自制玩教具的准备过程。 
    (3)加强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使用自制玩教具情况的关注,将教师的关注点由单纯关注材料的投放转向投放后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评价和对游戏材料的调整上来,进而再在了解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去改造和创造。 
    (4)建立本园的玩具材料资源库,建立学期末回收、整理玩教具制度,同时制作玩教具电子档案,包括玩教具的适用年龄、玩法、制作材料和步骤、幼儿常见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信息,以帮助教师在需要时及时调出来使用。(文/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左晓静)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废旧物手工制作:娃娃家的拖把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