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情感教学与幼儿的自主学习
以新的知识观来诠释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重大突破;新《纲要》并没有开列出一个幼儿“应该学”或教师“应该教”的知识技能的菜单,而是通过对教师提出“激发孩子学习的需要、兴趣”的要求,将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教师与儿童的活动、儿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新的知识观强调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
要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就必须激发幼儿积极的学习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非认知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对认知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前苏联现代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在谈到情感对学习的作用时说:“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虽然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也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可见,“情知交融”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认知活动受情绪影响大,教师更应注重情感教学,即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实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幼儿园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现简述如下:
首先,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素材的选择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考虑知识、探究能力与情感态度的综合培养,应尽可能从幼儿的生活实际人手,挖掘幼儿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促使幼儿探究问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粉隋,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就在身边,是鲜活的、可经历的。教师运用的语言要优美、充满激情和启发性,图片等素材要充满情趣,使幼儿感到学习轻松愉快,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应将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去探究。如,在《奇妙的叶子》探究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将活动地点由教室搬到户外,让幼儿与树木直接接触。幼儿用眼去观察,用手去抚摸,并不断地猜想、向老师发问。伴随着师生间情感的互动,幼儿饶有兴致地完成了探究学习,并萌发了热爱周围环境中一草一木的美好情感。教师还可以尝试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以增强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最后,要对幼儿的学习进行及时、公正的评价。评价能对被评价者的认识和情感产生助推器式的强化作用。及时评价,是指随时随地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以满足幼儿即时的情感需要;公正评价,是指教师一味地滥用赞美之词,所发现的每个幼儿的每一点进步或存在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本文的最后,笔者拟通过对两种教学行为的分析,进一步凸显情感教学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行为一:
老师从市场买回了一只鸽子,这只鸽子浑身羽毛雪白,非常漂亮。孩子们爱不释手,每天到了幼儿园,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鸽子,并围绕鸽子提了很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老师一一给予解答,并让孩子翻书或上网去查找相关资料。
行为二:
……老师看孩子们这么喜爱鸽子就让孩子们轮流把鸽子
带回家,要求孩子观察鸽子,并把看到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行为一所体现的是,老师总觉得“如果不给孩子点什么,这个活动就白进行了。”因为能说出来的才是知识,结果比过程重要。同时,老师过分看重理性认识的价值,忽视“体验”的作用。然而,冷冰冰的关于动物及动物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并不一定能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同时,从教育的目的出发,我们要培养的也不是获得答案就满足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敢于否定原有相对真理的新一代。
情景二中的老师认为知识是动态性的、过程性的,是在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所以她让孩子们轮流把鸽子带回家喂养,帮助孩子维持兴趣,让孩子有机会探索目前自己好奇的事物,从而将幼儿的学习活动置于有意义的社会情境中,并促进他们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形成新知识。这种从实际中获得的经验,同时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孩子在这种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科学观测、记录的方法;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走向“情感教学”最关键的是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再是向幼儿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设计有趣的、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引导幼儿对周围事物进行探究,通过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形成概念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何茜)
手工材料
关键词:情感教学
- 情感教学在幼儿园艺术课堂中的运用 2012/03/16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