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从教师“教”绘本到幼儿“读”绘本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udan 感谢 mudan 上传 0人参与

    “十一五”’期间,语言教研组一直在研究故事教学、诗歌教学兔我们主要围绕教师如何通过分析教材、设计提问,支持孩子的学习。本学期北海杯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语言组研究的主题是“在阅读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初期,我们试图将以往自认为“成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迁移到幼儿的绘本阅读当中,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每每孩子拿到图画书,想都不想就拿来请老师读给他听,无论我们怎样引导,孩子就是喜欢先听我们讲。为什么孩子会有这种表现?大班老师在研讨的过程中认识到:我们前期研究的经验不足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教师预设的提问和指导策略反而限制了幼儿的自主发展。究其原因,我们更多的关注在教材教法上,研究“教”的方法和策略越深入,我们就越忽视幼儿“主动学”的特点和规律。致使我们的研究陷入了瓶颈,残酷的现实让我们开始对前期的研究产生了疑问:以往的研究错了吗?教研组的老师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教材教法的研究很有必要,但我们的研究最终是要服务于幼儿的主动发展的。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共同经历了从关注教师“教”绘本到关注幼儿“读”绘本的观念转变、从观念转变到行为转变的不断尝试的研究过程。一、转变观念找方法
从关注教师“教”绘本到关注幼儿“读”绘本
    我选择的是《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这本图画书,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时候,为了实现预设的目标,开始‘我是这样做的‘,例如看某幅图时,当孩子能自己说出“熊,棕色的熊,大熊……”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孩子们一下就看到我想让他们观察的了,接下来孩子们又说:  你看,熊还有蓝蓝的眼睛呢!’’我心里更乐了,太好了,这就能引.出书上的话——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当我正想这么问,孩子却开始兴奋地说:  “它尖尖的爪子怎么这么多呀,1 2 3一  ”一听这,我吓了一跳,这是要跑题啊,怎么数上数儿了?我赶紧往回拽’:  “咦,咱们快看看这只棕色的熊在看什么吧?”于是孩子随着我翻页了。到了下一页,马上有孩子喊: “大鸟!它身上着火了,哈哈……’’我又赶紧说:  “哦,那‘咱们来找找它的眼睛吧?”就这样,每-页都是我.轻带着孩子找“眼睛’’。结果书很顺利地看完了,我当时也小有成就感,我预设的目标完成了呀.。+可当我兴奋之余去问孩子们谁想再看一遍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很肯定:  “不想再看了.”他们为什么就不想着了呢?
    在我们组的研讨过程中,面对我的问题,老师们一致认为是“教”的色彩太浓了,可是怎么能不浓呢?工作了一年的老师这样告诉我,,我的问题她遇到过r我留给孩子的空间太少了,孩子才应该是阅读的主人。  ,    留给孩子’的空间,少?那怎么才算给孩子留够了空间呢?我不知道这个度该怎么把握。既然我做那么多不对,那我就什么都不说了,一点也不打扰孩子‘自己阅读,孩子又会怎么样,呢?就这样我有了第二次尝,试,当孩子选择了《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这本书时,我完全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就去看。
    第一遍
    妮妮将书翻‘到第1页:  “熊,bear 。&qu。t;翻到第2页:  ’鸟。&qu。t;翻到第3页。。。。。
    第五遍
    打开书前,妮妮说:  ‘“这本新书可真好看,我想想,.我前面找到了小熊和小鸟。’’说话时,还没翻到第1页。接下来翻看速度平均稳定,_页一页翻看,并说:  “还有,小鸭子,还有马,还有青蛙,还有小猫,狗,还有小羊……”一直到完。这次又有小朋友问她:  “你可以给我看一下玛?”她随即说:  “给,看吧。&qu。t;并递去书。
    孩子就这样自己津津有味地看了五遍,这个事实冲击着我。之前为了和孩子们一起看书,我是那么精心地准备,换来的却全是:  “老师,我能走了吗?’’而这次,只是随手放一本书在那里。看来老师不“教’’,孩子是真的能自己读的,还能一遍一遍地反复读。
    (王玮裤  20 1 0年9月工作,担任助理教师2个月  指导:褚潇  科学领域首席教师)
    其实像王老师这样“牵着孩子走”的行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老师们习惯了关注活动目标的落实,反思中经常说,目标达成了,却很少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和需求。因此,我们抓住这一典型问题,从分析幼儿在阅读中的表现入手,反推教师教育策略是否可行。起初,老师们不敢放手,当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做的时候,孩子的表现教育了我们,让我们认识到: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阅读的特点与规律,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与能力,从而让幼儿做阅读的主人。我们的观念发生了质的转变:从强调  “教”绘本,转变到关注幼儿的自己阅读。

二、落实行动提认识
    为什么幼儿的自主体验变成了“统一”认识?
    我在参与前期的教研交流中,认识到孩子可以自主阅读,并能结合自身兴趣和想法去阅读。那么孩子在自己阅读中到底能阅读到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在教研组老师的建议下,我请孩子们自己阅读了绘本《小猪变形记》。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本书,而且特别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说出自己看到和想到的一切,看来孩子们看书后很有想法。.基于对孩子们原有阅读经验的了解,我决定进行一次集体分享和阅读活动,给孩子一个交流和表达的空间。
    活动刚开始,孩子们都热烈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特别关注画面的细节:  “我发现小猪卷卷的尾巴上有小刷子”    大象头上还有小鸟”    “油漆的颜色是黑白条的”……有的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当读到小猪在泥巴里玩耍很快乐时,孩子们说:  “我的爸爸带我去动物园喂长颈鹿。&qu。t;  我去迪斯尼乐园的时候大象喷了我一身的水,我觉得特有趣。&qu。t;有的孩子说:  “我觉得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小猪失败了的故事。    “我觉得是小猪不高兴的故事。
    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表达是多元的,孩子们阅读后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作为老师,我很兴奋,孩子们这么棒,我一定要结合目标,给孩子进行相应的提升。于是,我和孩子们又一起阅读了《小猪变形记》希望孩子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我问孩子们:  “故事讲完了,你想到了什么?”有孩子说:  _小猪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跳到树上去了,我都想和小猪一样跳到树上去了。’  “那你觉得小猪当时高兴吗?”  _高兴。    “哦,看来小猪做自己很快乐!”有孩子说:  ‘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带我去动物园喂长颈鹿,爸爸抱着我。    “那你当时高兴吗?你也觉得做自己很快乐,是吗?”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几乎全都能用和故事相切合的语言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理解绘本作者所传达的思想一  做自己最快乐!我想,活动目标基本达成,这次活动真的很顺利!
    后来,在语言组的研究中,老师们共同分析我的教学实录,  向我提出这样的质疑:  “为什么刚开始孩子们的表达是多元的,最后却都说‘做自己很快乐’呢?我们想让孩子读自己的书,最后却还是落在了读老师理解的书上。    我困惑了:  ’书里的导读就是这么说,我应该教给孩子,不然孩子读这本书学到什么了?”激烈的讨论中,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那些鲜活的想法怎么忽然没了?  我陷入了沉思。在和老师们的对话和研讨中,我渐渐明白了,我通过提问把孩子的思路全都引导到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做自己很快乐”上,当然这个中心思想是我认为的。潜意识里我目标意识太强了,总想教给孩子些东西,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多元表达的机会和主动学习的权利。
    (庄玮  2008年9月工作,任助理教师两年  指导:袁忠英保教主任)
    通过对庄老师活动的分析,我们欣喜地发现,老师不仅在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而且在教学形式上有所改进,开始放手让幼儿大胆表达,关注到了幼儿的“学’’,能够有目的地尝试基于幼儿需求的阅读活动。但是,为什么幼儿在活动后会有“统一’’的认识呢?归根结底,还是以前我们的研究过于强调“教’’法,强化了老师  “教”的意识,导致了老师们观念的转变无法落实到教育行为上,从观念向行为的过渡存在着“裂缝”,  看似转变了观念,开始放手了,实则  “放手’’的背后还是教师的“教’’在控制。在和老师们共同反思的过程中,大家道出了不敢放手的真实想法:离开了我们的“教’’,孩子能学到什么?
    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惑,帮助老师们从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还孩子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们收集日常活动中孩子们自己阅读时的表现,并进行梳理,有了如下发现。
    从阅读兴趣来看,孩子们对书感兴趣,能够模仿成人的样子假装看书;喜欢和成人一起读图画书;喜欢分享阅读,能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快乐。从看书方法来看,能够以基本正确的方式拿着书阅读;知道翻阅图书的一般规则,能够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阅;能通过前后翻页,发现故事线索。从对书的结构认识来看,可以通过封面区分不同的图书;知道分辨书的封面和封底;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从阅读方式来看,能够指认书本上的物体,把每一页画面看作是静止的;跳着翻页,翻到哪一页就说出事物的名称或属性;要求成人反复讲述同一本书,直至记得全部的情节和用语,不允许成人改变熟悉的故事书中的语言表述;尝试把每一页的事物联系起来,阅读图画书时注意把握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能够依据故事的插图或者是部分情节来预期故事发展或者结局;认识一些字,有时候会请他人帮助指认一些字,大班孩子表现比较明显。从阅读表达来看,能够口头述说图画书故事内容,但往往会脱离原书的故事情节;注意到画面动作变化,并用手指着画面述说正在发生的事;说故事时,情节基本上与书本内容相符;通过提问、回答问题以及评论故事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图画书的理解;根据不同的表达内容及情境,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进行恰当的转换;能复述、扮演或表演完整的或是部分的故事情节;尝试为一定的目的制作图画书。
    孩子们的表现有力地冲击着我们。我们认识到,只有放手让孩子去读自己的故事,才能够欣赏到不同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研究使我们从教育活动的指挥者变成了观察者、倾听者。我们收集到的这些孩子的表现,会在今后的阅读活动中不断验证,力求通过梳理提升,最终呈现出一些关于孩子阅读的规律,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孩子的特点及需求,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理性支持。

三、观念行为再统一
    幼儿“自主”了,教师能做什么?
    在庄老师的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孩子阅读之后的想法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看到孩子的这些表现后,我们教师要做些什么呢?要怎样做才能支持孩子表达自己多元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一味地拽着孩子沿着教学目标走,围绕所谓的中心思想开展活动?通过研讨,我们认为是不是可以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借助同伴资源,、在合作化的共同学习中解决遇到的问题。有了认识,我就尝试着去搭建了一个这样的平台。下面以《菲菲生气了》为例,与大家分享我的做法和感受。
    首先,在活动中,我用“孩子们,你们看完这本书有些什么想法,我们一起来聊聊吧”这样一个开放性的提问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自主表达的空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我的提问.“牵着孩子走”  而是退到了孩子们背后,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讨论。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收获了许多“惊喜”。
    淘淘:    老师,我发现这一页为什么菲菲的动作是这样的(握住拳头),可是她的影子就是这样的(打出拳头)呢?”他一边说还一边站起来,学着菲菲和红色影子的动作,然后看,着大家。说完,淘淘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和旁边小朋友小声议论:“怎么回事啊?”一脸的愉悦。而此时,其他孩子似乎也对这个问题有了兴趣,他们有的赶快翻书,有的看着淘淘。
    师:  “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页。  我一边翻书一边想:要不要应答,怎么应答?但是,当我还没来得及回应的时候,瑶瑶就接过了话题。
    瑶瑶:.“我来帮你解决,可能是她想用自己的影子来吓唬别人,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自己要原谅姐姐。
    聪聪:  “我觉得她是因为先画了一个自己的影子,然后再写上一些英文,她是想把恐惧镇住。  聪聪边指着这一页画面边描述着。
    师:  “她想把恐惧给镇住?谁的恐’惧?’’
    听到我追问,聪聪反应了一下,然后把书快速翻到第一页菲菲和姐姐发生矛盾的情景,边翻书边小声说:“你看她前面……”  (没有说出来)
    师:  “哦,我明白了,是说菲菲和姐姐发生矛盾,她生气了,她就想这样(举起拳头),是说她想这样把姐姐镇住吗?是这个意思吗?”我试着猜测聪聪内心的想法。 (文/北京市北海幼儿园  王  鑫  李海霞  杨  颖)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儿童婚礼日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