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绘本活动
绘本书生动的画面、简单有趣的语言,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也深深地吸引了教师。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能给人一种温润的感动、一种意味深长的暗示,将人带入一个非常自由的想象的空间。可是,在幼教实践中,面对大面积的图画、寥寥无几的文字,如何领着孩子阅读却成为教师最大的困扰。幼儿所处的时期有很多空白,他们有很多对世界的好奇,需要用阅读来充实。对于他们,这个时期的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本身,更是通过阅读来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感知生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因此,教师要做好孩子阅读的领路人,让阅读伴随他们心灵的成长。
一、现状
状况一:
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绘本中,图画与文字同等重要。不少幼儿爱读绘本,但往往走马观花,一翻而过,没有细细咀嚼与品味,忽略了绘本中本该关注的细节部分,浮于表面。如果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前没有认真做好功课,只是按照看一般书籍的方法,翻阅读字,阅读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状况二:
看图说话式的阅读。教师让幼儿阅读时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讲。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教师在讲故事,或者说是传统意义的看图说话。
状况三:
深度挖掘式的阅读。成人与孩子看同一本绘本,思考角度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理解也有深浅之别。由于对幼儿的不信任,不是不信任幼儿不去看绘本,而是不信任幼儿会看到教师期望的深度,绘本活动时教师讲得过多、过急。例如,画者通过细致的描绘传达了精致感情,大量运用暖色调构成温馨感人的画面,而幼儿往往只注重表象,却对更深一层的情感置若罔闻,这种差距是教师无法忍受的,所以教师就自己讲,在讲的过程中不断提问以促使幼儿理解到他们需要理解到的高度,认为这样才算达到了阅读绘本的目的。
二、对策
1.教师心态放轻松,用文学眼光读绘本。绘本活动时,教师的心态一定要放松,用纯粹的文学眼光来读文学作品,引导幼儿体会人物丰富的内涵,不用怀疑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要带着功利的心理,不必强求幼儿能讲述完整的故事内容;在引导对绘本中词语的运用时,一定要做到引导自然,要紧密结合所阅读绘本的内容;不必强调深奥的道理,可以随机渗透,因为绘本不单单只是一个道理,隐含在里面的教育意义很多。况且,即使是同一个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同一绘本,感受体验收获也会不同。需要思考的是:是否需要幼儿第一次接触某一绘本时就达到理解的极致?显然不能。要记住,孩子是看绘本的天才,绘本可以用点滴时间读完,但需要用一生来回味与咀嚼。
2.重要信息不要丢,封面封底都是宝。几乎所有的阅读都是从封面开始的。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更为重要,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幼儿看封面时,先入为主,肯定被图画先吸引,遵循这个规律就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图,用有趣、设有悬念的提问吸引他们。然后,还要特别注意一下书的作者、出版社等,看似不值一提的小问题,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来说既直观又重要,在今后的独立阅读中,他就可以依据作者、出版社,自己去寻找他所喜欢的书。
如,大班绘本阅读《爱心树》:
师:(出示书的封面)请你仔细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了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幼2:我看到了这棵苹果树下有一个小男孩,伸出双手去接从树上落下的苹果。
幼3:我看到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上写着英文,还写着“爱心树”三个字。
师:你们知道这几个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吗?
幼:我猜中文是“爱心树”的意思吧。
师:没错,其实“爱心树”这三个字就是这个故事的——
幼:(齐说)题目。
师:(简单介绍作者生平)谢尔希尔弗斯坦,美国人,一位举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不仅是知名的儿童诗人及图画书作家,更是伟大的漫画家和歌手。《爱心树》在2001年被美国《出版者周刊》评为最畅销童书,入选美国教育协会教师和孩子推荐的100本书。
师:小朋友,你们能看着封面来猜猜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吗?
幼1:我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这棵爱心树和这个小男孩的事吧。
幼2:我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这棵爱心树爱上了这个小男孩,就掉下一个苹果给他吃。
幼3:我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小男孩爱上了这棵爱心树,每天都来跟这棵爱心树玩的事吧。
师:你们猜的跟这个故事一样吗?想知道吗?
幼:(齐说)想。
师:那就让我们赶快打开书,一起去瞧瞧吧!
再如绘本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教师先出示封面: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幼1:她的毛很漂亮,特别是她的尾巴。
幼2:肥肥的,胖胖的。
幼3:她的鸡冠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一样。
师:看看这母鸡的眼神,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幼1:应该是刚下了个蛋吧!很得意的样子。
幼2:她把头抬得高高的,眼睛都不看别人一下。
师:是啊,她的眼睛斜斜的,好像什么都不在她眼里一样。
师:你们看,母鸡后面还跟着一只——
幼:狐狸!
师:你们猜,母鸡罗丝去散步会出现什么惊险的事?
幼:她一定会被狐狸给吃了的。
3.关注画面的细节,读出绘本的厚度。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绘本中的语言是简洁的,还时常有特征性的语言反复出现。语言的反复出现容易造成情节的单调,因此要求形式的多样。图画是绘本的生命,在教学时既做到读文,更应重视读图,特别邀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的细节之处。因为,要把绘本“讲”出来,所以读绘本就变成了一件不简单的事了。这需要教师拿到绘本后,要做功课,就是把绘本上的图画改编成生动的故事。绘本的解读过程体现了教师的再创造能力,要做到对故事中心的把握,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符合或者接近原著,需要教师很强的文学素养,还考验着教师讲故事的技巧。所以,读绘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爱心树》:
师: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师:(出示第二面)请小朋友们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吗?
幼:不能,只看到一只小脚丫。
师:看着这只小脚丫,猜猜他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儿呢?
幼1:他是一个顽皮的男孩儿。
幼2:他是个贪玩的男孩,每天都来跟大树玩。
师:(出示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他每天会跑到树下,干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们大胆猜猜。
幼1:夏天的话,他会来树下乘凉,也会跟树玩捉迷藏的游戏。
幼2:到了秋天,苹果成熟的时候,他会爬上树摘苹果吃。
幼3:他会爬到树上,坐在树枝上荡秋千。
幼4:累的时候,他会躺在树下休息。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故事吧。
教师用轻松、愉快,富有童趣的声音,与幼儿一起读大树给孩子带来快乐的部分。随着故事的发展,教师读绘本的音调也有了变化,淡淡的伤感成为绘本的主旋律。
4.尊重幼儿的感受,鼓励大胆的思考。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页面在孩子眼前一亮,而且每页结束时基本都不会告知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每页之间都是由未知联系在一起的,像一个个连接的环扣。这些环扣是发展孩子想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起孩子兴奋点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看书时,每翻看一页,可以故意制造悬念,让幼儿猜猜后面的故事。幼儿凭着自己对前文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及生活体验、想象能力等,做出各种猜想推测,一直兴趣盎然,对后面的故事情节充满期待。
其实,画面的内容浅显易懂,孩子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在这个环节应尽量给每个孩子一次机会。回答提问当中不乏有非常出色的幼儿,他们善于口头表达,思路清楚,可以把单独展示的机会交给他们。对于一些思路不太清楚或表达能力弱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开小会,自由说一说,给他以练的机会。在连接每页的环扣上,孩子尽情想象,他们带着表情、戏剧性夸张的声音,描述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把幼儿的想像再加工,补充他们说话内容的不足、表现的不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揭示谜底的那一刻,是幼儿最兴奋的时侯,他们的猜测或许正确,或者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
如《母鸡罗丝去散步》:
师:小朋友,准备好了么?我们要跟着罗丝一块散步去啦。(第一页:将画面聚焦到狐狸躲在罗丝的房子底下的画面)。
师:你们看,狐狸怎么藏到罗丝房子底下了。
幼1:狐狸想找机会吃掉罗丝。
幼2:他可能在房子底下躲了很长时间了。怕被罗丝发现。
师:为什么?
幼3:他想趁罗丝不注意的时候,一口把罗丝咬住,这样罗丝就没机会逃跑了。
师:是啊,你们看狐狸的眼睛,看到什么了?
幼:他一直盯着罗丝。
师:看来罗丝的情况很不妙啊!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第二、三页:“她走过院子”:
师:狐狸现在离罗丝很近了,看样子罗丝是一点也没发现。狐狸们,这时候,你该怎么做了?
幼:扑上去咬住她。
师:好,狐狸们,扑上去吧。
学生在下面做扑的动作。出示第三页:
幼:(大笑)。
师:吃到了么?
幼:没有,撞上耙子了。
师:呵呵,没吃上鸡肉却被倒打一耙。哎?这耙子撞上狐狸脑袋的时候不是有声音吗?如果你是罗丝,听到后边有声音会怎样?
幼1:会吓一跳。
幼2:转头来看看,“啊!是狐狸!”然后赶紧逃跑。
师:那我们来看看罗丝是怎样做的?
转到罗丝的画面,
幼:罗丝什么也没管,仍旧往前走。
师:这是为什么?
幼1:我知道。罗丝很聪明,她早就知道狐狸跟在后面,她是故意不看后面的。
幼2:可能昨天晚上狐狸躲在她房底下的时候,她就知道了。
师:那为什么罗丝不逃跑呢?
幼1:罗丝已经设好机关在等狐狸了。
幼2:罗丝对村子很了解,所以她知道哪里有机关。
5.运用移情换位法,注重情感的体验。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幼儿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使课堂焕发出幼儿生命的活力。
如《爱心树》活动中,当教师问道:“这棵大树在帮助小男孩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可是树中却没有提到小男孩的感受,你觉得小男孩会怎么想?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又会怎么做?”前两位幼儿都说小男孩会感谢大树,第三个幼儿却认为小男孩会说自己很自私。这不就是这个故事要告诉幼儿的一个道理吗?让他们懂得在索取的同时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学会知足。抓住这个机会,教师追问:“小男孩自私在哪儿呢?能详细说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幼儿说:“当男孩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天天跟大树玩,而当他长大了,每次来看大树,都向大树要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幼儿说:“我也觉得这个小男孩很贪心,想要得到自己好玩的东西,就摘光了大树的苹果,想要房子,就砍光大树的树枝,想要船,就砍断大树的树干,只留下树墩。到最后,再也不能从大树身上得到东西了。”甚至有的幼儿说:“从这里我知道我们不能像这个小男孩那么自私、贪心,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感谢别人,也要去帮助别人。”这样就很自然地领悟主题思想,让幼儿从中明白了在索取的同时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学会知足,不能贪得无厌。
6.用幼儿自己的方法展示作品,提升情感。让幼儿自己作画来续写故事、创编故事,然后全班装订成一本。
如引导幼儿思考:假如你走进《爱心树》的故事,来到爱心树下,爱心树给你什么快乐,你也给爱心树什么快乐呢?用画笔画出心中的爱心树,并画一画、说一说自己和爱心树的故事。
在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后,可以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看看第二天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时候,狐狸又跟在萝丝后面,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然后孩子们动手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还可以配上一些简单的句子,由教师帮忙记录。让幼儿拓展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感受到绘本的魅力。
在挖掘绘本自身的魅力、适当分享绘本的人文价值、思考绘本的个性风格的同时,要让儿童品尝、阅读绘本的甜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实际组织绘本活动时,还得建构敏锐的教学机制,教师要善于抓住活动中的即时生成,才能让绘本更加自然,更加出彩。
手工材料
关键词:绘本
- 绘本故事《一根羽毛也不能动》活动反思 2013/05/11
- 多媒体让幼儿园绘本教学更生动 2013/01/07
- 浅议如何实现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 2012/12/31
- 如何欣赏绘本图画的色彩美 201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