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绘本活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gujun 感谢 gujun 上传 0人参与

       绘本书生动的画面、简单有趣的语言,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也深深地吸引了教师。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能给人一种温润的感动、一种意味深长的暗示,将人带入一个非常自由的想象的空间。可是,在幼教实践中,面对大面积的图画、寥寥无几的文字,如何领着孩子阅读却成为教师最大的困扰。幼儿所处的时期有很多空白,他们有很多对世界的好奇,需要用阅读来充实。对于他们,这个时期的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本身,更是通过阅读来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感知生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迹。因此,教师要做好孩子阅读的领路人,让阅读伴随他们心灵的成长。 

  一、现状 
  状况一: 
  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绘本中,图画与文字同等重要。不少幼儿爱读绘本,但往往走马观花,一翻而过,没有细细咀嚼与品味,忽略了绘本中本该关注的细节部分,浮于表面。如果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前没有认真做好功课,只是按照看一般书籍的方法,翻阅读字,阅读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状况二: 
  看图说话式的阅读。教师让幼儿阅读时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讲。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教师在讲故事,或者说是传统意义的看图说话。 
  状况三: 
  深度挖掘式的阅读。成人与孩子看同一本绘本,思考角度肯定不会完全相同,理解也有深浅之别。由于对幼儿的不信任,不是不信任幼儿不去看绘本,而是不信任幼儿会看到教师期望的深度,绘本活动时教师讲得过多、过急。例如,画者通过细致的描绘传达了精致感情,大量运用暖色调构成温馨感人的画面,而幼儿往往只注重表象,却对更深一层的情感置若罔闻,这种差距是教师无法忍受的,所以教师就自己讲,在讲的过程中不断提问以促使幼儿理解到他们需要理解到的高度,认为这样才算达到了阅读绘本的目的。 

  二、对策 
  1.教师心态放轻松,用文学眼光读绘本。绘本活动时,教师的心态一定要放松,用纯粹的文学眼光来读文学作品,引导幼儿体会人物丰富的内涵,不用怀疑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要带着功利的心理,不必强求幼儿能讲述完整的故事内容;在引导对绘本中词语的运用时,一定要做到引导自然,要紧密结合所阅读绘本的内容;不必强调深奥的道理,可以随机渗透,因为绘本不单单只是一个道理,隐含在里面的教育意义很多。况且,即使是同一个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同一绘本,感受体验收获也会不同。需要思考的是:是否需要幼儿第一次接触某一绘本时就达到理解的极致?显然不能。要记住,孩子是看绘本的天才,绘本可以用点滴时间读完,但需要用一生来回味与咀嚼。 
  2.重要信息不要丢,封面封底都是宝。几乎所有的阅读都是从封面开始的。对于绘本类图书而言,封面和封底更为重要,它承载着重要的信息。幼儿看封面时,先入为主,肯定被图画先吸引,遵循这个规律就可以让幼儿先看图、说图,用有趣、设有悬念的提问吸引他们。然后,还要特别注意一下书的作者、出版社等,看似不值一提的小问题,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来说既直观又重要,在今后的独立阅读中,他就可以依据作者、出版社,自己去寻找他所喜欢的书。 
  如,大班绘本阅读《爱心树》: 
  师:(出示书的封面)请你仔细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幼1:我看到了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幼2:我看到了这棵苹果树下有一个小男孩,伸出双手去接从树上落下的苹果。 
  幼3:我看到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上写着英文,还写着“爱心树”三个字。 
  师:你们知道这几个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吗? 
  幼:我猜中文是“爱心树”的意思吧。 
  师:没错,其实“爱心树”这三个字就是这个故事的—— 
  幼:(齐说)题目。 
  师:(简单介绍作者生平)谢尔希尔弗斯坦,美国人,一位举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不仅是知名的儿童诗人及图画书作家,更是伟大的漫画家和歌手。《爱心树》在2001年被美国《出版者周刊》评为最畅销童书,入选美国教育协会教师和孩子推荐的100本书。 
  师:小朋友,你们能看着封面来猜猜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吗? 
  幼1:我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这棵爱心树和这个小男孩的事吧。 
  幼2:我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这棵爱心树爱上了这个小男孩,就掉下一个苹果给他吃。 
  幼3:我猜这个故事可能会讲小男孩爱上了这棵爱心树,每天都来跟这棵爱心树玩的事吧。 
  师:你们猜的跟这个故事一样吗?想知道吗? 
  幼:(齐说)想。 
  师:那就让我们赶快打开书,一起去瞧瞧吧! 
  再如绘本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教师先出示封面: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幼1:她的毛很漂亮,特别是她的尾巴。 
  幼2:肥肥的,胖胖的。 
  幼3:她的鸡冠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一样。 
  师:看看这母鸡的眼神,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幼1:应该是刚下了个蛋吧!很得意的样子。 
  幼2:她把头抬得高高的,眼睛都不看别人一下。 
  师:是啊,她的眼睛斜斜的,好像什么都不在她眼里一样。 
  师:你们看,母鸡后面还跟着一只—— 
  幼:狐狸! 
  师:你们猜,母鸡罗丝去散步会出现什么惊险的事? 
  幼:她一定会被狐狸给吃了的。 
  3.关注画面的细节,读出绘本的厚度。因为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绘本中的语言是简洁的,还时常有特征性的语言反复出现。语言的反复出现容易造成情节的单调,因此要求形式的多样。图画是绘本的生命,在教学时既做到读文,更应重视读图,特别邀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的细节之处。因为,要把绘本“讲”出来,所以读绘本就变成了一件不简单的事了。这需要教师拿到绘本后,要做功课,就是把绘本上的图画改编成生动的故事。绘本的解读过程体现了教师的再创造能力,要做到对故事中心的把握,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符合或者接近原著,需要教师很强的文学素养,还考验着教师讲故事的技巧。所以,读绘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爱心树》: 
  师: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师:(出示第二面)请小朋友们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吗? 
  幼:不能,只看到一只小脚丫。 
  师:看着这只小脚丫,猜猜他是个什么样的男孩儿呢? 
  幼1:他是一个顽皮的男孩儿。 
  幼2:他是个贪玩的男孩,每天都来跟大树玩。 
  师:(出示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他每天会跑到树下,干什么呢?聪明的小朋友们,请你们大胆猜猜。 
  幼1:夏天的话,他会来树下乘凉,也会跟树玩捉迷藏的游戏。 
  幼2:到了秋天,苹果成熟的时候,他会爬上树摘苹果吃。 
  幼3:他会爬到树上,坐在树枝上荡秋千。 
  幼4:累的时候,他会躺在树下休息。 
  师: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我们来看看书中的故事吧。 
  教师用轻松、愉快,富有童趣的声音,与幼儿一起读大树给孩子带来快乐的部分。随着故事的发展,教师读绘本的音调也有了变化,淡淡的伤感成为绘本的主旋律。 
  4.尊重幼儿的感受,鼓励大胆的思考。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动感的页面在孩子眼前一亮,而且每页结束时基本都不会告知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每页之间都是由未知联系在一起的,像一个个连接的环扣。这些环扣是发展孩子想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起孩子兴奋点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看书时,每翻看一页,可以故意制造悬念,让幼儿猜猜后面的故事。幼儿凭着自己对前文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及生活体验、想象能力等,做出各种猜想推测,一直兴趣盎然,对后面的故事情节充满期待。 
其实,画面的内容浅显易懂,孩子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在这个环节应尽量给每个孩子一次机会。回答提问当中不乏有非常出色的幼儿,他们善于口头表达,思路清楚,可以把单独展示的机会交给他们。对于一些思路不太清楚或表达能力弱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开小会,自由说一说,给他以练的机会。在连接每页的环扣上,孩子尽情想象,他们带着表情、戏剧性夸张的声音,描述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把幼儿的想像再加工,补充他们说话内容的不足、表现的不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揭示谜底的那一刻,是幼儿最兴奋的时侯,他们的猜测或许正确,或者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 
  如《母鸡罗丝去散步》: 
  师:小朋友,准备好了么?我们要跟着罗丝一块散步去啦。(第一页:将画面聚焦到狐狸躲在罗丝的房子底下的画面)。 
  师:你们看,狐狸怎么藏到罗丝房子底下了。 
  幼1:狐狸想找机会吃掉罗丝。 
  幼2:他可能在房子底下躲了很长时间了。怕被罗丝发现。 
  师:为什么? 
  幼3:他想趁罗丝不注意的时候,一口把罗丝咬住,这样罗丝就没机会逃跑了。 
  师:是啊,你们看狐狸的眼睛,看到什么了? 
  幼:他一直盯着罗丝。 
  师:看来罗丝的情况很不妙啊!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第二、三页:“她走过院子”: 
  师:狐狸现在离罗丝很近了,看样子罗丝是一点也没发现。狐狸们,这时候,你该怎么做了? 
  幼:扑上去咬住她。 
  师:好,狐狸们,扑上去吧。 
  学生在下面做扑的动作。出示第三页: 
  幼:(大笑)。 
  师:吃到了么? 
  幼:没有,撞上耙子了。 
  师:呵呵,没吃上鸡肉却被倒打一耙。哎?这耙子撞上狐狸脑袋的时候不是有声音吗?如果你是罗丝,听到后边有声音会怎样? 
  幼1:会吓一跳。 
  幼2:转头来看看,“啊!是狐狸!”然后赶紧逃跑。 
  师:那我们来看看罗丝是怎样做的? 
  转到罗丝的画面, 
  幼:罗丝什么也没管,仍旧往前走。 
  师:这是为什么? 
  幼1:我知道。罗丝很聪明,她早就知道狐狸跟在后面,她是故意不看后面的。 
  幼2:可能昨天晚上狐狸躲在她房底下的时候,她就知道了。 
  师:那为什么罗丝不逃跑呢? 
  幼1:罗丝已经设好机关在等狐狸了。 
  幼2:罗丝对村子很了解,所以她知道哪里有机关。 
  5.运用移情换位法,注重情感的体验。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幼儿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使课堂焕发出幼儿生命的活力。 
  如《爱心树》活动中,当教师问道:“这棵大树在帮助小男孩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可是树中却没有提到小男孩的感受,你觉得小男孩会怎么想?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又会怎么做?”前两位幼儿都说小男孩会感谢大树,第三个幼儿却认为小男孩会说自己很自私。这不就是这个故事要告诉幼儿的一个道理吗?让他们懂得在索取的同时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学会知足。抓住这个机会,教师追问:“小男孩自私在哪儿呢?能详细说说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幼儿说:“当男孩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天天跟大树玩,而当他长大了,每次来看大树,都向大树要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幼儿说:“我也觉得这个小男孩很贪心,想要得到自己好玩的东西,就摘光了大树的苹果,想要房子,就砍光大树的树枝,想要船,就砍断大树的树干,只留下树墩。到最后,再也不能从大树身上得到东西了。”甚至有的幼儿说:“从这里我知道我们不能像这个小男孩那么自私、贪心,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感谢别人,也要去帮助别人。”这样就很自然地领悟主题思想,让幼儿从中明白了在索取的同时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学会知足,不能贪得无厌。 
  6.用幼儿自己的方法展示作品,提升情感。让幼儿自己作画来续写故事、创编故事,然后全班装订成一本。 
  如引导幼儿思考:假如你走进《爱心树》的故事,来到爱心树下,爱心树给你什么快乐,你也给爱心树什么快乐呢?用画笔画出心中的爱心树,并画一画、说一说自己和爱心树的故事。 
  在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后,可以请小朋友们发挥想象,看看第二天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时候,狐狸又跟在萝丝后面,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然后孩子们动手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还可以配上一些简单的句子,由教师帮忙记录。让幼儿拓展想象的空间,同时也感受到绘本的魅力。 
  在挖掘绘本自身的魅力、适当分享绘本的人文价值、思考绘本的个性风格的同时,要让儿童品尝、阅读绘本的甜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实际组织绘本活动时,还得建构敏锐的教学机制,教师要善于抓住活动中的即时生成,才能让绘本更加自然,更加出彩。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听听孩子对父母的要求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