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策略探微——音乐教学论文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幼儿审美认知、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发挥音乐内在的特性和感染力,使音乐欣赏活动成为愉悦性、认知性、审美性、创造性兼具的活动呢?
一、语言情境策略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氛围,让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丰富世界。通常,以语言来创设音乐欣赏情境是最简便也是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水平和作品本身的内涵因素,灵活地借助语言的功能,让语言美与音乐美巧妙结合起来,能使幼儿在语言与音乐共同营造的情境氛围中激发认知、触发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之中。
在利用语言创设情境时,教师可采用自编故事、情境讲述、儿歌等方式,帮助幼儿在音乐和故事情节、情境、角色、场景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以辅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在创设语言情境时教师应尽可能做到:内容精练、角色与情节简练及情节与音乐特点贴切等,以免幼儿在与音乐相对应欣赏时无法匹配、无从下手。比如在欣赏《赶花会》时,我根据音乐的变化特点创编了这样一个简短的故事:清晨,人们梳妆打扮后去赶花会,他们一路上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边快乐地走呀走、走呀走……花会上的鲜花多姿多彩,有高有矮、有红有绿,让人目不暇接……欣赏完了美丽的鲜花,人们尽兴地回家了,一路上边回忆着花会上热闹的情景边快乐地走呀走、走呀走……整个故事简单明了,三个突出的情节与音乐三段式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帮助启发下,幼儿轻松地听辨出音乐ABA的结构特点及A段音乐欢快、跳跃,B段音乐悠扬、舒缓的风格特点。
二、游戏表演策略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音乐的特点,巧妙地将游戏融入到欣赏过程之中。
1 串连式。即将欣赏活动的过程设计成一连串的游戏,每一个游戏针对每一段音乐而设计,当全部游戏完成之后,幼儿便自然地理解了所欣赏的整首音乐。比如在欣赏音乐《挪威舞曲》时,为帮助幼儿清晰感受乐曲旋律及其结构特点,我将舒缓、连贯的A段音乐设计成小树发芽、生长、摇动等动作情境,引导幼儿在模仿小树成长的游戏中感受和表现音乐。B段则引导幼儿创编树精灵与小树游戏的动作,如跳舞、抚摸、旋转等,以表现音乐快速、紧张的音乐性质。在清晰地感知了A、B段不同的音乐特点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并分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一半幼儿做小树,一半幼儿做树精灵。在树与精灵的游戏表演中,幼儿轻松、自然地熟悉了音乐,大大加深了对乐曲内涵的理解。
2 本体式。许多音乐欣赏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较好的表演游戏。欣赏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层层深入地引导幼儿熟悉音乐和熟悉表演的过程,直至最后能够完整地跟随音乐进行游戏表演。比如在欣赏音乐《聪明孩子和笨老狼》时,第一次游戏:老师扮笨老狼,幼儿扮聪明孩子在森林里行走;第二次游戏:幼儿在重音处把自己变成树、石头等,且不能随意行动以迷惑老狼:第三次游戏:以老虎等凶猛动物的声音来吓唬老狼。以此由浅入深地进行音乐游戏表演,有效地达到了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
3 添加式。即在音乐欣赏活动的中部或尾部添加与欣赏要求紧密相关的游戏表演情节,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欣赏民乐《金蛇狂舞》时,为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我将幼儿分成两组,模仿表现两龙你追我赶、上下翻飞的情境。在昂扬的旋律、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中幼儿生动地展现双龙欢腾激越的情形,进一步清晰地感受乐曲旋律结构的特点。
三、图谱直观策略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适当地借助图谱的方式,将抽象的音乐直观地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音画沟通,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为此,教师要细致分析、研究音乐作品。找准音乐的主要特点,科学地设计与音乐变化相符的图谱。在设计图谱时教师应做到:直观、形象、简洁、易于幼儿理解;图谱中符号的数量、变化次数、行数要与音乐曲式结构(乐段乐句)相一致。以音乐《问候舞》的图谱设计为例:
从以上图谱可清晰地看出:乐曲共有四个乐段,表现形式是循环反复的。每个乐段的前半部分以弹簧线表示,表明音乐较为欢快、跳跃,而且旋律结构是相同的。后半部分以直线和星表示,表明音乐比较宁静、平稳,且每个乐段后半部分的直线逐步递增,表明旋律逐步延长增加。结束音i5i用三角形表示,表明其跳跃、欢快的性质。(徐玲芳)
手工材料
关键词:音乐
- 音乐教研“学有所用” 2014/12/17
- 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2013/04/21
- 音乐舞蹈教育活动初探 2013/04/21
- 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 2013/07/21
- 大班识字游戏:动物音乐会 2013/03/0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