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教育活动中教师提问与回应的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lluosh 感谢 lluosh 上传 0人参与

      积极有效的提问与回应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育活动中合理的提问可以促使师幼双方展开积极互动,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有效支持和推动幼儿深入学习和探究。与提问相对应的是教师对幼儿的问题或回答所作出的回应,采取什么样的回应策略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教师的提问 
  与回应策略有着不同的体现。 
  一、提问的策略 
  (一)假设式提问 
  假设式提问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幼儿进行假设推断和思考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往往以“假如……”“如果……”等形式展开。通过假设式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先前经验和发散性思维水平,让幼儿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例如,在一次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呈现了绘画作品《牧羊》供幼儿欣赏,幼儿一看到画马上讨论起来:“画上有个小女孩,还有羊,是不是喜羊羊啊?”“不对,小羊在打架,喜羊羊不打架的。”“那个小女孩好像不高兴了。”这时,教师就问:“你们都很仔细,画中的确有一个放羊的小姑娘,还有几只小羊,小羊不太听话。那老师请你们想一想,如果你是画中的小姑娘,你看到小羊不听话,会怎么做呢?”幼儿听到教师的提问,马上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 
   (二)推理式提问 
  推理式提问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完成一项较简单的操作或探索活动后,要求幼儿用类似的方式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而自己寻找答案的一种提问方式。通过推理式提问,教师可以较好地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问题,避免直接告诉幼儿答案。采用推理式提问的要求是,幼儿要有经验的储备,教师提问的语言要清楚明确,具有逻辑性,切不可太深太难。这类提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常被采用。例如,在学习6的组成时,教师向幼儿提问:“上次老师请你们将5颗豆子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呀?”幼儿回答:“可以分成1和4、2和3……”教师接着问:“那么我们这次要将6颗豆子分成两份,应该有几种分法呢?”又如,在认识几何图形的活动中,在幼儿探索了圆和半圆的关系之后,教师采用提问继续引导幼儿思考:“我们知道了两个相同的半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那么两个相同的正方形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形状呢?” 
  (三)递进式提问 
  递进式提问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思考和回答,巧妙地将一连串问题层层抛出,逐步深入,将幼儿思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不断推进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深入探究与思考机会的一种提问方式。递进式提问的实质就是对复杂问题的层层分解和简化,让幼儿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既培养幼儿勤于思考的习惯,又使幼儿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中,教师都会采用递进式提问。例如,在社会教育活动“谁错了”中,师幼双方展开了下面的问答过程: 
  师:在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中,谁要去山羊伯伯家做客呀? 
  幼:小鸡、小兔子、小猫…… 
  师:它们都是怎么跟山羊伯伯打招呼的呢? 
  幼:小兔对山羊伯伯笑笑,小鸡问山羊伯伯好,小猫…… 
  师:你们觉得谁最懂礼貌呢?谁做得最不好呢? 
  (幼儿各抒己见。) 
  师:如果你是山羊伯伯,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呢? 
  师:小朋友去别人家当小客人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四)总结式提问 
  总结式提问是教师在引导幼儿对某些问题或现象进行观察和了解之后,为了让幼儿自己进行适当概括,最后得出结论时运用的一种提问方式。总结式提问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概括能力,能帮助幼儿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归纳和综合思考,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条理性。例如,在看完科学教育片《海底世界》之后,教师适时地抛出了问题:“刚才我们都看了神奇的海底世界,那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又如,在健康教育活动“我的双手”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说出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后,进行了总结式提问:“刚才你们都很棒,那最后老师想问问,我们的双手是不是很有用呢?为什么呢?” 
  二、回应的策略 
  教师提问之后,幼儿要进行回答。幼儿的回答往往是五花八门的,他们并不一定完全按教师的思路回答,有时幼儿也会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那么如何对幼儿的这些回答以及提问作出回应呢?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可采取不同的回应策略。 
  (一)非言语回应 
  非言语回应是指教师用表情或手势等非言语的方式对幼儿作出回应。由于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教师对幼儿作出回应时不一定非要用言语,有时一个眼神、表情、手势都是一种很好的回应。尤其是当幼儿对一些问题充满兴趣,回答问题非常积极的时候,教师如果用言语作出回应,很可能打断幼儿的思路。这时,就特别适合用非言语的方式进行回应。比如,用充满期待的眼神倾听幼儿的回答,幼儿回答完毕后竖起大拇指表示“好极了”,微笑着点点头或是拍拍手表示赞许,等等,这些对幼儿都是莫大的鼓舞,他们很可能在教师的鼓舞下继续认真思考,那些没有回答问题的幼儿也会积极响应。 
  (二)言语回应 
  教师以言语的方式作出回应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方式,这种回应方式比较直接和积极,可以让幼儿得到明确的反馈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1.重复问题或回答 
  在幼儿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答后,教师不一定直接说出对与错,可以采用重复问题或重复幼儿的回答来作出回应。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重复并不是简单地再说一遍,而是从语气上加重个别词句,以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幼儿进一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例如,教师重述幼儿的回答:“某某发现兔子的眼睛红红的,是吗?”“他说手电筒不亮,是电池装得不对,是这样吗?”教师也可以在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重复自己提出的问题,如“老师问的是‘春天’里人们穿的服装,再好好想一想。”“刚才几个小朋友说了自己的想法,还有谁知道小金鱼到底睡不睡觉呢?” 
  2.反向提问 
  反向提问就是指转变提问策略,将回应变成另一个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幼儿逆向思考,转变原有的思路,换种方式解决问题。例如,“你们说出了每天刷牙的好处,那如果不刷牙会怎么样呢?”“秋天到了,树叶落了,那么有没有不落叶子的树呢?”“鱼都是生活在水里的吗?有没有能在陆地上生活的鱼呢?” 
  3.概括总结 
  幼儿在学习和探究后最终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归纳,从而提炼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回应时,最为积极有效的方式就是概括总结。一般来说,教师的概括总结是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表现并认真听取幼儿的观点后得出的,教师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将提炼后的信息呈现给幼儿,使幼儿将零碎的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例如,在探索了电池之后,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回答,对电池的属性和功能进行了概括总结:“你们都很聪明,电池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只有选对电池并且安装正确,电池才能起作用,你们的电动玩具、爸爸妈妈的手机、电子钟等这些需要用电池的东西才能工作起来。” (作者:郭丽)
  参考文献: 
  〔1〕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倪敏.幼儿园课程与教育活动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大班歌曲教案:太阳升起来了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