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混龄教育对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06abc.com 作者: yilili 感谢 yilili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混龄教育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独特的价值。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观察、访谈,对混龄班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水平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编班方式和幼儿年龄在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上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混龄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明显优于同龄班幼儿,混龄班和同龄班幼儿在消极的社会行为方面差异不显著。在社会行为发展方面,混龄班幼儿也有其特殊的问题。对此,研究者提出要探索适宜的混龄活动组织方式,创设良好的环境,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并指出要注重混龄班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混龄教育;社会性发展;社会行为;幼儿 
  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有其特殊的问题,而混龄教育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独特的价值。正如NAEYC(全美幼教协会)所指出的,混龄编班形式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儿童发展。因此,国外很多学前教育机构都采用混龄编班的形式。近年来,我国幼教工作者也日渐关注混龄教育的价值,并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已有研究发现,混龄教育能促进幼儿同情、帮助、分享、责任感、成就感、领导力、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发展。如,卡斯和多恩的研究表明,帮助、给予和分享等社会行为在混龄小组中出现得更为频繁。混龄编班有利于激发幼儿社会交往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丰富交往的内容和形式。鲁普纳林指出,在混龄班里,合作游戏和结构游戏更为普遍,而在同龄班里,占主导地位的往往是戏剧游戏。此外,混龄教育对于改善幼儿的社会适应不良,补偿幼儿的发展迟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弗尔曼、拉赫和哈吐普研究发现,将社会退缩的年长儿童编入混龄组,让他们与年幼儿童进行互动,可以锻炼他们的社会技能。 
  我国已有的对混龄教育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一些理论阐释和经验总结,实证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考察混龄班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水平及其在社会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教育建议,以期能促进混龄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湖南师范大学编制的《幼儿社会行为问卷(教师用)》的基础上,根据幼教领域专家和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意见以及问卷初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问卷内容包括亲社会行为和消极的社会行为两大维度。其中,亲社会行为包括帮助、同情、安慰、分享、合作、谦让、友好和公德;消极的社会行为包括退缩、打斗式嬉戏、敌意言语、拒绝同伴、身体攻击和争夺抢占物品等。问卷采用五点评分法,计分范围为1-5分,对应的选项分别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因子分析显示,问卷效度达0.40以上;信度分析显示,问卷中两类社会行为的测试部分Alpha一致性系数均在0.90以上。说明该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 
  研究者从广东省三所既有混龄班又有同龄班的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90名幼儿作为被试,由班上教师填写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74份(男孩87名,女孩87名,其中混龄班幼儿84名(男孩44名,女孩40名),同龄班幼儿90名(男孩43名,女孩47名))。运用SPSS11.5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此外,研究者还采取整群抽样法,从广州市三所设有混龄班的幼儿园中各选取了一个混龄班进行观察,并对混龄班教师进行了访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比较 
  以编班方式和幼儿年龄为自变量,以混龄班和同龄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编班方式和幼儿年龄这两个因素在幼儿亲社会行为总体发展水平上以及帮助、谦让、公德这几种行为的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亲社会行为总体发展水平上,混龄小班组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同龄班小班幼儿,混龄中班组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同龄班中班幼儿,混龄大班组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同龄班大班幼儿。而且,混龄大班组和混龄中班组幼儿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混龄小班组的幼儿。在帮助、谦让、公德行为上,混龄中班组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同龄班中班幼儿,混龄大班组幼儿的得分显著高于同龄班大班幼儿;混龄大班组和中班组幼儿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混龄小班组幼儿(见下图及表1、表2)。 
  此外,编班方式还对幼儿的同情、安慰、分享、合作、友好等行为有影响。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在同情、安慰、分享、合作、友好这五种亲社会行为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且混龄班幼儿的表现明显好于同龄班幼儿(见表3)。 
  研究者还通过观察和访谈对混龄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进行了定性研究。结果发现,混龄班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帮助、合作、谦让、公德、友好这五种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率较高,而同情、安慰、分享行为出现得相对少些。从中可以看出,混龄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明显好于同龄班幼儿。另一方面,混龄班幼儿对自身年龄的认同感很强,而且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混龄班幼儿之间的年龄差异不断得到强化。因此,混龄班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明显。通过观察与访谈得到的结果也印证了前面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     
  (二)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消极社会行为的比较 
  统计分析发现,混龄班幼儿的敌意言语行为明显少于同龄班幼儿。除此之外,混龄班和同龄班幼儿在其他类型的消极社会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在混龄班幼儿身上也存在退缩、打斗式嬉戏、拒绝同伴、争夺抢占物品等消极的社会行为,并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如,在户外体育竞赛活动中,年幼儿童因本身竞争意识较弱,加之有害怕、紧张等情绪,在活动中会表现出一些退缩行为;年长儿童打斗式嬉戏行为出现较多;年长儿童有时会因为年幼儿童活动水平低而拒绝其参与活动;年幼儿童的争抢行为出现较多,这一方面与其意识的自我中心特点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年长儿童经常会让着年幼儿童,渐渐地使年幼儿童将其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不过,混龄班幼儿中身体攻击现象并不明显。这可能与混龄班中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人数少,竞争不太激烈,班级氛围宽松有关。即使发生身体攻击,程度也较轻,其中的矛盾冲突较易化解。观察发现,混龄班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也有其特殊的问题。一是交往过度,如年长儿童在照顾年幼儿童的过程中,存在过度帮助甚至包办代替的现象,以至于滋长了年幼儿童的依赖心理。二是交往不当。年长儿童有时会以比较粗暴的行为方式对待年幼儿童,使年幼儿童感到畏惧。 
  三、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发现,混龄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优于同龄班幼儿。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第一,混龄同伴间的相互观察和模仿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班杜拉指出,“同伴是社会化学习的来源”,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新行为。蒙合
梭利也认为儿童之间的学习自然而有效。而且,当年长儿童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被年幼儿童模仿时,他们就会要求自己为年幼儿童作出积极、正面的行为示范。另有研究表明,在异龄同伴的交往中,年长儿童更愿意为年幼儿童提供帮助和照顾,而年幼儿童在得到帮助的同时,也会以年长儿童为学习榜样,当他们和比自己更年幼的同伴一起玩耍时,也会表现出类似的助人行为。第二,混龄同伴间的能力差异不仅促使年长儿童对年幼儿童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还增长了年长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责任感等,从而更令年长儿童倾向于实施亲社会行为。有研究可以佐证,在混龄群体中。年幼儿童似乎觉得年长儿童有教导、帮助和同情他们的责任,而年长儿童则认为年幼同伴急需自己的帮助和教导。第三,混龄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指出,亲社会行为产生的第一阶段是注意到他人的需要,而能否注意到他人的需要则受个体因素中诸如角色采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混龄游戏能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学会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态度和技能,获得关心、分享、合作等社会行为。第四,混龄教育环境下,教师、家长、同伴等给予实施了亲社会行为的幼儿以物质的、社会的或情感的报偿,强化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艾森伯格提出,亲社会行为实施的本身会强化个体以后的亲社会行为,因为亲社会行为者在行为中得到了物质的、社会的或情感的报偿,他们将为继续得到这种报偿而更多地做出亲社会行为。 
  本研究发现,混龄班幼儿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极社会行为,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组织适宜的混龄活动 
  参与活动是混龄班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源泉,所以组织适宜的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有的幼儿园已对何为适宜的混龄活动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但混龄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分组办法(各年龄段的不同组合搭配,异龄和同龄分组)、活动形式(连续混龄或间断性混龄,跨班混龄或全园混龄等)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实践。可适当借鉴国外学前教育机构对于混龄教育活动的组织经验。 
  (二)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混龄班幼儿在参与区域自选活动时会发生较多的社会互动,一些社会行为问题也会在此时段集中表现出来。为了改善幼儿的问题行为,教师可在活动区材料投放上下些功夫。首先,材料要充足、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减少因材料不足或材料缺乏吸引力而产生的争抢行为。其次,有时教师还可根据不平衡理论,有目的地减少一些材料,引导幼儿为完成某项任务而进行合作。除了活动区以外,幼儿园和班级的环境创设也要突显混龄教育特色,在内容上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相联系,积极提供正面示范。此外,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温馨、融洽的班级氛围,也可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探索有效的社会教育方法 
  为了改善幼儿的社会行为,教师需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方法。如,在一日生活中,要善于随时发现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可以用摄影或摄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和幼儿一起回顾讨论。在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可尝试运用角色扮演、情境讨论等方法组织活动,以引导幼儿充分体验,从而将外在的行为内化为一种意识,使良好的行为得以巩固。 
  (四)注重混龄班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混龄教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实现需要教师具有深刻领悟并加以充分利用的能力,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要求。活动中,教师要悉心观察幼儿,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对幼儿加以引导。教师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社会领域教育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鉴于目前我国混龄教育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教师还有必要通过研讨、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作者:王卓 杨宁)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音乐活动:歌曲——《手指歌》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