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直播间——关于园本教研
“教研直播间”的由来
一天下午,我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了大班组的教研活动。尽管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大家就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也形成了共识,但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活动中,大多时间都是教研组长在讲,只有一两位骨干教师发言,更多的教师是埋头记录,被教研组长点到名的也只是说:“我还没有想好。”“我同意某某的意见。”……这之后,我听到教师们这样说:“教研活动我虽然有想法。但在大家面前说总觉得还不成熟。”“我是新教师,那么多经验比我丰富的教师都没有发言,我可不敢说。”“教研么,园长、教研组长说说就可以了,我们只要照着做就行了。”……
我园一直在努力构建“家”文化的办园特色,在“家”文化办园理念的统领下,追求“家”中主人的主体意识,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家”中的主角。那么,如何在教研活动中也体现这一理念呢?我们尝试了“教研直播间”的教研新形式,在教师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教研直播间”的运作过程
1,主题申报,角色预约。教研的主题如何产生?我们采用的方式是让教师每人申报1—2个问题,园长和教研组长将这些问题汇总并审核,挑选出大家较为关注的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并确定提出问题的教师为“直播间”的主持人。这样做,促使青年教师和不善表现的普通教师能提出问题,挑起主持人的担子。
教研主题和主持人确定后,我们将相关信息和各类角色发布在幼儿园内网上,全体教师随即根据自己意愿,自主选择角色申报,这些角色分别是主辩员、观察员及盟友席成员,并与主持人进行沟通对话,预约确立角色。
2,环境创设,素材准备。主持人开始准备工作,主要有三项:一是根据研讨主题内容创意规划“直播间”环境,设置温馨、民主、自由的对话氛围,体现别具一格的特点。二是带领主辩员深入分析问题实质,收集和主题有关的各类素材,包括真实案例的汇集、相关理论阅读、主要观点提炼等,保证教研能有准备地开展。三是召集部分盟友通过拍摄录像或自我表演等形式将问题的矛盾生动地表现出来。
3,现场作客,主角登场。“教研直播间”开播了,踏进宽敞明亮的集会厅,首先看到的是两组摆放成“八”字形的桌子,左边桌上竖立着“主辩员”的席位牌,右边桌上是“观察员”的席位牌,桌子对面的椅子分成了几个方阵,写着“盟友席”的字样。教师根据事先预约的角色,就座于相应的位置。在主持人的组织下,教研活动随即开始。
(1)通过情景表演或播放录像将教研主题所涉及的关键问题和矛盾展现在大家面前。
(2)由主辩员将自己观点的关键词或核心概念写在题板上,并加以实证性阐述,现场可能会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观点,主辩员即分流成两方或三方,各持自己的观点。
(3)盟友席成员依据自身经验,在加以判断后,亮牌支持其中一方,并调整座位至相应的盟友席上。
(4)观察员对主辩双方的观点提出质疑,要求主辩员解疑回答,抑或交流自身想法,形成与主辩员之间的积极互动。
(5)经过一轮互动后,在主持人的组织下,盟友席成员可以更改自己原先的支持方,交换座位,阐述自己的经验观点。或者坚持自己的观点,继续支持原先的一方,并亮出自己的观点牌。
(6)最后,主辩员、观察员、盟友席成员在教研中达成或部分达成一致,不能达成一致的观点,在网上论坛中继续交流、讨论。
教研活动结束了,教师们走出集会厅,仍然意犹未尽地继续着活动中的话题……
从“园本”走向“师本”,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郭宗莉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目的,以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教研活动应该是一个凝结教师集体智慧、促进经验交流、激发思想碰撞的平台,但在实践中还普遍存在主持人和少数教师掌握话语权,其他教师参与度低下的情况,甚至出现“动口不动手,动耳不动脑,读书念文章,学完会就散”的尴尬状态。
不少理论专家认为,园本教研就是让幼儿园老师做“教学研究”,即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研究,其本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提升教研的有效性,更应从“园本”走向“师本”。在魏园长的这个管理创意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理念下的管理实践。
研究问题:在教师保教实践中生成
研究问题是教研的出发点,也是教研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和灵魂。那么,问题从哪里来?有教研价值的问题不是园长拍脑袋而来,也不是从专家的文章中来,而是从教师的保教实践中产生。从第一线而来的问题贴近实际、贴近实践,是教师真正存在疑惑、亟待解决的问题。将这样的问题引入教研有两个好处:一是教师易接受。由于对改进教学有帮助,故能够引起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由于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对于该问题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也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教研时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在魏园长的案例中,教研的问题是通过发动教师申报而产生的。是教师们自己的问题。
此外,我们从案例中还可以看到小红帽幼儿园已经初步形成了对教研问题进行管理的机制,他们广泛征集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出对解决发展瓶颈最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教研活动前将问题公示的同时对教师进行提示,让教师有准备、有观点、有经验地参与教研。这些对问题的管理行为,能够使从教师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系统化,使教师能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都有收获、变化和发展,逐步提高教师把握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研究角色:教师人人都是教研的主人
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一般只有两种角色,一是主持人,二是参与者。主持人往往由园长、教研组长担任,参与者主要是教师,有时也会邀请专家参与。在这些教研中,园长及教研组长常常会不自觉地以领导者和检查者的身份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对于普通的参与者来说,他们(包括专家学者)代表的是行政和学术的权威,这种权威的存在导致了双方地位的不平等,从而造成在他们面前,大部分教师只能聆听作记录而不敢发言。
在魏园长的“教研直播间”里,尽管也存在着不同的角色分工,包括主持人、主辩员、观察员、盟友等,但是角色间的地位差异被大大地弱化了,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主持人事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全面把握问题的实质和实践中的表现:主辩员从实践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提出不同的观点;观察员则对主辩员的观点进行再比较和再分析,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提出质疑,有利于对实践问题的深化和改进;而盟友不仅要对各方的观点进行自我判断,而且还要表达判断的依据。人人成为教研的主人,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主选择“教研角色”申报。提升了活动中的自主性;二是在每次教研中教师的角色是变化的,每次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帮助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更增强了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研究氛围:张弛有序激发教师智慧
组织中的氛围是指影响成员行为的一系列内部心理特征,积极的氛围对于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促进教师反思、激励工作潜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形成良好教研氛围,也成为当前促进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和实践中特别受关注的一个方面。
在魏园长的“教研直播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其对于传统教研氛围的彻底重建,不再是“一言堂”,也不再是老套刻板。在这里,我们既看到了深度思考又看到了交流活跃的研究场面。从案例的叙述中,我们发现“教研直播间”不仅关注了环境布置,设置了“温馨、民主、自由的对话环境”,对座位的摆放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活动开始以表演或录像引出问题,生动形象地吸引教师进入问题情境:在教研中设置观察员提问、盟友变换座位等环节,以类似游戏的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这些都体现了轻松自主的氛围。而主辩员之间的针锋相对,以及对观察员的质疑作出快速准确而到位的解答则让研究氛围变得浓郁。在这样张弛有序的氛围中,大家的思维更加活跃。头脑风暴式的辩论、问答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更激发了大家的群体智慧,让教研更有成效,让教师真正体验到了发展的快乐。(魏群 郭宗莉)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教研
- 让保育员在互动式教研活动中成长 2013/01/25
- 幼儿园吸引家长参与教研的意义与模式 2013/01/16
- 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与反思 2013/01/03
- 在“雁阵”理论启示下,有效建设幼儿园教研组 2012/12/22
- 浅议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促教师组织实施能力提升 2012/12/1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