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仿-磨-悟”渐进式教研活动实录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dasy 感谢 dasy 上传 0人参与

  观摩优质课例对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具有一定作用,但我们发现青年教师常常不知道该从优质课例中学习什么,难以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为此,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的教研活动形式能有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尝试开展从仿课开始的渐进式教研活动,针对青年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仿-磨-悟”三步骤研讨,深入了解优质课例的教学精髓,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困惑和问题,从而提高青年教师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下面是关于体育活动“长凳游戏”的教研活动实录。 

  目的: 
  1 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仿-磨-悟”三个步骤,让青年教师在反思、研讨中不断调整教学理念与技巧,提高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2 促使参加教研的教师通过观摩和讨论,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及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 
  准备: 
  1 体育活动“长凳游戏”光碟。 
  2 观摩活动记录评价表。 
  第一次活动——仿课 
  1 全体教师观看体育活动“长凳游戏”光碟;观摩同事傅老师模仿组织的同名体育活动。 
  2 执教者的反思。 
  我觉得原活动设计很巧妙,活动中孩子的参与热情很高。我模仿组织同名活动。觉得没有如我想象的那样顺利和有效,有些孩子根本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参加活动,个别幼儿甚至跑到一边去玩滑梯了:预设的一些教学环节也没有充分展开。我很困惑:为什么同样的活动,原执教教师能组织得井井有备,和幼儿那么默契?为什么光碟中幼儿爱听老师的话,而我的话却没人听? 
  3 主持人的引导。 
  青年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名师组织的活动不仅效果好而且看上去也不复杂、不高深,但就是说不出好在哪里,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同样的教学内容和环节,两个教师执教效果为什么有差异?青年教师的教学需要如何改进? 
  4 参研者的交流。 
  A老师:可能是傅老师刚接这个班级,对孩子的个性、身体状况了解不够全面,体育活动的常规还未建立起来,在行动指令等方面没有与孩子形成默契。 
  G老师:我是这个班的原任老师。之前我们没有组织过四肢着地爬行的练习。我在准备活动中一般是先让孩子听音乐做律动,练习动作前会让孩子围在我身边听讲解。看示范。傅老师在活动前没有与孩子沟通。不了解他们开展体育活动的常规做法。 
  Z老师:由于傅老师在活动中交待任务不清楚,致使有的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有的孩子因等待时间过长觉得无聊,就去玩滑梯了。 
  E老师:原执教教师每一个环节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孩子作了交待,指令简洁明确。而傅老师任务交待不清,语言指令不明确,没有指向活动的要点。 
  B老师:我们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机械地照搬原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而不去关注、研究孩子,其实优秀的教学设计并不一定适合每个班级,我们要向名师学的是其教育理念。然后要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来设计、组织活动。 
  5 建议。 
  (1)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傅老师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动作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 
  (2)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傅老师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动作发展水平及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3)建立体育活动常规是提高体育教学活动质量的基础与保障,因此,傅老师需要建立一些有效的常规。以提高与孩子互动的有效性及默契程度。 

  第二次活动——磨课之一 
  1 观摩傅老师第一次调整后组织的活动。 
  2 执教者的反思。 
  我认真听取了上次研讨中教师们提出的建议,深入了解了班级孩子的特点、动作发展水平,对原来的教学设计作了调整。最近,我又在老教师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些体育活动的常规,提高了师幼之间的默契程度。我觉得这次活动的环节安排和形式都比较适合孩子的特点,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比上次高了。 
  3 参研者的交流。 
  Z老师:傅老师在这次活动中增加了新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从同伴身上爬过、从同伴搭起的“拱门”下爬过。让孩子尝试了多种爬行动作,比较适合大班孩子。 
  H老师:傅老师虽然安排了从同伴身上、身下(搭起的“拱门”)爬过的练习,但还是显得单调,缺少符合大班孩子年龄特点的竞赛性游戏。 
  A老师:我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每个孩子只有两次爬行练习,没有达到大班孩子应有的运动量。也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B老师:在体育活动中,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就有可能造成肌肉或关节韧带的损伤。傅老师还需要给孩子更宽裕的时间进行准备和身体放松活动。 
  G老师:在活动中。傅老师做了“爬”的示范动作,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只会束缚孩子的思维与行动,而让孩子们自由地爬行,更能让孩子学得主动,更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E老师:与上次活动相比,在这次活动中傅老师设计了较明确的引导语言,但是语调还是比较平淡、缺少童趣,教态也不够亲切自然。 
  4 建议。 
  (1)增加3分钟的准备活动和2分钟的放松活动,让孩子身体的各器官和系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减少运动损伤。 
  (2)增加爬行的次数和运动量,增加竞赛性游戏,以提高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3)继续观摩优秀课例,领会名师的教学理念,学习教学技巧,特别是要提高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第三次活动——磨课之二 
  1 观摩傅老师第二次调整后组织的活动。 
  2 执教者的反思。 
  这几天,我又多次观看了光碟,特别揣摩了原执教教师的引导语,发现他的语言明确、简洁、到位,对我很有启发。后来,我将自己组织活动时的引导语记录下来,反复琢磨,并请老教师帮助我提炼、调整,我觉得这次活动中的引导语明确多了。在这次活动中,我重新编排了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的动作,让孩子的膝关节、肘关节得到适应性准备和锻炼。活动中,我增加了爬行练习的次数和竞赛性游戏。孩子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基本能按照我预设的活动流程开展活动。但是,在活动的后半阶段,有些孩子爬行的速度明显放慢,出现了疲劳现象。 
  3 参研者的交流。 
  Z老师:经过调整,傅老师在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设计更加符合孩子的运动规律和特点,达到了大班幼儿的运动量。 
  B老师:这次活动将爬行的练习与竞赛性游戏结合在一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G老师:在这次活动中,傅老师能够将行动指令童趣化,有助于孩子听得明白、快速行动,缩短了等待的时间。
  A老师: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运动量,我发现他们连续爬行时间过长,出现疲劳。 
  K老师:在爬行中增加跨皮筋的动作,可让孩子的身体得到放松。但是在跨步时孩子的脚容易被皮筋缠绕,存在安全隐患。 
  T老师:当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向前爬行时,有些孩子没有注意到与前面同伴保持合适的距离,致使前面孩子的脚会碰到后面孩子的脸甚至眼睛。 
  4 建议。 
  (1)教师要排除运动中不安全因素。当孩子一个接一个爬行时。教师要提醒孩子保持适当的间距,避免前面孩子的脚碰到后面孩子的脸或者眼睛。 
  (2)在跨走皮筋时孩子的脚往往会被皮筋缠绕,建议将跨走皮筋改成滚过皮筋网。 

  第四次活动——悟课 
  1 观摩傅老师第三次调整后的活动。 
  2 执教者的反思。 
  上次活动后我一直在思考大家的建议:把跨走皮筋改成滚过皮筋网,但是“左右滚”还是“前后滚”,我一直想不好。后来我请了几个孩子反复尝试,选择了“左右滚”,既让孩子的身体得到放松,又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我通过让孩子数数注意列队爬行的间隔距离,即当前面一个孩子开始爬行时。后面的孩子要数3下再出发,以消除安全隐患。最后,我扮作魔法师从口袋里变出奖品奖给优胜者,活跃了气氛,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 
  3 参研者的共识。 
  通过“仿-磨-悟”三个步聚,傅老师从模仿开始,通过多次研讨、调整、实践,在体育活动设计、组织能力、语言指导水平、现场教学机智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与名师还有差距,但是傅老师能在逐渐领悟名师教学活动的同时细致地把握教材特点,多次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本系列教研活动遵循“以课例展示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核心”的原则,以模仿优秀课例为切入点,将“个人磨课”单线型模式变为“交流研讨”“改进再实践”的渐进式教研模式,促进研究持续推进。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借鉴名师教学风格与艺术,对照分析,迁移比较,反思差距,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渐提高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其他参加研讨的教师在观摩、剖析青年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交流经验,碰撞智慧,激发了学习热情,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和质疑批判的精神,最终实现了教研组教师的共同成长。(桑莉华)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巴赫——坎坷的求学历程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