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从做中学——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的实践应用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hanhu 感谢 shanhu 上传 0人参与

  活教育理论体系由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提出,表述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老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习惯,发现内在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必须是丰富多彩的。幼儿的经验获得往往从生活中来,随机性强,因此幼儿园科学活动需要采用探究的方式,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切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确保他们能够主动参与、交流探索、大胆表现,从而在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品质上获得发展。 
  作为陈鹤琴的故乡,上虞的不少幼儿园都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实验基地,以陈老的活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吸收国内外幼教理念之精华,积极探索现代“活教育”之路,创造性地构建五指活动园本课程。本文例举了上虞某幼儿园的一次小班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对该活动的分析来反映陈鹤琴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的实践应用。 

  案例如下: 
  活动名称:沉与浮的奥秘 
  活动目标: 
  1. 亲自操作,发现鸡蛋在清水与盐水里沉与浮的奥秘。 
  2. 获取简单的操作经验。 
  3. 对科学探究感兴趣。 
  活动准备:一盆盐水,一盆清水,两个鸡蛋。 
  活动过程: 
  1. 摆放盐水与清水在幼儿面前,里面各放一个鸡蛋,A盆水中的鸡蛋是漂浮着的,B盆水中的鸡蛋是沉下去的,A盆比B盆的水量略多些。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引发讨论:为什么B盆水里,鸡蛋是沉下去的,而在A盆水里,鸡蛋是浮起来的呢? 
  2. 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在旁协助。 
  幼儿对这一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仔细观察并参与讨论。讨论后他们认为,因为A盆水多,所以鸡蛋是漂着的。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往B盆中加水。加水之后鸡蛋还是沉的,幼儿又开始讨论: 
  幼儿1:我认为鸡蛋在这个盆里沉下去是因为水凉了(他只摸了B盆里的水但没摸A盆)。 
  幼儿2:不对。是因为这个盆里的鸡蛋重,咱们换个位置试试。 
  幼儿把清水盆(A盆)里的鸡蛋拿到盐水盆(B盆)里,发现两个鸡蛋在B盆里都是浮着的。教师请幼儿再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1:(仔细观察水后)这盆水里有东西,比较糊,所以它使鸡蛋漂起来。 
  幼儿2:是糖。 
  幼儿3:是面粉。 
  幼儿4:它像是海水,不是面粉。 
  教师:糖是什么味道的?海水又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谨慎地蘸了一点尝了尝:“是盐!” 
  最终幼儿得出结论:盐水里的鸡蛋易浮起来,清水里的鸡蛋会沉下去。 
  3. 集中回顾探究过程,梳理经验。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鸡蛋放在水里,在这盆里沉下去了,在那盆里却没有沉下去。小朋友们也觉得很奇怪,大家一起找原因。一开始,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对不对?你怎么做知道的呢?后来你又觉得是怎么回事?你又是怎么去做的?那现在,你们觉得,为什么鸡蛋在盐水里能浮起来,在清水里会沉下去? 
  幼儿不知道液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教师稍作解释,并鼓励幼儿回家之后继续探究。 

  从本次活动来看,幼儿科学探究活动首先应当选择贴合幼儿生活的知识内容,创设有教育价值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获得有关知识,从而对科学探究更感兴趣。本次活动教师的设计虽然简单,但符合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情境的设置也充分调动起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他们有能力去操作和理解的。 
  其次,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要有与发现内容相适宜的结构好的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且材料最好是生活中常见的。本次活动教师提供的材料有:盐水和清水各一盆,每个盆里各放一个鸡蛋,两个鸡蛋大小差不多,且A盆水比B盆的水量稍多些。这样的材料简单易找,同时又便于幼儿操作,而且对幼儿的思考有一定的支持。 
  第三,幼儿探究过程中,教师干涉不能太多,只在必要时提供帮助,尽可能让幼儿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在安全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感官去发现,而不是按照教师告诉他的结果或试验步骤去做。本次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可以怎么做,而是先让幼儿思考,在操作上予以支持,跟随幼儿的脚步,一起探究真相。 
  第四,面对幼儿的各种观点,教师做到保持中立,不去判定谁对谁错,而是将幼儿的矛盾集中起来,进一步深化问题,引发他们去思考解决的办法。活动中,幼儿发现了两盆水在外观上的区别,有人认为是面粉水,有人认为是糖水,有人认为是海水,教师只是总结幼儿的想法,婉转地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发探究。 
  第五,探究之后,教师需要组织讨论,和幼儿一起梳理探究过程,整理思路,帮助幼儿向概念迈进。在本次活动中,幼儿有了探究材料的经历后,都获得了关于事物特性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教师抛出问题:鸡蛋为什么在盐水里漂浮,在清水里却会沉下去呢?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究欲望,在幼儿心里埋下一颗科学精神的种子。 
  幼儿之前对沉浮的感知只停留于对沉浮物体的认识层面,通过这次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对沉浮的感知更为丰富,虽然他们不一定能理解液体密度对沉浮的影响,但在不断分析与验证的过程中,幼儿探究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活动也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遵循了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的课程论,体现了整合化、本土化、生活化、幼儿化、现代化的特点,凸显了学生“主体建构”的活学本色,回归到知识“问题解决”的活用意味,“活教、活学、活用”,摆正了教师“适度介入”的活教位置,让学习活动绽放出蓬勃的生命活力!(马静 姚培锋)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拉封丹寓言故事:鹰和喜鹊(文本)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