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哲学及课程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存在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典型代表。它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提出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重视人的主观性和独特性,注重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我生成。其中以德国的海德格尔、法国的萨特、奥地利的马丁·布贝尔为代表。虽然人们对存在主义褒贬不一,但存在主义教育的一些观点至今仍对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借鉴意义,下面就其哲学观和课程观进行阐述。
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1.要从行动的角度去面对人生的永恒话题,如婚姻的冲突、战争、死亡等。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美英等西方国家就规定在中小学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在20世纪末,中国台湾地区教育界引介生命教育,并称为“生命教育”。[1]近年来,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关注的热点,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也从不同角度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依据和理论基础。然而,对于幼儿来说,由于教师、家长甚至不少学者一直对死亡和生命教育的态度处于矛盾之中,尤其是对生命教育功能的认同和对生命教育方法内容的质疑。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时,我们可以以幼儿生命启蒙教育为着手点,探究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开展生命启蒙教育,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人们熟悉的且符合幼儿特点的方法实施关于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从而提高幼儿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
2.“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第一原理。对于幼儿来说,幼儿阶段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从两三岁起,儿童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起来。所以,培养孩子认识自我、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杜绝如今一些独生子女面临的包办代替现象,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下文同)精神:“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3.人是自由与责任的存在。如今的孩子,身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自我意识”过于膨胀,“责任意识”淡薄。一方面是由于家长的过分宠爱;另一方面是由于幼儿年龄发展特点间接造成的:小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已发展的相当成熟,但对于“责任意识”概念还较模糊,有的幼儿根本不具备。幼儿到了大班的年龄阶段才能产生初步的“责任意识”。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对帮助幼儿如何从“自我意识”自然地过渡到“责任意识”的教育方法上进行实践研究,帮助大班幼儿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培养幼儿具有关心集体、关爱身边人的“责任意识”。
二、存在主义教育课程观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1.倡导生命教育,重视人格教育和挫折教育。存在主义认为,人是有限的、相对的、偶然性的存在,有限性是人生境遇的最重要的特点,死亡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件。[2]
新《纲要》将安全问题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位,笔者认为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安全是人的发展之本,没有生命和健康的身体就谈不上人的发展;二是近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幼儿意外伤害已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岁~14岁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占小儿总死亡数的26.1%。[3]因此,教师要充分认知和尊重幼儿生命特性,适当开展生命教育启蒙活动,让幼儿在生命的启蒙阶段就感知生命的存在,学习如何爱惜生命、尊重他人、珍惜资源,学习保护生命的多种方法,激发他们关怀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态度、情感和技能。
2.主张课程必须从关注客观事物、外在世界,转移到关注非理性人格、本体的“此在”世界,重视情感内容和体验。存在主义者高度重视情感内容,高度重视“现在”的个人体验过程,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这一课程观对于我们思考儿童体验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作用。体验教育是让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以及思考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4]它是针对以书本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提出来的,鼓励儿童走出课堂,体验生活、体验社会。由于体验是生动的、鲜活的、整合的,符合儿童学习特点的,因此体验教育对于幼儿同样适用。
幼儿能够体验的和应该体验的东西很多,如针对都市化带来的问题,让儿童体验自然,体验生存。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尽可能带儿童到大自然中去,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针对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儿童体验群体,体验服务。
3.反对传统的学科课程,重视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倡导活动课程和个性课程。存在主义认为,人是完全自由的,人“创造他自己”,但行动之前他“什么都不是”,人是他自己活动的总和,即“存先于本质”,“主体性就是真理”,所以存在主义的课程是个性化的活动课程。[5]
《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外,在课改中,《纲要》也遵循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主张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发现课程资源。陈鹤琴活教育的课程论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通过亲自观察获取知识和经验。这一观点对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幼儿课程开发要以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幼儿课程资源开发内容要生活化。在进行幼儿课程开发时,要从幼儿生活的实际出发,研究儿童、了解儿童,充分发掘和利用幼儿周围的各种课程资源,如今的园本课程和民间游戏课程就是一个典范。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它将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状态相连,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因此,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游戏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对于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是幼儿教育的发展以及幼儿园课程的改革与实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幼儿课程开发要以幼儿为出发点。存在主义认为课程是个性化的活动课程,他注重人的自由和存在。由此可见,我们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不单是传授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重要的是开发和利用各种存在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诚然,存在主义虽然在哲学和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上也有一些偏激的地方,如存在主义教育过分强调人文科学的教学而漠视了自然学科的教育和学习;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个别教学而片面地否定了集体教学;明显的人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特点也助长了“个体主义”和“个人中心”。而且很多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影响和作用带有明显的非理性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特点,只能算作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但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及课程观对于当代的幼儿教育有很多有益的思想与理念,对反思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颇深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叶小艳)
参考文献:
[1]朱家雄,李芳.对幼儿实施生命教育可能存在问题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07).
[2][5]王军强.试析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及其课程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08).
[3]丁宗一.儿童期意外伤害[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04):17.
[4]袁爱玲.学前儿童的体验教育[J].幼儿教育,2005,(07):01.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教育
- 教育随笔:《餐巾纸的启发》 2015/05/25
- 教育心得:《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2015/05/25
- 教育随笔: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 2015/05/25
- 教育随笔----搬放板凳有感 2014/09/06
- 剖析幼儿园教育情境中的“表扬” 2013/04/27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