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音乐教育应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任务就是往幼儿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幼儿说,代替幼儿做,没有给他们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幼儿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变幼儿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现代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先生强调音乐教育要给儿童更多的自己体验、自由发表和自由创作的机会,不应追求形式的成绩,反对勉强儿童去机械模仿。
1 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
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眼界,丰富他们的
音乐经验,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乐活动中,笔者让幼儿欣赏《小燕子》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小鸟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鸟飞的动作,动作优美。当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小燕子要飞得很漂亮的,要轻轻的。”当笔者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外,还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倾听自然和生活中的声音(小河流水声、小动物叫声、雨声、走路声……)的各种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中班的幼儿能分辨出“沉重的”“轻柔的”“跳跃的”音乐,能区分速度、力度、节奏的不同变化。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儿童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在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研讨,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他们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去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基于这一思考,笔者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如设计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2 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笔者有目的地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 X X|的感觉;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 唷 哇|喔 唷 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 唷 嗬|哎 唷 嗬|”地用力;等等。弹奏歌曲《划小船》,引导幼儿重点寻找其中的切分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引导幼儿运用木琴、铝板琴等乐器为《划小船》伴奏。此外,笔者还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让幼儿试着在木琴上敲奏熟悉的歌曲。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眼看木琴,耳听音高,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表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幼儿的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也得到培养。
感知完节奏,笔者就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如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并随之教给幼儿认识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教师教,教师只不过加以引导。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表现。除了用身体表现,还让幼儿充分利用打击乐器。除了这些教育培养外,笔者还把对幼儿的音乐素质练习穿插在一日生活中,这样久而久之,他们无论是在对音乐的喜爱上,对音乐的感受力上,还是在音乐节奏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3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歌曲教学中,笔者摒弃以往教师教一句幼儿唱一句的枯燥而又乏味的教学方式,努力钻研柯达伊教育理论思想,在边学习边摸索中寻找歌曲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歌曲《春雨沙沙》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随机教授的。首先引导幼儿观察春雨落下的样子,并倾听春雨的声音,随之将春雨变成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他们陶醉其中,在笔者的一步步引导下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歌曲。在教学中,笔者还传递给幼儿一种信息那就是创编。只要是美好的、快乐的都可以把它变成诗歌、歌曲甚至音乐剧。从此,幼儿创作的兴趣可浓了,看到什么唱什么,在笔者的不断引导鼓励下他们的创编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喜欢音乐的幼儿特别喜欢表演,为此,笔者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幼儿年纪小,对音乐也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会相互交流,还能向笔者征询意见,交流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4 正确把握“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幼儿主体”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教育活动应有的正确的师生关系。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如何把握教师主导与幼儿主动的比例、尺度有所困惑。在实施活动时,教师应灵活地随时根据儿童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参与和指导活动。当儿童表现出可以独立进行活动时,教师应减少参与和指导;当儿童表现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增加参与和指导。
以上只是笔者在音乐教学中的点滴体验,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探索,使音乐教育成为孩子快乐的游戏天堂。总之,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应当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教师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等活动中都有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长期的音乐熏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地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音乐
- 音乐教研“学有所用” 2014/12/17
- 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2013/04/21
- 音乐舞蹈教育活动初探 2013/04/21
- 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 2013/07/21
- 大班识字游戏:动物音乐会 2013/03/0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