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织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健康的身体是幼儿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笔者认为,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科学地调控运动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才能达到最优的锻炼效果,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恰当选择教学内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和需求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1)运动能力不一样。小班幼儿运动能力较弱,重点应发展钻、爬、跑、跳、平衡等身体素质;而中、大班幼儿运动能力已渐渐加强,因此,选择教学内容时在动作难度方面须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2)思维方式不一样。小、中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富有童趣、可爱的角色较能吸引他们;而大班幼儿抽象思维渐渐萌芽,一些挑战性大、任务意识强的角色比较适合他们,如扮演小士兵。
(3)意识形态也不一样。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是朦胧的,他们一般对同伴的活动不在意,对小组合作活动不感兴趣;中、大班幼儿则喜欢集体活动,喜欢竞争与合作游戏。教师应把握和分析幼儿的水平和特点,有的放矢, 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方法富于变化,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1.让体育活动过程故事化
故事,它角色生动、场景惟妙惟肖、情节有趣,深受幼儿喜爱。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我常将活动过程故事化,或赋予它情节,或赋予它角色扮演,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材料“活”起来,使幼儿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化
除了体育教学活动,还可以拓展其他活动形式,如户外体育游戏、亲子运动会、远足锻炼等。如带领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与锻炼,到湖畔举行亲子运动会、大型体操表演等。利用社区资源进行身体锻炼,丰富了幼儿的知识,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3.巧做幼儿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在活动中扮演角色应注意技巧:小班,老师应扮演主要角色,在游戏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而对于中、大班,教师应只扮演配角,而让幼儿扮演主角。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灵活转变身份,既做一个引导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
三、科学调控运动过程,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1.动静交替,科学调节运动量
幼儿体育活动运动量的安排须符合幼儿生理机能的规律与特点,应由小到大再到小,呈抛物线状。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合理分配难易点,科学调控运动过程。要严格控制大强度练习的总时间,不能让幼儿长时间连续从事大强度的运动。
2.精讲多练,合理调控运动密度
运动密度是指幼儿在活动中做练习的时间与活动的总时间的比例。活动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一个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否充分合理地被教师和幼儿所利用,进而也关系到一个体育活动的质量。
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对小班幼儿的示范应多于讲解;对中、大班讲解的密度可稍大些。其次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照搬教案,而应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一个优质体育活动的重要标志就是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一个活动的时间,提高活动效率,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效教学。
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而我认为,只有科学组织体育活动,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领域的学习,才能提高幼儿的生活乃至生命质量。
手工材料
关键词:体育
- 幼儿体育活动中应注意哪些安全 2013/03/04
-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规则问题探析 2013/02/23
- 体育活动教法的探索 2013/02/23
- 亲子园体育游戏形式初探 2013/02/16
- 教”与“玩”结合是幼儿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3/02/15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