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歌唱教学价值取向的新审视-优秀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音乐活动之一的歌唱教学活动原本就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艺术的生活世界,体现着艺术价值。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摒弃以“教会孩子学会歌曲”为着眼点的歌唱教学观,逐步形成“要从艺术生命的高度关注歌唱教学活动”这一共识,把幼儿作为一种艺术灵魂的力量,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情感、经验、思考、灵感、性格参与到歌唱教学活动之中,使歌唱教学活动呈现出丰富性、游戏性和整合性。
关注课堂的开放,关注课程的整合,关注幼儿的发展,这既是幼儿园歌唱教学的亮点,也是幼儿园歌唱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课程整合了,也就给幼儿园歌唱教学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追求。
一、关注幼儿的“参与”,更应注重幼儿的“融入”
幼儿是歌唱教学活动的主角,幼儿参与歌唱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歌唱教学的开展。幼儿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幼儿积极创造参与活动的条件,让每个幼儿都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到歌唱活动的快乐,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参与学习、体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平时歌唱教学活动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问“是不是?”“好不好?”“喜欢不喜欢”……幼儿齐声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喜欢或不喜欢……,或者是教师与少部分幼儿的问与答,自然流畅,个别幼儿答的全面、准确,似达到了教师需要的效果;要么是教师问,却总是那一两个幼儿答,更多的幼儿都心不在焉地当听众。试想,我们应怎样看待这样的组织活动呢?课堂上幼儿参与率高是不是就是好课?其实,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幼儿参与课堂,但更需要注重幼儿融入课堂。融入课堂是幼儿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以及神态、肢体的忘我投入,不仅是幼儿“形”的完全融进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更多的是幼儿全身心“神”的倾情投入,是幼儿思维情感的自觉参与,表面上看是教师的“引”,而实际上是幼儿思想情感的自觉“顺应”与“同化”。当幼儿融入课堂后,也许不再是简单的异口同声的“是”或“不是”;也许是幼儿的回答简单、片面、凌乱;也许有的幼儿积极踊跃发言,而有的幼儿欲言又止、想说也不会说。其实,这样的课堂远比那些幼儿假参与的热闹课堂更真实、更有效。教学中要使幼儿融入课堂,首先教师自己要融入幼儿、融入活动,以自己情感的投入唤醒幼儿内心的情感体验;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宽松而又和谐的气氛,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不断诱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全身心地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自觉投入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第三,还要准确把握幼儿融入的方式、时间和程度,科学地看待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千万不能将那人云亦云的“参与”与“融入”划为等号。
二、关注教学的“方法”,更应注重课程的“整合”
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关注教学的方法选择,在实践探究中,通常可以运用图谱教学法。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熟悉、记忆歌词,帮助幼儿更好的表情达意,还可以学习运用更多的歌唱形式。比如在歌曲在歌曲《老鼠画猫》中,将歌词按乐句变成了可视图谱,通过图谱的视觉提示,非常具体直观地将内容呈现出来,演唱时,幼儿就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了歌词。通过各种不同的表情符号,提示幼儿唱出歌曲的诙谐情绪。可以在图谱上贴上标志,让幼儿学习领唱和齐唱,这样教师可以灵活地随时变换。也可以在画图谱时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让幼儿学习领唱和齐唱。还可以运用游戏法、表演法、故事讲解法等等。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更多从幼儿学的角度去考虑,注重怎样让幼儿更好地学,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学有所得,让孩子们尽情地畅游于音乐王国中,身心得到良好的陶冶和熏陶!
关注教学的“方法”,更应注重课程的“整合”。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再次明确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强调了各领域的内容应该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全面的发展。提升学科整合是将幼儿园歌唱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升为一体,充分有效地挖掘、整合歌唱教学所蕴涵的其他学科的资源,以丰富歌唱教学的形式与内涵,增强歌唱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如歌曲《小鱼的梦》从不同层面挖掘整合资源,与美术、社会、数学等进行有效整合,尊重幼儿的意愿、行为与规则,激发幼儿歌唱学习的动机、需要与好奇心,通过欣赏、游戏、互动、交流等形式,培养幼儿学会思考、想象、创造与探究。通过整合美术活动的内容进行图片的欣赏;整合数学活动的排列,引导幼儿按歌词内容进行图片排列,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知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陶冶情操,实现各种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关注教学的“效果”,更应注重课堂的“效率”
评价一堂课是否有价值,应透过幼儿“学”的效度来考量。幼儿“学”的有效,应着眼于两种境界:一是“显性”的,即课内即时可测的教学成效,它包括幼儿认知的达成度、情感的体验度和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二是“隐性”的,即是在“显性”背后的、蜕去“显性”外壳之后的情感的积淀、方法的建构。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最终实施结果的反映。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组织实施需要关注教学效果,但如果只关注教学的效果,只关注幼儿是否都掌握了歌词的内容,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也就是使幼儿会唱了所教的歌曲,而不注重为达成此效果所采取的途径、方法、步骤、策略,是与幼教改革的评价精神相悖的极不科学的评价方式。只有高效率地达成歌唱教学效果的课,才能称得上“优质课”。因此,我们在关注教学效果的同时,必须关注课堂的效率,从“效率”中评价“效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或避免课堂低效的行为,才能让孩子在歌唱教学中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重课堂的效率,事实上就是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艺术,注重教师的创新水平和教学智慧,注重的是教师这个“平等中的首席”的综合素养。关注“效果”主要就是关注教学的结果,而注重“效率”更侧重于课堂教学的过程。
由此而言,注重歌唱教学活动的融入、整合、效率,这不仅是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建设的新问题,更是对幼儿园歌唱教学价值取向的新提升,只有找准了这个“新提升”,才能实现歌唱教学和谐课堂无序与有序的统一,真正达到歌唱教学的艺术生命目标。
手工材料
关键词:歌唱教学
- 讲座:浅谈幼儿园歌唱教学 2011/08/2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