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幼儿园小班活动区活动的原则和方法
在幼儿教育中,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而和谐地发展,我们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而活动区的创设,则是实施教育目的的主要手段之一。创造一个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相一致的环境,将会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而活动区的形式正可以为幼儿提供这样一个环境。
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活动区的活动,可以更好地适应幼儿的特点和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自由地选择活动,通过活动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更便于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与指导,从而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参加各种活动,并使其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1 适应环境、培养兴趣、发展感知觉,是小班教育目标,也是活动区培养的目标
三到四岁的幼儿,从每个小家庭来到幼儿园,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之中,使他们原来平静的生活掀起了一个大的波澜。每一个幼儿都需要花费大力气来重新认识和了解周围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同时,还要改变自己与集体生活相矛盾的不良行为习惯。对三到四岁的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因此,帮助幼儿适应环境,使他们喜欢幼儿园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自然就是小班教育的一个重点。三到四岁的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阶段,正是运用各种感觉认识环境,判断事物属性,增长知识,丰富经验的关键阶段,所以利用活动区发展幼儿初步的认识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2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
活动区的教育是我们整个教育活动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也是建立活动区工作遵循的原则。但是,活动区是幼儿主要活动场所,教师有经常检查设施和用具,看看是否完全整洁、美观,是否有吸引力,以适应三到四岁的幼儿特点。哪些活动区最适宜小班幼儿呢?主要有:娃娃家、玩具区、认知区、积木区、种植饲养区、美劳区、图书角、音乐区和益智区等。
活动区的建立应和教育目标紧密结合。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活动区。“美味餐厅”,可以使幼儿模仿成人,扮演厨师、服务员、顾客角色和模仿炒菜、做饭等活动,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发展语言、培养交往能力,得到实现自我的满足。“玩具拼插区”,可以使幼儿用五颜六色、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拼插玩具进行活动。此项活动很受小班幼儿的欢迎。幼儿在反复拼插摆弄中,会不断有新发现、新设想。不仅从中得到快乐,而且手部肌肉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是发展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积木区”,可以使幼儿玩大、中、小型的彩色积木。这是三到四岁的幼儿百玩不厌的活动。幼儿用积木搭高楼、筑围墙、排列火车,变化无穷、乐在其中,在玩积木中认识了形状、颜色,比较了大、小、高、矮等。
“美劳区”,幼儿在这里学习绘画、粘贴、撕纸等,用艺术手段表达自我,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发展了肌肉的灵活性与手眼的协调能力。
3 小班活动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区域设置要开阔。在活动室所设置的餐厅、美劳区、益智区等,既不要相互干扰,又不要过于封闭。小班幼儿自我管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差,为他们开设较为开阔的活动区,便于他们交往,有利于发展语言。如一个内向的幼儿在益智角玩穿珠,当看到某小朋友在饲养角喂小鸡吃米时,他会产生也去喂小鸡的欲望。于是,他收好玩具,走到饲养角与小朋友议论,哪只小鸡吃的多,哪只小鸡吃的少。在活动中,学会了与人交往。发展了语言,这就是区域开阔的结果。
3.2以开放5~6个区域为宜。每个区域可以让4~6人活动。小班的幼儿很多方面需要成人的帮助与指导。如果开放的活动区过多,不便于教师的观察指导。每个区域4~6人可以满足幼儿交往与相互学习的需要,又不会发生过多的争执。
3.3区域标志应是形象而醒目的。无论是美劳区,还是娃娃家,其区域标志应是形象而醒目的。这是因为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的,标志会使幼儿一目了然,可在明确的目的中选择活动,如:“建筑区”的标志,就是做儿个有城堡的胸饰;画“有彩笔或剪刀的图”为“美劳区”的标志。
3.4限定活动区人数的标志,应是幼儿使用较方便的。为了保证活动区正常活动的开展,在每个活动区外都设有进入此区的标志。小班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不够,因而在小班所设的限制区域活动人数的各种标志应是简单的易于做到的。如:用毛线穿上木珠往脖子上挂,折儿顶帽子望头上戴,往手上套橡皮圈等,都是3~4岁幼儿人人可以做到的。而往画好的格内画圈,或者脱鞋摆在鞋印上等要求则偏难。
3.5材料应放置在较低处,方便幼儿取放。小班幼儿个子矮,力气小,因而活动区陈设的玩具、材料等位置要低一点儿,并且玩具不宜过重。
3.6相同材料数量要多。小班幼儿模仿性强,而自我约束力较差。他们常常看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因而,每个区域相同材料要多放一些。如益智区中,限定同时可进4人,放的各种串珠,必须能满足4人同时进行活动用,又如音乐区限定6人,陈设的响板至少要6个,能满足6个孩子同时玩。
4 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方法
当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能指导幼儿的活动行为。良好的常规使孩子和谐相处,并保持舒适、宽松、有序的环境,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差,因而培养他们遵守活动区规则的方法,应与中班不同。
4.1体验认识的方法。让幼儿亲身体验感觉、认识什么对、什么不对。如想让幼儿明白“美味餐厅”只能同时进去4人,太多了则不能时,可让他们同时进去8人,亲身感受这样做是多么的拥挤,进去后坐没法坐,站没法站,菜刀不够用、服务员少、顾客多等。再组织4人一组轮流进去玩,体验其宽松、舒适的游戏环境,使人感到多么的快乐!这种方法,可以使幼儿在遵守规则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4.2演示法与游戏法。演示法,就是教师要将活动区规则演示给幼儿,如玩具玩完后,要放在指定位置,教师要亲自来示范。让幼儿明白,红色积木要放在红色标志下,黄色积木要放在黄色标志下等等。游戏法,就是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去理解和记忆游戏规则。如玩“什么玩具放错了”的游戏,大家先蒙上眼睛,一名幼儿故意将玩具乱放,然后让大家睁开眼,找出哪些玩具放错了地方,借以巩固对玩具应归放原处规则的认识。
5 关于材料的投放问题
活动区的创设,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因而材料的投放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与变化。以“益智区”为例,对于刚刚3岁的幼儿来说,肌肉的灵活性还很不够,以陈设大小不同的串珠为宜,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投放压扣,进一步可以投放拉锁,最后可以出现系扣。
材料的投入要与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以认识圆形、正方形为例,“图书角”要设有关图书与挂图,“美劳区”要有粘贴材料和绘画的工具,“益智区”要有圆形、正方形的拼图等。材料的投放,应考虑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幼儿的需要。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要对幼儿有明确的交待,使他们懂得怎样玩。在新材料投入的同时,要保留前一段的旧材料,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操作的材料。各活动区投入的材料不同,就是为了满足幼儿的不同兴趣和需要。
6 关于教师指导问题
3~4岁的幼儿,独立思考,操作能力都比较差,因而在开展活动时,教师需要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具体指导。对于不同水平的幼儿,应有不同的指导方法,不要强求一律。
活动区的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幼儿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它的规律,提高它的教育实效,以便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手工材料
关键词:活动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安全教案《预防传染病》 2013/04/06
- 活动记录表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作用 2013/02/24
- 幼儿活动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13/02/06
- 科学小实验中指导幼儿进行活动记录的研究 2013/02/03
-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合理投放要点 2013/02/01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