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对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误读及其错误倾向的预防

来源: 06abc.com 作者: furcer 感谢 furcer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最为核心的思想就是对教学效益及效率的关注和追求。然而,当下关于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解读却存在着诸多误区:目标的单纯行动性和可检测性;教学容量和知识学习的最大化;追求新知识、新经验的挑战性;教师指导的密集性和高结构4E;组织形式的集体性和去个别化。这些对有效教学的误读极易导致教学中的错误倾向,对此应加强预防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有效教学;教学效益 
  在20世纪之前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学即艺术”的教学观在西方教育理论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此后伴随科学实证思潮以及行为科学的发展,“教学也是科学”,可以用观察、实验等量化的方法来检视教学的观念渐成气候。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科学影响之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概念开始频繁出现于西方教育文献中。可见,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我国教育界,有效教学之所以成为当下评判教育及教学问题时颇为流行的用语,又有其特定的现实背景和内涵。目前,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走出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苦,学生学的累”而实际低效甚至无效的困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并探讨其可能的策略体系确已成为一种现实的必需。 
  尽管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追求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其逻辑上,以“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而不是无效的、低效的”为基本命题而展开,但作为一种教学的理念以及体现这种理念的教学行为,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强调教师的“教”需关注学生的“学”,教师需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有“全人”观念,把学生的发展定位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有效教学才强调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的可测性和量化以及教学的有效策略。 
  另外,有效教学以对教学效益的追求为其核心的理念,但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体系中,“效益”一词当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其“高效”或“低效”亦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即便作为效益评判的惟一标向,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也会因年龄特征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和途径。而且,所谓的“有效”和“无效”,或者“高效”和“低效”,其本身就是一种极具相对主义的价值评判,并无绝对的准则与标准。当有效教学的概念延展到学前教育的话语系统时,如果它不能根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加上片面的效益意识和狭隘的功利主义的驱使,有关幼儿园有效教学之“有效”的误读就极有可能导致实践产生偏差。因此,幼儿园应对有效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研究,切实避免出现对有效教学的误读以及在教学中出现错误倾向。 
  一、盲目追求教学活动目标的单纯行动性和可检测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与否首先最直接地表现为活动目标的实现与否,而目标的实现与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的准确检测与客观评判,有赖于幼儿身心发展目标的可观察性和具体行动性。教学是否有效或效益大小的量化测评在涉及幼儿内在的、主观的经验及其心理活动过程等方面时,会因其发展的模糊性与个性化而变得无能为力。基于此,具体的教学活动的目标便只可设定在可观察的幼儿的“做”或“行动”的范围内,而难以具体化或精确化为特定“行动”的模糊目标也就无助于有效教学的科学评判,自然不在教学效益的考察范围之内。这种有效教学之“有效”的解读所导向的一条实践险途就是:让仅能局部地反映幼儿发展及其教学效果的可见“行动”取代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及其教学价值的整体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把教学活动的目标及其教学的有效性限定为幼儿身上可见的具体行动。具有貌似合理的迷糊性。幼儿学习及思维的感性化和体验性的特征似乎为幼儿园有效教学的这种误读提供了一种可以狡辩的依据。然而,幼儿学习及思维过程的行动性只是说明教学活动的过程原理,即所谓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而不能对教学结果(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作出指示。确实,行动性的教学目标为幼儿教师审视自身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时提供了较客观的参照,但这不应成为无视教学的丰富意蕴和完整人格教化之功效的借词。幼儿园有效教学之“有效”不仅在于幼儿特定行为的获得与展示,更应在于幼儿可见行为背后的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提升。因此,盲目追求教学目标的单纯行动性和可检测性的有效教学观是唯科学的技术主义和机械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学领域中的反映,在当前的幼儿园教学中必须予以避免。 
  二、刻意追求特定时间内教学内容和学习容量的最大化 
  当现实中的幼儿教育尚未根除学科化和小学化的流弊,强调单位教学时间内幼儿接受教学内容和知识容量的最大化,就是幼儿园有效教学追求高效时最易陷入的误区。这种教学效益观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也就是说,用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去争取最多的教学内容的传授。在特定的教学时间内。如某一主题教学的时期内,或者是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时间内,当教学内容的最大化成为教学高效的追求目标时,那些可量化的学科性和逻辑化了的标准知识以及程序化的技能的获得就会成为教学效益的硬指标。如此追求教学高效,势必助长把诸如拼音、识字、背诗、书写、数学运算(如珠心算),甚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学科知识的识记,超前加塞或拼插于幼儿园课程的有限容量中。前些时日,曾引得人们热评如潮的“天价幼儿园”及其“幼儿园毕业就是小学毕业水平”的“速造神童”计划的荒诞承诺,其实就是这种狭隘而肤浅的教学效益观的极端表现。 
  把教学内容和幼儿学习容量的最大化作为有效教学的效益追求,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以幼儿学习兴趣的过早丧失为代价换取无关紧要的某些知识的提前识记。在其根本上,就是让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和幼儿学习的丰富体验性让位于教学结果的片面追求,让幼儿可在感性的非自觉的潜意识化活动中获得和累积的“默会知识”游离于教学的广阔视域之外。幼儿园教学的意义取决于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在多大程度上适宜或符合幼儿的发展与需要,而非教学信息容量的大小和学科化的程度。这种教学高效观其实就是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效率概念向教育教学领域简单而粗暴的移植,完全无视教学中“人”的存在。“技术层面上的有效教学往往追求教学行为功能的最大化,‘多教总比少教好’‘多学总比少学好’,就是典型的追求技术层面的有效教学的产物。”这种效益观也是片面的技术主义教学观的反映。 
  三、片面追求幼儿获得新知识与新经验的挑战性 
  现实中,有相当比例的教学活动基本上停留于幼儿已经掌握了的旧有知识和技能的重复性再现和练习,而未能实现幼儿未知领域中知识的领引与经验的拓展。教学情境中,可以时常见到教师程序化地问而幼儿无需思考地答的情形,这种机械的、形式化的师幼呼应所暴露的就是教学要求与教师的引导只是滞留于幼儿已有发展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少有超出幼儿已知经验范围的尝试与挑战。基于这种低层次低水平上的重复性教学之事实,一种强调新经验和新知识学习的有效教学观便得以
产生。这种有效教学的观念视幼儿以前不曾拥有的新知识和新经验的获得与否及其获得量作为衡量某一次具体教学活动或某一段时间内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和效益高低的参照,并认为旧经验和旧知识的教与学只是一种无需付出多大努力的简单重复,是缺少挑战性的,因而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就无甚决定性的促进作用。概言之,这种有效教学观认为教学必需有新知识的学习和新经验的获得,才算得上是有效或高效的教学。 
  强调幼儿对于新知识和新经验的获得,并视之为教学追求有效和高效的实现路径之一,其本身并无不当,同时也有其合理的理论依据。维果斯基关于“教学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并适宜地处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主张,以及反映这种主张的“支架”式教学理念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种有效教学的观念和行为。在维果斯基看来,“如果教学能够按照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和实施,也就必然能促使儿童获得‘原则上为新的东西’,出现新的心理品质,内化更高的心智功能”。为此他曾明确指出“教学基本上正是要儿童学习新的东西”。然而,问题在于这种所谓的新知识和新经验的学习或获得须是在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适宜性提升与拓展,并为其最近一步的发展提供可以有效依托的“脚手架”,甚至这种新知识和新经验本身就是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在更高层次上的重新组合和系统优化,是旧知识和旧经验再联结、再转化、再提升的产物。强调教学中新知识和新经验的获得并不是为了“新”而“新”,为了“挑战”而“挑战”,更不能以此作为教学高效的标签,而排拒已有发展结果的再呈现或再重复。在奥苏贝尔那里,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教学中儿童已有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即便是再重复,只要是融入了幼儿积极而主动的新思考与新体验的参与,就一定是高效益的有意义学习。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过程性的体验学习,教学中的适当“重复”能够为其提供充分体验的空间和机会。 
  四、盲目追求特定情境下教师指导的高密集性和高结构化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展开总是依托于特定的活动情境。常规教学依托于集体活动的公共空间,区域活动依托于特定主题的活动区角,户外活动依托于室外的场地。在特定情境下的教学中,教师与幼儿高质高效的双向互动是有效教学的保障,也是教学高效的反映。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师幼互动关系的效益性常常被窄化为教师对幼儿单向施加影响的密集性和高结构化。教师以对于幼儿学习、游戏与生活等各类活动的结构化设置和程序性安排,以及在具体活动情境中对于幼儿行为不遗余力的连续而高密度的指导,作为自身作为教育者尽职尽责的行动证明和对于教学效率的追求与实现。且不说常规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为确保教学计划的依次展开和免于意外的“跑偏”或“出轨”,而对于幼儿行为的控制和思维的牵引,即便是在自由活动或区域自选活动中,一旦幼儿有自由、松散或无所事事的表现时,也会被视为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明证。 
  在其根本上,教师指导的高密集性和高结构化是成人本位意识和教师中心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典型反映。以教师对幼儿高密集性和高结构化的单向指导作为教学高效的表现,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以教师“教”的效益排斥和取代了幼儿“学”的效益,从而最终陷入“教师教的累,幼儿学的苦”的恶性循环。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整体性效益取决于幼儿主体地位被尊重的程度及其自主性发挥的空间,并以活动中幼儿兴趣和愿望的充分表达、自主探索与自由想像的积极参与、情绪情感的自我丰富体验为最根本的前提和基础。幼儿不是缩小了的成人,倘若可以把程序化的、符号式的逻辑推演和抽象理性的快节奏完成视为成人学习高效的基本表现,那么幼儿的学习便只能是具体行动的自主参与和个体化感性欲求的有效释放与满足的过程。高结构化的教学控制和高密集性的单向指导完成着对幼儿学习的自主性、体验性、情趣性和个体化取向的排斥与挤压。倘若说“重视和强调过程性,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把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的控制和单向指导,将最终导致以对学习结果的高期待取代对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参与性和过程性发展价值的重视。 
  五、活动形式的集体性和去个别化 
  现实中,的确存在着这样一种有意或无意的倾向,因集体的、统一的活动组织形式在其准备上的预设性和活动过程中教师可轻易发挥的主导性,而被视为高效益的教学活动形式。相反,较为零散而自由的个别化活动则不利于教学信息在一定时空内集中而统一地向更多的儿童传递,因而也就无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个别化活动的意义充其量也就在于它是常规集体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已。实际上,只要追求教学内容上的学科化,强调教师单向指导的密集性或高结构化,就势必导致教学实践在活动形式上的集体性和去个别化的偏差。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中,作为我国幼儿园教学的基本事实,大班额的班级现象将会实际地长期存在,强调通过教学活动形式上的集体统一性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有其现实的土壤。 
  现时代的教育实践早已超越了那种强调同时有更多受众、追求大面积的知识普及与传授,以实现教学的规模效益的发展阶段,小班化教学应是现代教学在其形式上的主流趋向。‘幼儿的学习是以个别化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的,幼儿园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活动形式上的个别化特征。幼儿园教学应当“重视幼儿主动学习”,“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那么,个别活动和小组活动就理应成为比集体活动更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幼儿在园的个别化活动形式,诸如自助的生活活动、自发的游戏活动、自选的区角活动、自主的实物操作与人际交往等,作为幼儿身心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不是幼儿园教学实践的形式装饰或点缀,更不是常规的集体教学活动的附属或延伸,而应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网络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效教学以其对于教学效益及效率的充分关注和追求,并为我们检视、反思已有的教学事实乃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一种方向性的指导或启示。然而,倘不能立体而多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的效益和效率,有效教学便极容易陷入一种非正当性的误区,即“有效”成为异化的或非正当的有效,或者说是教学拥有了有效性却丧失了正当性。在幼儿园有效教学种种误读现象的背后,狭隘的功利主义、专制的成人本位主义、机械的行为主义和形式主义即是这种非正当性的思想根源。立足于教学效益的完整观念,着眼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幼儿学习的特点,我们可以说,幼儿园的有效教学或者教学效益的实现,取决于这种教学在目标追求上的完整性与和谐性,取决于这种教学所提供的知识与经验的发展性和适宜性,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民主性和对话性,取决于幼儿学习方式方法上的自主性、灵活性、多样性。幼儿园教学是否有效归根结底取决于这种教学是否真正地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与成长,是否真正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享受童年、充实生命、体验快乐的精神旅程。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教学反思:一次失败的彩虹屋活动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