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中班幼儿讲述能力评价与促进研究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ali 感谢 mali 上传 0人参与

  [摘要]幼儿园中班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讲述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内容,其直接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本文采用了语言样本分析技术对6名中班幼儿的讲述内容进行了分析,在具体的观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评价中班幼儿讲述能力的发展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幼儿;讲述能力;语言样本;要素分析
  语言能力表现为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语言工具知识的学习和对语言符号系统的实际运用的能力。本文研究的讲述能力是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的一种,它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幼儿时期语言能力培养与发展重要内容,其强调幼儿以“说”为主,通过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能力。

  一、研究设计
  1.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将语言与文学领域教育目标分为倾听理解(听)、表达交流(说)、欣赏阅读(读)和前书写(写)四部分内容。语言的学习与掌握便是听说读写四部分内容循序渐进而又相辅相成的活动。如果说幼儿园小班以培养幼儿的“听”的能力为主,那么从中班开始就应着重训练幼儿的“说”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幼儿讲述能力采用经验性、笼统性的评价,此种方式很难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容易夸大、忽略讲述能力的某些要素或抹杀幼儿讲述能力的要素差异。因此,在对幼儿讲述能力进行评价时,如何针对讲述能力的要素进行分析,使评估的结果更加具体、详细,更能体现幼儿口语能力的个体差异,成为老师们的困惑,也成为了研究者思考的内容。
  2.研究思路与方法
  首先,本文在作品取样系统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发展总目标及中班幼儿语言领域发展分级目标中的“讲述”目标,结合所测查班级内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参考杨薇(2008)的研究,与班级教师商议确定了《中班幼儿讲述能力观察指标与项目表》。
  其次,本文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语言教学内容,通过鼓励、诱导幼儿对所学的故事内容展开讲述,用录音设备记录并转换、整理成文本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即建立起自然语言分析样本,为讲述能力的评价研究提供分析的蓝本。
  最后,在《中班幼儿讲述能力观察指标与项目表》中各指标的指导下,对语言样本进行要素分析,评价幼儿讲述能力的发展水平及指标之间的发展差异。
  3.研究对象
  本文选定10名中班幼儿作为测查对象,以语言学习内容《年》(一本以图画为主的学习教材)为讲述内容,在教师教学后的第二天对10名幼儿进行了测查。10位幼儿中除去2位幼儿不愿讲述且只字未讲,1位幼儿仅讲述了2句后请求不愿再继续及1位幼儿的录音文件损坏无法使用外,仅剩余了6份相对较完整的、可分析的文本,取样的有效性为60%。6位幼儿分别用字母A-F代表,根据老师的介绍,A、B两位幼儿语言发展较好,C、D两位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一般,E、F两位幼儿语言发展水平较差。
  4.观察指标与分析要素
  本文编制的观察工具《中班幼儿讲述能力观察指标与项目表》中的观察指标涉及讲述过程的宏观结构分析指标和微观结构分析指标。宏观结构分析指标包括幼儿讲述时的态度情感(主要指其积极主动性)、讲述内容的主题性(对故事内容的把握与理解、对故事名称与时间的介绍)及讲述过程情况(需成人引导次数、讲述过程的表现性与生动性、讲述时间)等要素;微观结构分析指标包括语音(普通话的使用、发音的正确清晰度)、语词(无重复动词数量、无重复形容词和副词数量、使用原文中的词语/新词与频次)及语句(句子的完整连贯性、句型的使用与频次)等要素。
  观察工具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其中E代表态度情感,T代表主题,G代表需成人引导次数,M代表幼儿讲述过程的表现性与生动性,包括讲述时的神态、表情与动作等,H代表讲述时间,S代表普通话的使用,P代表发音的正确清晰度,NDW-V代表无重复动词数量,NDW-A代表无重复形容词数量,N-W代表使用原文中的词语/新词与频次,S-C代表句子的完整连贯性,N-S代表句型的使用与频次等。
  本文使用的N-W是在教师的帮助下我们从故事中划出了20个重点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副词,频次即这些词语使用的总次数,如“空空荡荡”、“红红的”算是使用的新词,但“红红的”幼儿可能运用了三次。N-S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复合句,因果句主要是幼儿尝试运用了“因为、所以”的句子,转折句即幼儿使用了“可是、但是”的句子,时间状语从句指句子前加上了明确的时间限制词如“从前”“有一天”“第二天”等的句子,比较句和比喻句则为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句型。故事中新句型学习为比较句,原句为“年长的比狮子大,跑起来比风快,叫起来比雷还响。”
  5.记录方式
  本文观察指标采用两种方式记录:
  A.四级计分(0-3):3完全能够做到;2基本上可以做到;1基本上不能够做到;0完全不能做到。
  B.明确记录数量、频次。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通过观察指标对幼儿讲述内容的语言样本进行分析后的结果如下表1所示,并对表格所呈现的结果展开如下分析与讨论:
  (一)讲述过程
  1.测查样本与讲述过程情况
  在对10位幼儿进行测查的过程中,有4位幼儿不情愿讲述,2位幼儿的理由是“讲不来,忘记了。”引导后也不愿意讲述;另2位幼儿在引导后能够稍有讲述,其中1位幼儿在多次鼓励与提示下基本上完成了讲述。总体而言,大多数幼儿在接受研究者对其的讲述要求后,积极主动性还是比较高的,具有讲述的愿望和兴趣,基本上达到了《纲要》“乐意并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的要求。10名幼儿中仅有一位幼儿不能够使用普通话与研究者进行交流,被分析的6位幼儿中仅有一位幼儿D的普通话稍有平翘舌发音混淆的情况,表明幼儿基本上达到了《纲要》中对“能用普通话交流或讲述”的目标要求且发音较为准确。
  在讲述过程中,尽管不是在集体面前,而是在我这位不很熟悉的“新老师”面前,6名幼儿基本上做到了大胆独立地边讲边翻书,积极专注、完整地将故事讲完,努力回忆教师当时讲述的情景和内容,或者在成人引导或鼓励下根据对图画内容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补充讲述,做到了《纲要》中对中班幼儿“大胆、独立讲述”的期望;6位幼儿讲述过程需要成人引导的次数平均为2.2次,讲述时间平均为6分30秒。
  2.幼儿讲述过程表现性、生动性较差
  讲述过程表现性、生动性包括幼儿在讲述过程中随着讲述内容而对语气语调、神态表情与动作的运用与展现。幼儿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有表情地对故事内容进行讲述是与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及自身语言发展水平相关的。在整个讲述的过程中,6位幼儿的讲述语调较单一,表情没有起伏变化,表现性不强。比如在讲述到“年来了,年来了,大家快跑呀!”这一句时,2位幼儿能够表达出那种急切的心情,其他4名幼儿情绪平淡地陈述。再如故事结尾“大家都很高兴地一起吃年夜饭,年也笑眯眯的,和小朋友成为了好朋友”,2位幼儿表达出了自身的那种喜悦感与故事结束时的状态,4位幼儿讲到“大家吃年夜饭,年笑眯眯的看着’’后还会往后翻页,却因图画内容的结束被刹了尾,然后抬头望着研究者,感觉有点不知所措。因此,对于《纲要》中“能够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散文、复述故事”的要求,中班幼儿尚需进一步的学习和培养。
  (二)讲述内容
  1.讲述内容主题不鲜明,细节描述较少
  幼儿对所讲述故事的主题内容能够有所掌握,但并不能理解故事的深层主旨。幼儿均把“年”理解为“怪兽”,“新年”即“新的年怪兽”,而没能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即“年”也是我们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故事中的那些敲锣打鼓放鞭炮挂灯笼贴窗花等就是我们为迎接新年到来而开展的活动。对于这些内容幼儿仅是浅显地理解为人们为了赶走年怪兽而发明的一种新的东西和方法,仅有两位幼儿认识到了“过新年”,其中有一位幼儿讲述到“过新年啦,他们全部都穿的红衣服,敲敲鼓,吹喇叭”,另一位幼儿最后讲到“(人们和年怪兽)高高兴兴地过新年了”。总体来说未能达到“初步了解中国年的来历”的活动目标。
  再如,6名幼儿都能够理解故事《年》的主要内容,能够认识到“年怪兽”因为没有朋友而下山来找朋友,最终也找到了朋友,但当问其“年怪兽为什么没有朋友?开始的时候小朋友为什么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年怪兽最后是怎么找到朋友的?”具体原因或细节时,幼儿说不清楚。
  2.讲述内容逻辑性较差,不能清晰说明故事时间
  6位幼儿的讲述内容比较完整,讲述过程比较流畅,但是讲述的内容内部逻辑性不明显,这与上文分析的主题性问题相吻合,幼儿基本上是根据图画的内容,翻到哪里讲哪里,前后的连贯性与逻辑性存在断裂,如其中一位幼儿讲到“爷爷的影子吓得年很害怕。小孩全部就不怕年了”,再如“他(年怪兽)来找朋友,可是朋友不和他一起玩,现在他不是尖尖牙了,可是朋友全部都要和他玩了。”其中,后例当中还隐含了一个语法使用不当的问题,即中班幼儿开始尝试使用转折连词了,但运用还不准确。
  在讲述故事之前,仅有1位幼儿能够有意识地先说出故事的名称,然后进行内容的陈述。对于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能给予明确的说明。如故事中涉及“从前、寒冷的冬天来了、天亮了、从此、每年”等时间标记词句时,仅有两位幼儿使用了时间状语,且仅限于“从前、一天、有一天、第二天”等简单的时间标记词语,其他幼儿讲述的第一句即“有一只年,住在山上”或“山上住着一只年”等。
  (三)讲述能力
  “语词与语句”是微观结构分析指标的主体要素,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6名幼儿讲述能力发展情况及差异。《纲要》中对中班幼儿讲述能力也明确提出的“学会并积极运用学到的新词语和新句式”的要求,本文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讲述能力水平表现与分析指标之一——语词使用情况
  首先,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能够流畅地使用大量的动词及一些形容词和副词。从“无重复的动词数量”与“无重复的形容词数量”可以鲜明地感到不同语言发展水平的幼儿在此方面的差异,如幼儿A、B与幼儿E、F的对比。同时,6名幼儿讲述内容中“无重复的动词数量”平均为19个,而“无重复的形容词数量”的平均数量为7个,表明中班幼儿掌握且使用的动词数量比形容词数量要多,或者说与形容词和副词相比,中班幼儿对动词的敏感性与掌握质量较高。此外,幼儿乐于使用数量词“一个”,如“一个年”“一个人”“一个老爷爷”“一个灯笼”,等等。
  其次,在“使用原文中的词语/新词与频次”一项指标上,6位幼儿的表现差异也很突出,且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儿极力回忆并模仿原文的词汇与句式,另一种则是幼儿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讲述,如有两位幼儿将“吃年夜饭”回忆成“吃年饭”,有的幼儿可能不会使用“年夜饭”,而用“吃饭”或“吃席”进行代替。前者幼儿表现了较好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能力及较强的记忆力,后者则突出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自然性和个性。
  2.讲述能力水平表现与分析指标之二——语句使用情况
  6位幼儿讲述的内容所使用的句子一般为陈述句,偶有疑问句或感叹句,且句子较短,每句话的含词量平均为3个~5个,每句平均字数为10个,如“山上有只年。牙齿又尖,嘴很大,住在山上。可是这个年在山上不住了,因为天气很冷,他就叫了一声就往山下跑。”若对每句话进行独立的分析,结构比较完整;但若对讲述的内容整体分析,如前文所述,句子之间的通顺感与逻辑性则较差。
  在使用复合句型方面,幼儿积极尝试使用转折句、因果句及时间状语从句,句型平均使用数量为4个。有时句型使用得并不正确,如上文中提及的转折连词“可是”的使用。其中,仅1名幼儿尝试使用了原文中的比较句,而且是在教师的提示下回忆起来的,即教师提示了句子前半部分后幼儿进行比较句后半部分的补充。
  3.讲述能力水平与要素的关系
  根据表1得出,语词、语句要素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幼儿讲述能力的水平,如幼儿A、B、C所表现的在无重复动词数量、无重复形容词数量、使用原文中的词语/新词与频次及句型的使用与频次等要素上相差不多,且比其他幼儿相对较高,语句相对其他幼儿较长,且使用了多种复合句,尤其是在使用原文中的词语/新词与频次方面更是优秀,如对“空空荡荡、新年、年夜饭”等词语使用得比较自然流畅
  然而,从幼儿讲述的时间来看则存在鲜明的差异性,如幼儿A、C讲述的字数约为350个,幼儿B讲述字数约300个。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与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方式与讲述特点有很大关系,而这受幼儿的性格特质所影响。如A、C幼儿较外向,学习积极性高,在词语丰富、对新词掌握较好的前提下,能够根据图画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需要成人对内容衔接的提示较少;而幼儿B则相反,其性格偏内向,在讲述过程中明显属于机械地记忆教师的讲述而没有理解,多次停顿并努力回忆、模仿教师使用的词语与句型,一旦经过成人的提示后便能够讲述出故事的原话,所以讲述时间较长。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对中班幼儿讲述能力水平的评价
  依据《纲要》中语言领域发展总目标及中班幼儿语言领域发展分级目标中的“讲述”目标要求,结合以上结果与分析,本文对所研究的中班幼儿讲述能力水平做以下评价:中班幼儿乐意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讲述活动中,能够使用普通话且独立完成讲述过程,能够根据图画的内容展开自由讲述;语词和语句的质量是中班幼儿讲述能力水平的反映指标;幼儿讲述时能够流畅地使用大量的动词及一些形容词和副词,语句虽然较短但能够使用几种简单的复合句型,并且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从原文中学到的新词语和新句式。但中班幼儿讲述过程表现性不强,讲述内容主题性不鲜明,细节描述较少且内部逻辑性较差;对“学会并积极运用学到的新词语和新句式”“有感情地复述故事”这两项要求达成度较低,需要着重培养和锻炼。
  (二)促进中班幼儿讲述能力发展的建议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为了促进中班幼儿讲述能力的发展,本文对中班幼儿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利用活动内外时间,激发幼儿讲述兴趣,为幼儿提供讲述的机会。
  研究表明,“自由的语言情境和提供了规范语言的语言情境可以在激发幼儿的表达兴趣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方面实现互补。研究者在开展教育见习的过程中,发现语言教学活动中仍旧以教师讲述为主,幼儿仅是单方面的倾听或偶尔回应教师提出的较为简单的问题。教师讲述结束后会留给幼儿一些时间,鼓励他们独立讲述或向自己的好朋友讲述,但幼儿的主动性不够,加之教师给予的有效指导较少,往往效果并不明显;幼儿在集体面前独立讲述的机会更少。要改变现状,需要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或者在幼儿每日阅读时间内,创造条件,让幼儿在视、听的良好氛围中提高讲述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把课余、餐前、睡前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或者向幼儿播放所学的故事的录音,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开始训练幼儿的讲述能力;或者调动幼儿讲述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地、自主地讲述或复述,并耐心地予以提示和反馈,引导幼儿清晰完整地进行讲述,以此训练幼儿的讲述能力。
  2.帮助幼儿把握故事内容与主旨,教给幼儿如何学以致用新的词汇与句型。
  无论要求幼儿复述的故事,还是要求背诵的诗歌,教师都需对内容进行讲解,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其进行的活动,到活动的起因、过程与结果,等等,都应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对于所学内容中的一些新词汇与新句式,不只是简单的重复以要求幼儿机械识记,更要着重讲解其意思与用法,这也是训练幼儿有感情地进行讲述的前提。如在讲述故事《年》中,仅个别幼儿能够理解“春联”“窗花”并正确讲述出来,其他幼儿则讲述成“贴这个”“贴上红红的东西”等,不能理解也因此不能够使用,导致学习的效果较差。因此,针对一些新事物的名词等,教师应采用形象直观教学法让幼儿真实地认识才能有助于识记;而一些形容词、动词等较为抽象,则需要教师通过举例等帮助幼儿理解,以便幼儿能够学会并能够正确迁移。
  3.多给予一些形容词和副词的刺激,丰富幼儿的词汇种类,提升语言讲述质量。
  词汇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标志之一,词汇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4岁~5岁是丰富词汇的活跃期,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实词到连词、介词等虚词的先后顺序,幼儿掌握的词类范围将不断扩大,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名词和动词对于幼儿较好理解,形容词与副词则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形容词及副词的发展是句子复杂化的一个标志,也是儿童认识事物性质的标志。从另一个方面而言,这又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幼儿讲述能力提供了一个途径,即对幼儿增加一些形容词与副词的刺激,借助相关材料及幼儿的已有经验等让幼儿充分理解词义,在此基础上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已理解的词汇,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他们讲述的质量。
  4.开展丰富的语言游戏活动,因人而异地指导并促进幼儿的讲述能力。
  讲述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各领域学习及一日的生活当中。所以,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如创设多彩的幼儿园空间环境激发幼儿自主性地学习和锻炼;组织丰富的语言活动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童话话剧表演、主题性自由发言等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幼儿的讲述能力;或者通过创设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环境,引导幼儿与同伴互动,使幼儿学会在互动中沟通交流、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并分享经验,以此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幼儿的复述能力处于同一水平,但构成复述能力的要素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幼儿的讲述能力存在着这具体要素之间的差异,作为教师,就要发现不同的幼儿在语言表达中的规律、特点及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指标等,尽可能地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最有价值的帮助。如对于那些乐于讲述的幼儿,教师要着重于培养幼儿讲述的质量,如讲述过程的连贯性、语词与句型的丰富性、逻辑性、生动性等;对于班级中那些语言讲述意愿及能力均较差的幼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鼓励,找寻原因、耐心等待、积极引导将是促使其进步的最好方式。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关键词:讲述能力评价

    暂无...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小班分享阅读活动教案:今天穿什么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