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实现幼儿与环境的对话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bowen 感谢 bowen 上传 0人参与

  开学第一天,幼儿的目光被园门口一片绿意盎然的丝瓜藤所吸引。丝瓜藤不仅爬满了整个丝瓜棚,还蔓延到了一旁高大的合欢树上。幼儿看着隐藏在枝叶间的大大小小的丝瓜,充满了好奇。
  午饭后,大班幼儿依依和牛牛趴在栏杆上,边看着丝瓜藤边争论着丝瓜究竟有几根。依依说11根,牛牛却说只有10根。依依说:“你一定漏数了,有一根丝瓜被叶子遮着呢。”牛牛说:“不对,昨天我刚跟妈妈一起数过,一定是你把一根丝瓜数了两遍。”这时,很多孩子都加入了讨论。我想,幼儿数的结果不同是因为藤上的丝瓜是不规则排列的,既然他们现在急于验证谁数得正确,我何不顺应他们的需求,抓住现成的环境资源,让他们学习数不规则排列的物体呢?于是,我带着幼儿来到丝瓜藤下,先让每个人自己数,结果全班25名幼儿获得了6种不同的答案。孩子们都认为是大家不够安静、互相干扰导致的。第二遍数时大家都很安静,可还是有3种答案。为什么呢?孩子们都说:“因为丝瓜长得太乱了,我们容易漏数或多数。”“怎么解决呢?”牛牛说:“昨天我妈妈告诉我要很仔细才不会漏数、多数。”“是啊,数数除了安静还要仔细,那谁还有好方法可以不漏数、多数?…‘做记号啊!”程程说。但这个方法马上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挂那么高很难做记号的。”“那就拿根竹竿一根一根从左到右、从上往下点着数。”依依的这个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孩子们委托我向门卫爷爷借来一根竹竿,我点,孩子们一起数,最后我们获得了一个公认的结果:11根。依依得意地对牛牛说:“你看,我就说是11根嘛,你昨天漏数了。”牛牛不服地说:“我昨天数就是10根,那根小的一定是今天长出来的。”我说:“有可能哦,丝瓜每天都在长,明天数也许又会多几根。”“那我们每天都来数。…‘好啊,我们到活动室也去布置一面丝瓜墙饰,这里长了几根丝瓜,我们就在墙饰上挂几根纸做的丝瓜,看看最后能长多少根丝瓜。”我建议。
  回到活动室,大家开始讨论丝瓜墙饰做在哪里,怎么做。牛牛说:“丝瓜长了一大片,要找个大一点的地方。”孩子们都同意这个观点。正好班上挂衣服的白色架子闲置着,孩子们认为在白色架子上缠上绿色纸很像丝瓜藤攀在丝瓜棚上,而且在架子上挂东西、夹画纸都很方便。于是,我找来了卡纸和绿色绉纸,有的孩子负责画丝瓜,有的孩子负责用绉纸搓绿绳,把它绕在白色架子上当藤蔓。然后,大家一起将画好的11根丝瓜剪下来夹在藤蔓上,孩子们心目中的“丝瓜墙”便做好了。正当大家欣赏自己的杰作时,欢欢说:“藤上如果有叶子就更好看了。”是啊,可是丝瓜叶该怎么画呢?大家忙着数丝瓜,都忽略了丝瓜叶长什么样了。孩子们决定第二天去仔仔细细地观察丝瓜叶。
  第二天,孩子们细心地寻找,发现丝瓜没有增加。他们转而观察丝瓜叶,摸了摸长在低处的丝瓜叶,还伸出小手比了比。“叶子摸上去很粗糙呢。”“这些丝瓜叶长得比我的手掌还大。”“像爸爸的手掌,上面有很多条线。”“这片丝瓜叶有5个尖。”“我这片有6个尖。从尖到柄都有一条线,这条线两边还分出去很多细线。”我告诉孩子们:“叶子上面的这些线叫‘叶脉’,是输送水分和营养的。”回到活动室后,每个孩子都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了丝瓜叶,并剪下来挂在藤蔓上。他们幻想着会有很多很多丝瓜长在这片他们自己创设的“丝瓜墙”上。我也希望这片“丝瓜墙”能记录下孩子们的探究过程。支持他们的探究活动,延续他们的探究热情。

  有一天数丝瓜时,顺着竹竿点的方向,依依突然大喊:“这根丝瓜像鸭头。”“真的,像一个倒挂的鸭头,哈哈!”孩子们兴奋极了,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那根像伞柄。”“这根像拐杖。”“这根小小的像手指。”“快看这根,这里鼓出来像不像大肚子?”……孩子们寻找着、想象着,笑声不绝于耳。我趁机说:“丝瓜和人一样,每一根都不同,你们每个人去寻找一根最特别的丝瓜,说说喜欢它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下孩子们观察得更仔细了:“我喜欢这根,长得细细长长的,直直的。”“我喜欢那根,小小的,身体翠绿翠绿的,头上的小黄花开得很漂亮。”“我喜欢挺着大肚子的那根。像我老爸的肚子,哈哈!”“我喜欢那根弯弯的,看上去像弓。”“我喜欢那根,又粗又壮,像金箍棒。”……孩子们竭尽所能地寻找“最特别的”丝瓜。通过细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了丝瓜形态的多样性。这时,可可提议说:“老师,可不可以把我们喜欢的丝瓜摘下来送给我们?…不行,不行,不行,丝瓜摘下来就死了,我们还想看看它们会变成什么样呢!”牛牛坚决反对,其他孩子也都要求把丝瓜保留下来。
  考虑到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我给他们喜欢的丝瓜拍了照片,展示在班里的“丝瓜墙”上,并给每根丝瓜做了一本生长记录本,由喜欢这根丝瓜的几个孩子组成一组负责观察和记录它外观的变化,感受丝瓜的生长过程。每周五晨谈时间,我们会请每组派一个代表,集体交流他们的记录内容,分享彼此的观察发现。随着交流的增多,孩子们的记录也越来越准确和丰富了。他们会关注细节,如顶端小黄花的变化,丝瓜形状的变化,丝瓜皮颜色的变化……空闲时,幼儿还会自发地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体验连续观察记录的价值,感受鲜活生命的奇妙变化。
  在观察时。孩子们发现丝瓜藤还在不断往高处爬。一天中午,雯雯问:“这丝瓜到底能爬多高?”哲哲说:“反正比我爸爸高,我爸爸有一米八。”雯雯说:“当然比你爸爸高,它都爬到树上去了。”我说:“找找它最高爬到哪里了。”“在那边的一根树杈上。已经有两层楼窗户那么高了。”顺着依依手指的方向看去,孩子们都发出了惊叹声。“哇,它到底长多高了呀?”“一层楼大概有3米高,那这根丝瓜大概有5米多高了吧!”门卫爷爷估算着。“5米是很高很高很高很高……”看到孩子们惊叹中带着疑惑、想用手比划却又不甚清楚的样子,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来体验一下5米到底有多高。我们向门卫爷爷借了卷尺,在操场上用粉笔画了一条5米长的直线。孩子们试着头顶头、脚顶脚地躺下,发现原来5米差不多有4个半小朋友那么高;若脚尖碰脚跟地走着测量,最多的要走29步,最少的也要走25步。回到活动室,孩子们都忙不迭地把自己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这时,小鱼儿又提出了疑问:“丝瓜爬那么高,是靠什么爬的呢?”有人说:“是丝瓜的头发在爬。”有人说:“丝瓜也有小脚,是它的脚在爬。”洋洋说:“你们都错了,我爸爸说,往上爬的是丝瓜茎上伸出的卷须,只要有东西在丝瓜旁边,卷须就会攀上去,它们往上爬、往旁边爬都是为了寻找阳光,它旁边的东西有多高,它就能爬多高。”“是真的吗?”虽然洋洋说他爸爸是植物学博士。但孩子们还是半信半疑,嚷嚷着要去看一看。我又带领孩子们来到丝瓜藤旁观察,孩子们发现真的如洋洋所说,丝瓜茎上每一片叶子的对面几乎都有卷须伸出,它们细细的,有点像胡须,刚长出来时是直的,稍长一些后就会卷曲。这些卷须碰到支撑物就会缠绕上去。孩子们形容这些卷须“像弹簧”“像楼梯一级级往上攀”“拉长了像高低起伏的山”……他们还发现,丝瓜藤就是靠它的卷须悄悄地从一个支撑物攀向另一个支撑物,越伸越长的。几根丝瓜藤缠绕在合欢树上,居然将高大的合欢树都拉扯得有些倾斜了,大家不由得惊叹起卷须的力量。
  为了让孩子们更真实地感受卷须的攀缘本领,我决定带孩子们做一个实验:在丝瓜藤周围拉几根横向、纵向的绳子,看看卷须是怎么攀上去的。绳子拉起来了,孩子们充满了期待。第四天,孩子们看到一根卷须伸得直直、长长的,须尖搭上了绳子;第五天,卷须中段开始弯曲,缠绕上了绳子;第六天,卷须已绕着绳子形成了一圈环状结构,孩子们说“像拉长的电话线”,它拉着绳子一起在风中摇摆,另一根卷须也快要攀到绳子上了;第八天,第一根卷须已一圈又一圈紧紧地缠绕住了绳子,第二根卷须也绕在了绳子上,第三根卷须尖则刚刚攀上绳子……孩子们记录着它们的变化和攀爬的进度。感受着细小卷须的伟大之处。孩子们不禁问道:“只有丝瓜才有这样会攀缘的卷须吗?”我们决定在幼儿园里进行一次大搜索。
  第二天,我们在幼儿园的自然角和花园的角角落落寻了个遍,却没有发现像丝瓜一样有卷须的植物,孩子们有些失望。好在我园坐落于农业院校的校园里,我就把孩子们带到了校园的农场里。孩子们兴奋极了,有的钻进了大棚。有的跑到了田埂上。“我找到卷须了,绕在竹竿上。”“我也找到了,是甜瓜的。”“葡萄也有卷须。”“我看到了冬瓜的卷须,它在地上爬。”……孩子们穿梭在农场里,寻找着卷须,欢呼声此起彼伏。他们发现,冬瓜、甜瓜、黄瓜、苦瓜、豌豆、葡萄都有卷须。甜瓜、黄瓜和苦瓜的卷须和丝瓜的最相像,“弹簧卷”多。农场里的叔叔介绍说,是他们用竹竿交叉着搭起了架子,好让植物的茎蔓缠绕着竹竿向上攀爬。孩子们还发现,冬瓜的卷须比较粗,“弹簧卷”少,是爬在地上的;叔叔们正忙着除掉葡萄架上多余的卷须……孩子们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不给冬瓜也搭个架子,好让冬瓜的卷须往上爬?”叔叔说:“因为品种不一样,这是‘地冬瓜’,就是爬地生长的,比较好管理,只要种得稀一些,给它们留出爬伸的空间就可以了。如果是‘棚冬瓜’,就需要用竹木搭棚引蔓了。”“什么叫引蔓?”孩子们又问。叔叔说:“就是将茎蔓引到我们想让它们去爬的竹竿、架子或者棚上。”孩子们疑惑:“它们自己不是有卷须会爬吗?“是啊,可那是乱爬。卷须非常敏感,找到支撑物就会马上缠绕上去。所以,就像你们刚才在葡萄架下看到的,我们还会去除一些多余的卷须和茎蔓,减少营养的消耗,让营养集中供给果实生长和发育。”孩子们问:“那为什么这些植物要有卷须呢?”叔叔说:“你们来观察一下这些植物的茎,和茄子、番茄的茎相比,哪个粗?哪个硬?”孩子们都说茄子和番茄的茎比较粗和硬。“是的,因为这些植物的茎比较细软,它们不能直立生长,使叶子伸展到空中接收充足的阳光,所以它们需要卷须去攀缘周围的物体,爬到高的地方去晒太阳。它们的生长需要卷须,但我们有时会帮助它们去除多余的卷须。”孩子们恍然大悟,回去的路上,他们还兴致勃勃地谈论着。
  我们利用在农场拍的照片做了一块展板,名为“会攀缘的卷须”。离园时,孩子们兴奋地向爸爸妈妈介绍他们的新发现。还有孩子表示,也想试着种种这些长卷须的蔬果。洋洋爸爸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染,主动申请来做助教,给孩子们介绍其他攀缘植物,使孩子们懂得了攀缘植物们会分别利用卷须、吸盘、不定根等进行攀缘,以争取阳光。洋洋爸爸还给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书籍和图片资料,自由活动时间里,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看这些书籍和图片,谈论着他们感兴趣的攀缘植物。
  到了11月,丝瓜叶子慢慢地枯黄掉落,只剩下那些已经变成褐色的、干枯的丝瓜还挂在藤上。“丝瓜要死了吗?”孩子们谈论着。“不,丝瓜老了,需要我们去收获了。”一天下午,我和孩子们一起将丝瓜藤扯下,剪下了藤上的老丝瓜。孩子们都知道这些丝瓜已经老得不能吃了。“这些老丝瓜有什么用呢?…里面有籽吗?”“有些皮都已经破了,我们可以剥开看看吗?”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我组织他们剥开来观察。孩子们发现,老透了的丝瓜皮很干、很薄、很脆,轻轻一碰就会一小块一小块地掉下来;没有老透的丝瓜皮还有点厚,湿湿的,剥起来还有些费劲。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老丝瓜里面的果肉又干又硬,摸起来非常粗糙,形状像筒,有很多小孔,轻轻一抖,会有黑黑、小小、扁扁的像西瓜籽一样的东西漏出来。孩子们一看就知道那是丝瓜的籽,他们兴奋极了,用力拍打丝瓜,更多丝瓜籽从小孔中漏出来。孩子们将这些丝瓜籽小心地收集起来,请求我帮着收好,期待着明年再种。“丝瓜肉怎么会变成这样?”孩子们充满了疑惑。为了帮助他们在老丝瓜和嫩丝瓜之间建立联系,我切开一根半老的丝瓜,孩子们发现这根丝瓜里已经有一些细细的但还没有完全硬化的纤维了,横切后也能看到一些小孔。原来丝瓜肉是这样在变化的,孩子们恍然大悟。我告诉孩子们,老丝瓜里面硬硬的、粗糙的东西叫“丝瓜络”,它可以做成中药治病,也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的好帮手。我请孩子们回家去找找有没有用丝瓜络制成的生活用品,并带来分享。第二天,我搭了个展示台,将孩子们带来的沐浴擦、洗碗擦、洗脸擦、鞋垫等各种丝瓜络制品放在上面,孩子们发现这些物品主要是清洁用品。基于这个特性,我们把收获的丝瓜络送给了食堂师傅和每个班的保育员阿姨,供他们洗碗、擦水池用。我们也留了一些放置在自己班的水池边。一时间。孩子们对擦洗水池充满了热情,经常抢着帮阿姨擦洗,为的就是想体验一下使用丝瓜络的滋味。
  伴随着孩子们对丝瓜的探究,我充分体会到是环境引领幼儿产生了有价值的探究活动,而活动过程又不断地丰富着环境,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了成长。作为教师,我们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支持幼儿深入探究,让他们在与环境的“对话”中不断思考、发现、求证,实现经验的增长。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泥塑制作活动:恐龙-梁龙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