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园有效集体教学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和《纲要》精神一脉相承的,也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幼儿园教师共同的追求。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备课时确立好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语言,提出恰当的活动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以游戏为主线,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玩中乐,才能使我们的幼儿园课堂教学更富实效。
一、关注幼儿实际发展,制定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幼儿园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心中须有明确的目标体系,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有详细的了解,能从众多的学习材料中选择适合本班幼儿的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想让幼儿学到什么——教学目标定位必须建立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定位过高,幼儿不理解;定位过低,没有挑战性。在完成主要目标的同时能注意到对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吹泡泡”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目的是让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或领悟到其中的科学知识。活动开始了,教师用故事《小熊吹泡泡》导入教学,然后让幼儿开动脑筋,想想泡泡都有哪些形状:“圆的、椭圆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所有的泡泡都是圆的……”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按教师要求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接着,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拿来了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幼儿自己来实践,看看吹出的泡泡有哪些形状,从而验证自己的想法,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做中学”理念,如果按照猜想、实验、记录、得出结论来评价整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在课程进行中有些幼儿已经知道了,即不论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节课对他们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评价整节课,在遵循教材的要求方面,教师备教材是很成功的,但在幼儿活动组织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对一部分幼儿的忽视导致他们对活动兴趣的减弱,整节课都会无所事事,甚至还会扰乱课堂纪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前首先直该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发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鼓励幼儿进一步去思索“为什么所有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泡泡都是五颜六色的”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想象,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幼儿被动接受到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经验,从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重复学习到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发展。
二、灵活把握教学语言,提升课堂有效互动
(一)把握课堂兴趣契机,设置有效的教学提问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贯穿始终的,说什么话,提什么问题,才能调动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因此,什么时候将话题抛给幼儿是必须预设好的,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设问置疑便成为教师引导语言的突出特点。教师设置问题时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幼儿积极地进行探索,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如在大班科学活动《龟兔攀岩赛》中,幼儿对齿轮的认识比较生疏,我就用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森林里要举行龟兔赛跑,他们都声称准备了一个神秘的武器,一定要战胜对方,他们的神秘武器是什么呢?这时让幼儿来观察齿轮的形状,通过看一看、玩一玩后,依次提出:你发现他们的武器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两个紧挨着的大小齿轮,任意拨动一个另一个也跟着转动)?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谁先到达终点呢?为什么总是小齿轮上的动物最先到达终点呢?”等等问题,使幼儿通过操作逐步探究出两个大小齿轮上的周长不同。孩子们在教师富有趣味的语言引导下探索着,圆满完成本次活动。
另外,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要有启发性和针对性,既要体现幼儿的“学”又要发挥教师的“教”,要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使活动进程得以正常进行并逐步深入。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不能只简单地问幼儿“是不是”“对不对、想不想”,而是要多问幼儿“你是怎么做的”“你是怎么想的”“你的发现是什么”等问题,促使每个幼儿积极思考和进一步探索。同时在对孩子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时,不要用语调、语气、甚至眼神左右孩子。如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绿色?对吗? 对不对?”教师这样的语调容易误导幼儿是非混淆,对与不对要让孩子们去验证,而不要从教师的语言中获得。
(二)把握好教师的语言引导契机,善于积极等待
幼儿的思维想象多姿多彩,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身临其境”或探索或讨论,这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自始至终教师都要关注幼儿的活动,不要急于介入,更不能用语言督促或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怎么说,而是要给幼儿留出探索的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思考、操作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问题在前、引导在后”的活动原则。只有当幼儿的兴趣即将消失或答案游离主题目标时,教师才需要立即给予语言引导,如降低问题难度,变疑问为选择,鼓励或激发幼儿继续尝试、发现。如果教师过早地介入幼儿的活动,进行语言暗示,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的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例如在讲述小班绘本《谁来了》故事时,我让幼儿猜测:“今天小熊过生日,会有哪些朋友来呢?会给他送些什么礼物呢?”这时孩子们纷纷议论,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兴趣盎然;当他们大多以自己的生日经验为结论,将偏离活动主题时,我及时追问:“仔细瞧,看看故事中有谁,他们带的礼物跟你们想的一样吗”?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又引到幼儿进入主题目标。
(三)把握好教师课堂中的有效评价
教育评价是全面了解幼儿学习的过程,检验幼儿学习效果,激励幼儿学习兴趣,进一步改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集体教学中孩子对问题的回答往往会出人意料的,因此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不能凭自己预设的目标单一肯定或否定;不能老套,对每个孩子的回答进行重复或对不正确的回答置之不理;评价语言应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而且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在提倡赏识、鼓励的同时,不应该放弃否定。因为赏识并不意味着无论幼儿表现如何,教师都一味地给予表扬,如在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常常会随口说“好、真棒!”;对模棱两可的回答不作倾向性评价是对的,但在总结时进行恰当的点评是十分可取的,面对不同想法、不同问题,教师应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见解、准确的答案。赞赏也应把握“度”,对于幼儿出现的错误,一定引导幼儿改过来。
三、找准幼儿课堂兴奋点,适时提出有效活动要求
一个教育活动后幼儿到底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发展,是否给幼儿留下了成功的满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以激发幼儿兴趣为前提,向幼儿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不能因为害怕固化孩子的思维,妨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而不敢提出明确细化的要求。须知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发挥孩子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一位教师在观摩教学中设计了“为小动物穿花衣”的制作活动。活动中幼儿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很投入,以至于在活动的最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想集中幼儿注意以进行最后的点评环节,但很多幼儿都意犹未尽,不愿回到老师身边……其实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难点,即如何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当教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普遍的做法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都要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个环节,而不管幼儿是否愿意进入到下一个活动。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幼儿不愿意停止操作呢?很显然,这是因为幼儿的情感和操作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就上面的活动而言,请幼儿为小动物穿新衣,幼儿看到有的小动物还没有衣服穿,就急于给它们穿上新衣服,所以到活动结束时他们仍不愿停止手中的“工作”,这正体现了幼儿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意识。教师完全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要求,让他们继续操作,甚至延伸到区角活动中。
作为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打破自己的固有状态,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和兴趣需要,多从幼儿的角度考虑,追随幼儿的自然状态来调整预设的目标、程序和内容,尊重幼儿的现在状态和水平。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幼儿园高效课堂就是遵循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那么,教师只要每天能多学习一点,多反思一点,多提升一点,多改变一点,就会成为幼儿园高效课堂的优秀实践者、建构者。
手工材料
关键词:教学
- 教学展风采 携手共成长 2022/12/01
- 观摩教学活动的评析 2013/02/28
- 教学活动中有效回应的几点思考 2013/02/21
- 幼儿教师目标尝试教学竞赛观后感 2013/02/19
- 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之情境篇 2013/01/31
-
暂无...